劉會成
摘 要:2017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核心素養的教學導向,同時在課程內容上設置了18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與探討”便是其中之一,這證明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以《紅樓夢》為例,首先概述了整本書閱讀教學,而后明確了《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要遵循的原則,而后從以任務做引領,明確整本書的脈絡;采取逆向教學,探尋文本主旨;開展讀寫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開展跨任務群學習,提高閱讀效率;三疑三探,開展項目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期望文章的討論能夠給有關工作者以借鑒。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紅樓夢》
整本書閱讀作為新課標下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它不僅彌補了單篇教學讓學生對文本把握片面的問題,同時推動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精練的語言、豐富的內容、廣闊的涉獵有著很高的閱讀價值。
一、整本書閱讀教學概述
通俗來講,整本書閱讀就是對整本書開展系列閱讀的活動[1]。這里的整本書是相對于單篇教學來講的,是完整的一本書。在《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中,葉圣陶便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思想,其大意為大部分由學生自主閱讀,一部分在課堂討論。可見,整本書閱讀并非新的理念,只是還未真正地深入到教育工作中來。同樣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任務群,明確了閱讀范圍為“一本書”。如上的這些,都說明整本書閱讀概念由來已久,需要教師重視起來并將其真正地落實到位。閱讀整本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利用時間閱讀,無論是哪一種閱讀方式,重點要放在文本閱讀上來,力圖通過讀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力。
二、《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要遵循的原則
(一)宏觀與微觀結合的原則
單篇教學著眼于細節,教師會引導學生“細嚼慢咽”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并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單篇教學雖然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但卻也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如若依然按照單篇教學的方法開展整本書教學,則會弱化整本書的閱讀效果[2]。而有些教師看到了這些問題,為學生創造了寬松的環境,讓他們自我思考與表達,整個過程教師沒有參與和引導,又讓教學轉到了另一個極端,這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教師必須秉持宏觀與微觀結合的原則,首先教師要熟讀《紅樓夢》這本書,其次要學習與《紅樓夢》這本書有關的資料(創作背景、專家評論等),同時還要精準把握學生自我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只有統籌好上述幾個要素,才能制訂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目標的指引下設計教學,無論是從細節處入手,還是從大切口來抓章節,都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紅樓夢》這本書的魅力,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
(二)多種閱讀方法相結合的原則
方法是引領學生有序閱讀的重要手段。關于整本書閱讀應當采取怎樣的方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現行語文教材以單元為主,下設不同的文章,有精讀文也有自讀文[3]。教師依照單元要求,在單元學習中安排1-2篇文章,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剩下的則交給學生自己。關于《紅樓夢》這本書的閱讀,教師也要采取“精讀+泛讀”的方式。教師可以巧設任務,如以“人物為主線”,讓學生對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重要人物的命運進行分析;以“故事發生場景為主線”,要求學生繪制大觀園場景圖,在這種具體任務的引領下,學生在大致了解全書的基礎上,會對文本進行細致的分析。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擴展了學生的思考深度和廣度。整本書閱讀是一項長期、工作量很大的任務,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達到既定的閱讀目標。
(三)課內外相互促進的原則
高中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2017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在“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任務群中做出了特別的規定:整本書閱讀要貫穿于選修和必修、選擇性必修三個階段,同時要構建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和以往的單篇閱讀教學不同,單篇閱讀以課堂為主,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的思考來完成。整本書閱讀是一項閱讀量很大的活動,單靠課堂教學來完成是不現實的,所以要加強課內外的結合。從這一點來看,整本書閱讀要合理分配課內外的閱讀時間,即利用80%的時間完成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然后自己想辦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剩下的20%的時間留在課堂上,對于難度大的,由教師帶領學生一同解決。關于《紅樓夢》整本書的閱讀,從高一寒暑假開始,就要做好規劃,并在這期間完成教師發布的任務單,為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夯實基礎。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助力學生的閱讀。為了保證課外資料的合理性,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源,也可以讓學生就自己不懂的點發布在微信平臺上,大家一起討論來解決。
三、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以《紅樓夢》為例
(一)以任務做引領,明確整本書的脈絡
《紅樓夢》這本書結構復雜,人物眾多,學生難以從大篇幅的閱讀中提煉出清晰的脈絡。為此,在學生閱讀前、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巧設任務,讓學生在做任務的過程中明晰脈絡分支[4]。閱讀前的宏觀任務,可以讓學生把握《紅樓夢》這本書的大致走向,閱讀中以點帶面的任務設計,引領著學生一步步探尋文章主旨。例如,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進程,提出具體的任務“你對賈府的管家怎么看?”從“管家”入手,引領學生一步步分析人物、把握文章脈絡。另外,在任務設計中,還要清晰、明了,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當然,在任務設計中,教師還要將近期與遠期任務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小任務的過程中,指向周任務以及最后的總任務。具體的閱讀任務,文章做了如下的布置:第一周,采用泛讀法閱讀1-5回,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人物關系呈現出來。第二周,采取“精讀+研讀”的方法,閱讀6-18回,采用對比的方式,從性格、語言等視角對林黛玉、薛寶釵這兩個人物異同展開分析,從神態和語言等角度入手對劉姥姥這一人物進行分析。第三周,采取“精讀+比較閱讀”的方法,完成19-41回的閱讀,對賈寶玉這一人物進行品析。
(二)采取逆向教學,探尋文本主旨
以往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雖然也可以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定的認識,但始終停留在表層,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為此在《紅樓夢》這本書的閱讀中,教師就要逆轉傳統的教學方法,首先展現整本書閱讀的總目標,然后分析實現總目標用到的方法,最后再開展教學。逆向閱讀方法與學生的認知相契合,可以在合理目標的指引下,有效方法的推動下,真正地把握文本內涵[5]。為此,文章在把握《紅樓夢》整本書主題和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明確了如下的教學目標:了解整本書的文章脈絡,人物特點,能夠從復雜故事中提煉出核心;采用泛讀、精讀、對比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好的閱讀方法,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目標,教師可以布置《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實施過程:指導學生利用網絡、文獻等資料探尋《紅樓夢》整本書的創作背景,提煉文本主題;綜合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從多個視角對關鍵人物進行分析;采用多元閱讀方法開展閱讀,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不同閱讀方法的差異;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紅樓夢》這本書表現的主題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關于《紅樓夢》整本書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從多個視角對故事主題進行分析。
(三)開展讀寫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為了在閱讀中達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6]。在《紅樓夢》這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從讀、寫、成果展示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設計,這不僅保持著學生的閱讀熱情,同時將讀寫展示三者融為一體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刻地領會文本主題。在整本書閱讀中,閱讀是關鍵,通過課前泛讀、課堂精讀、課下品析的方式,一步步地掌握文章脈絡和文章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組織讀寫活動,來強化學生的感悟,最終實現學生感性經驗向理性認識的升華。當然,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讓學生獲得強烈的成就感。
第一個月,引導學生觀看《紅樓夢》的影視劇,讓學生說一說人物展現上有何不妥和優勢之處,鍛煉學生的人物賞析能力。第二個月,組織以《紅樓夢》為主題的演講活動,讓學生自選角度,自我擬定題目,結合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一篇演講稿。第三個月,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個片段進行人物再現,從人物著裝、神態以及語言表達,都由學生自我設計。
(四)開展跨任務群學習,提高閱讀效率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由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閱讀與寫作、跨媒介閱讀這三個任務群組成的,各任務群之間的聯系緊密。為了提高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率,教師可用跨任務群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在具體開展中,不僅要從整體入手規劃,更要融入各任務群的要點,更要指向“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一任務群。
1.開展文化解析的任務群教學
文化解析任務群教學開展的關鍵在于讓學生通過親身調查的方式,把握《紅樓夢》中涉及的飲食文化,同時體會這部巨著的偉大。《紅樓夢》這本書中有很多關于文化描寫的內容,了解這些文化內容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范圍。為此,文章設計了“飲食文化”調查的任務,要求學生調查家鄉的飲食習俗,并以報告的方式提交上來。為了客觀評價學生的調查結果,保證本次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制訂了詳細的要求:根據本次調查目標,制訂調查計劃;積極整理圖文等資料,采取查找資料、訪談等的調查方式;對各類資料進行歸類分析,形成調查報告;設計一份宣傳海報,倡導大家關注家鄉的飲食,并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
2.設置閱讀任務群
為了提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時效性,教師要有效地將其與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閱讀與表達等任務群結合起來,通過對這些閱讀任務群的整合,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深度,同時鍛煉了學生讀寫思的能力。以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和閱讀與交流這一任務群的結合為例,教師布置了如下的任務:以一名讀者的身份,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例,對賈府的興旺、衰敗進行描寫;賈寶玉在看到新娘不是林黛玉后,內心的想法是什么,請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來;如若你是一名工程師,關于大觀園建設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議。
3.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信息技術是21世紀的重要工具,同樣是指導閱讀教學有序開展的重要手段。而且《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了開展跨媒介閱讀交流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把握住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巧妙應用,深化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在《紅樓夢》這本書的閱讀教學開展中,教師便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了如下的閱讀任務:利用網絡搜索紅學專家關于《紅樓夢》的評價,便于學生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對比影視劇和文字閱讀,強化學生的閱讀感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點,在網絡平臺上發起討論。
(五)三疑三探,開展項目教學
三疑三探與項目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三疑三探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應用,通過學生提出疑問、在交流中完成任務,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紅樓夢》是描繪封建社會的一部巨著,描寫了不同階層下的人物、展現了宗法法則和家庭倫理、巧妙地揭示了官場的黑暗,詳細地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復雜且深刻。教師只有采取三疑三探的方式開展教學,才能深化學生對這本書的理解。在設疑環節,教師將釵黛二人作為自我探究的內容,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通過對比影視劇和文字描寫,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人物特征并闡述理由。在解答疑問的環節,教師組織了項目教學活動,以“我眼中的某某”為主題,要求學生整合資料對人物進行品析。在質疑的環節,本環節,學生已經把握了釵黛的人物特征,再次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相關段落,采用辯證視角對兩個人物形象展開分析。最后,在各小組全面交流的基礎上,呈現出一份描繪人物性格的結果(包含評價依據)。教師則要認真分析各小組的成果,然后給予相應的點撥。當然,對于大家表達的不同點,教師還可以在課堂組織討論活動,在思維碰撞中更深刻地理解人物[7]。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樣讓學生在閱讀中變得更成熟。為了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從細節處進行把握,通過多措并舉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提升與發展。關于《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當下還在探索的初級階段。更多的專家和一線教師將重點放在了宏觀視角下。文章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一線教學課堂的現實情況,重新審視了整本書閱讀存在的問題,并探尋了其原因,最后按照上述的思路展開了分析,期望能夠通過有效策略地推動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并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整本書閱讀教學對教師來講是一項挑戰,也是教學改革的機遇,教師只有敢于突破陳舊的理念,融合新的指導思想,積極優化閱讀教學,才能推動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在新時期的創新。
參考文獻
[1]于艷林.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0):59-60.
[2]丁萬銳.“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30):35-36.
[3]李隨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0(21):24-25.
[4]石碧雪,韋冬余.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2020(20):2.
[5]周麗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探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10):115-116.
[6]王磊.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育引導實踐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6):111,114.
[7]黃小紅.高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推進[J].知識文庫,2020(1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