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編輯數智素養的內涵、價值和培育

2024-05-24 00:00:00方卿李佰玨
出版與印刷 2024年2期

摘要:探索新質生產力視域下編輯數智素養的內涵、價值和培育方式,為出版深度融合發展下的人才素養建設提供參考借鑒。文章提出編輯數智素養是新質生產力在出版業的核心體現,培養編輯數智素養是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必由之路。重點論述由數智思維、數智編輯力和數智倫理構成的編輯數智素養體系內涵、價值與培育路徑,以豐富和拓展編輯素養理論體系。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編輯數智素養;數智思維;數智編輯力;數智倫理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22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一、引言

新質生產力是新的社會條件所催生的生產力,在組成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中,勞動者居于首要與核心地位,而彰顯勞動者生產力的便是其素養。就出版而言,出版的核心生產力是勞動者,即出版人。編輯作為最重要的出版人,對內容生產負責,在出版產品策劃、制作、分銷、推廣中起到關鍵作用,是出版生產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彰顯出版人生產力的便是編輯的數智素養。當下,談及出版的新質生產力,其核心體現就是編輯的數智素養。

出版的新質生產力為何重要?在傳統出版背景下,如果沒有媒體技術的改變,沒有內容生產方式的多元,沒有閱讀方式的嬗變,舊有生產力足夠維持行業生存需求,就無需出版的新質生產力,也就不必培養編輯的數智素養。而在新媒介、新內容、新消費的推動下,出版生產經營模式和組織形態發生顛覆性變革,[1]逐漸向數智媒介、數智內容生產、數智編輯加工與數智閱讀推廣的四個“數智化”演變。在這一情形之下,需要實現編輯素養的數智化,以編輯數智素養作為出版新質生產力來驅動出版的高質量發展。

何謂編輯的數智素養?即能夠勝任數字化、智能化出版生產活動的編輯品格與能力。從素養的基本構成來看,包含思維、能力與倫理三個方面,因此編輯的數智素養也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數智思維、數智編輯力與數智倫理。其中,數智思維是引領,數智編輯力是核心,數智倫理是保障,三者共同組成編輯數智素養體系。基于此,本文擬以數智思維、數智編輯力、數智倫理為主軸,探討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編輯數智素養的內涵、價值和培育路徑,以期為出版深度融合發展下的人才素養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二、編輯數智思維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需要高素質勞動者,而高素質勞動者的關鍵在于具備新型勞動理念。身處“數智化”發展進程中的出版業,編輯的新型勞動理念集中體現為數智思維。數智思維在編輯數智素養體系中居于引領地位,具有指導實踐的重要功能。

1.編輯數智思維內涵

編輯思維是在編輯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2]45編輯數智思維則是編輯綜合分析當前出版“數智化”實踐經驗,把握出版“數智化”發展本質與規律,進而提出創造性、預測性發展策略的思維方式,包含數智創新思維、數智系統思維與數智生態思維。

(1)數智創新思維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創新型人才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決定因素。創新思維(innovative thinking)則是塑造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面對轉型中的出版業,編輯應破除守舊、中庸思維和維穩心態,形成開放、求變的創新思維,以主動的姿態引領出版融合進程。創新思維是一種進行全新的構思、聯想和創新設計的思維方式,[3]編輯的數智創新思維則是對出版資源數據化、出版流程智能化、出版發展“數智化”進行構思與設計的思維方式。數智創新思維強調“新穎”與“務實”兩個基本要求,具體體現在數智創新思維的四維內涵之中。

其一,以求變為導向。即在求新求變意識的引領下,挖掘傳統內容資源的新價值,以及大數據、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資源價值的思維方式。認識到當下圖書、期刊等傳統內容資源已非一次性消費品,而是能通過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化不斷延長價值鏈,通過數據化再次投入生產以實現價值持續增值的戰略資源。同時意識到有效利用海量數據與 AIGC 能夠驅動出版資源配置優化,提升出版效率、助推產品革新。二者具有出版產業“虛擬能源”的關鍵價值。[4]

其二,以創新應用為指向。指編輯在“創新+推廣”模式指引下,考察出版實踐中是否創造性使用數智技術,并積極推動新技術應用與新產品落地,同時評估新型文化產品滿足讀者需求的程度。

其三,以質疑為保障。指編輯在出版實踐中應用智能技術、進行數智化轉型時,始終保持發現新問題的思維方式,如警惕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文化安全、價值異化風險,反思人機協同可能導致人的自主性、創造性喪失與人的異化等問題,以質疑思維確保創新方向的正確性。

其四,以顛覆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 ation)為目標。[5]即關注如何在數智環境下實現出版產品性能與知識服務水平顛覆性提升的思維方式,以此助推數智內容生產與數智閱讀推廣在出版業的廣泛應用,最終以出版數智化發展取代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孤立發展。

(2)數智系統思維

數智系統思維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融合性特征,是編輯在內化創新思維的前提下,基于出版數智化實踐產生的對出版活動各主體構成、互動、演變與結構性涌現的系統、辯證認識。基于復雜適應系統( complex adaptive system,英文縮寫 CAS)理論,[6]數智系統思維包含多主體思維、發展性思維與涌現性思維三個內涵。

其一,多主體思維。區別于以往將出版勞動者作為單一主體的思維,多主體思維是將數智環境下出版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產品與消費者作為能動性主體來認識的思維。具體來說,是編輯能夠認識到作為勞動資料的 AI 工具已具備擬人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7]能夠自主完成出版生產中基礎性、結構性甚至創造性任務;認識到作為勞動對象與產品的內容通過數字化、數據化成為重用(reuse )資源,通過投入再生產能動地影響出版活動;認識到作為消費者的用戶可以通過數字技術主動反饋需求,并通過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和 AIGC 影響出版生產。

其二,發展性思維。即編輯改變以往固定性、機械性、孤立性認識出版各要素的思維方式,轉而以非固定、可成長、能演變的方式認識出版數智化過程中各能動主體的思維。這集中體現在編輯對人機互適的認識上。認識到在人機協作的知識生產模式下,AIGC 通過“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技術”不斷適人化,提升與人類價值觀的一致性;[8]編輯則在與人工智能的不斷互動中持續提升智能素養,以適應迭代的人工智能,二者在交融中實現“共同演化”。

其三,涌現性思維。即編輯敏銳發現并正確認識出版系統涌現現象的思維,以此判斷何種涌現能夠適應出版數智化發展,從而持續推動出版系統結構不斷適應數智化環境的變革式發展。當下,涌現性思維要求編輯正確認識數智化環境下出版系統由線性向非線性的結構性轉變,認識到這種突變性結構是通過各主體向出版大數據的轉化以及出版大數據對各主體的支撐來實現的。具體來說,人機協同的出版行為、出版產品及讀者的數字痕跡,共同通過數據化組成出版大數據,而當帶有編輯、AI “智能體”(agents)、產品與讀者“DNA”的大數據重新投入出版再生產之時,出版各主體互聯互通,就構成了非線性的出版復雜系統。

(3)數智生態思維

數智技術的滲透不僅打破了傳統出版內部各環節的分立,還破除了出版業與其他行業的隔閡,使出版業作為一個有機體與其他產業互聯互通,共同構成開放、動態的生態系統。因而,編輯也應改變以往的分類思維、“機械整體”思維,運用數智生態思維立體考察處于生態系統中的出版業,協同推進各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生態思維是一種借助生態學知識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強調事物與環境的雙向交流。[9]數智生態思維是編輯將出版業放置于文化科技產業融通的大生態系統之下,考察出版如何通過生產要素數據化實現與其他產業的數據流通,以及如何應用人工智能輔助生產,借助智能工具實現出版與其他文化產業內容資源相互滲透的思維方式。數智生態思維包含三種內涵。

其一,系統開放思維。即編輯以開放的態度認識出版內部架構與外部邊界的思維。相較于紙質出版與封裝型電子出版,由于數智技術的開源特征,應用數智技術的出版活動作為數據資源流入網絡公共空間,又吸納海量開放的數據,將 UGC 、AIGC 等內容資源應用于出版生產,因而具有開放性。

其二,產業融合思維。一則是以跨域觀念為引領,認識到出版橫跨“技術域”“產業域”與“文化域”的跨域本質,廣泛學習各領域的新技術、新知識,協同支撐各產業融合發展的思維;二則是指以延伸觀念為指引,認識到出版牽引上游內容創造與下游內容消費向數智化協同進化的能力,以推進生態系統整體演進的思維。

其三,戰略前瞻思維。即以前瞻性眼光認識到出版大生態系統不斷演化的本質,并持續從戰略層面規劃出版系統發展的思維。具備這種思維的編輯采取具有預見性的戰略戰術,通過向外兼容,不僅牢牢掌握內容策劃等核心業務,還能逐漸將業務范圍擴展至內容創造、用戶管理等重要業務,以實現出版的長遠發展。

2.編輯數智思維價值

具備數智思維,是編輯正確把握當下出版發展本質與未來走向的關鍵,對促進編輯實踐能力與行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數智思維有助于編輯正確認識新質生產力視角下出版發展的本質與方向。數智思維使編輯意識到出版業正處于發展的新階段,出版生產關系正在經歷重大調整和變革,其核心目的在于解放和發展出版生產力。具體而言,通過出版內容資源、行為痕跡的數據化,以及編輯借助智能工具對出版數據的活化利用,出版業的勞動者、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得以整合重組,生產端與消費端得以交互連通,形成創新的結構系統,進而在與其他產業的交互下形成新的生態系統,不斷激發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產生。在這樣的生產力要求下,出版發展更加需要編輯具備創新、系統、生態的思維方式,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堅守出版的本質,同時不斷探索拓寬出版業的發展道路。因此,編輯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培養數智思維,以確保其思維方式與時代和行業的發展要求保持一致。

數智思維還是提升編輯能力的基礎與促進其發展的關鍵保障。在當今時代,編輯活動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新聞出版領域,擴展到廣播電視等多個行業,涵蓋了紙質媒體和數字媒介等多種傳播方式。[2]73這種廣泛性和深入性的變化要求編輯不僅要適應行業的變革,更要具備勝任行業新要求的能力,并持續展現創新力。因此,只有擁有數智思維,編輯才能對行業當下的發展有準確的認識,并站在行業的前沿,準確掌握行業數智化發展趨勢,以前瞻性的視角和創新思想引導實踐,并將思維轉化為數智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為出版業數智化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3.編輯數智思維培育路徑

基于對當下數智技術驅動的出版融合發展實踐的深入認識,編輯數智思維是編輯進一步開展出版融合工作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編輯人才素養的提升不僅需要發揮出版系統內核心主體即編輯的能動作用,更應激發多元主體活力,促進主體間的交互以實現新的涌現。[10]因而,培養編輯數智思維需要多方協同努力。

編輯作為出版系統的核心主體應主動了解行業變化和趨勢,如主動進行理論學習,通過學習相關課程、參加研討會深化對編輯工作的認識。除此以外,在日常編輯實踐中,編輯應主動應用復雜系統思維思考問題,理解融合出版的整體性與復雜性,同時發揮創新精神,在實踐中勇于嘗試新的理念、技術與方法,以更積極、更主動的姿態回應形成出版新質生產力的行業要求。

其他多元主體應協同合作,為編輯數智素養培養提供新動能。出版單位與高校應推動產教融合。在高校方面,首先要著力構建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視角的融合出版自主知識體系,形成代表性和原創性觀點,為編輯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支撐。其次,應將融合出版知識體系融入編輯專業人才培養課程當中,以提升專業人才對出版體系的認識水平。最后,通過產學研平臺為編輯專業人才提供實踐機會,促使其在融合出版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深化數智思維。在出版單位方面,應在理論體系指導下,建立以首席數據官制度為核心的制度體系,為培養編輯數智思維提供重要保障。發揮首席數據官數據治理、數據策略制定、數據安全保護的功能,為編輯人員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首席數據官還可以引領編輯團隊深入理解數據驅動的業務模式,培養編輯運用數據分析和智能技術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通過首席數據官的引領,推動數據文化在出版業的普及和應用,提升整個行業的數智化水平。

三、數智編輯力

新質生產力所要求的新型勞動者還需要具備新質“勞動技能”,能夠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綜合勞動能力。新型勞動技能表現為數智編輯力。數智編輯力在編輯數智素養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編輯人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更是提升出版業生產效率、促進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全面形成與發展的關鍵。

1.數智編輯力內涵

數智編輯力是編輯人員在數智化時代的關鍵能力,是指編輯人員能夠熟練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數智技術,高效地完成編輯全流程工作,驅動出版向數據語義化、智慧服務化發展,是編輯人員能夠適應數智化環境下的職業轉型,勝任新型編輯任務,在數智思維的引領下創造獨特價值的能力,涵蓋數智適應力、數智勝任力和數智創造力。

(1)數智適應力

“適應力”是指“個體在應對各種工作任務及角色轉變中進行自我調整的準備狀態或社會心理資源”。[11]“適應”的關鍵在于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應變過程,包括關注、控制、好奇和自信四個維度。[12]在此基礎上,編輯的數智適應力可以理解為編輯在數字化、智能化職業環境下由傳統編輯身份向融合出版編輯身份轉型過程中,面對職業任務更新與職業挫折時的自我準備狀態或心理調適,包含編輯對職業生涯的關注、控制、好奇與自信四個維度的內涵。

其一,編輯需具備對職業規劃的關注能力。即編輯主動關注在出版數智化發展新階段的個人職業規劃,主動選擇向數據編輯轉型,提高人機協同能力等,以拓展職業素養邊界,持續滿足數據出版、智能出版等出版新業態發展要求的能力。

其二,編輯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掌控能力。即編輯主動了解職業規劃實施條件與路徑,積極利用數智技術賦能編輯實踐活動,提高個人數據、智能、媒介素養的能力。

其三,編輯不斷進行情境探索和職業角色轉換的能力。即編輯在出版產品研發策劃、編輯審校、運營銷售等多維場景中探索性應用出版大數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投身數據挖掘、智能模型構建等職業任務之中,積極嘗試向數智型編輯轉型的能力。

其四,編輯面對數智化挑戰時的自我信任能力。即以積極的姿態學習數智知識、技巧能力與倫理防范,從容面對數智技術賦能出版發展時的個人阻礙、技術阻礙、環境阻礙的能力。

(2)數智勝任力

“勝任力”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提出,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從普通職員中區分開來的深層次個人特征。[13]在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編輯數智勝任力即編輯在融合出版工作中所展現出的,適應數字化、智能化任務要求的能力素質以及隱含的個人特質。根據勝任力冰山模型,勝任力分為顯見和隱形兩部分。

勝任力中的顯見部分為知識與技能。區別于傳統編輯所需的文學知識、學科知識以及編校技能等,數智勝任力所涵蓋的則是數智知識與數智技能。編輯數智知識分為三類。其一,基礎數據知識,包含出版業數據發現、采集、利用、復用、管理等理論知識;其二,基礎智能知識,包含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基本概念、技術體系、應用領域、社會影響的了解;[14]其三,“數智—人文”復合知識,包含如何利用數智技術資源優化出版產品內容生產、營銷分發及知識服務等。編輯數智技能是數智勝任力的核心要素,是編輯能夠合規地應用生成式與分析式智能技術活化出版大數據資源,完成數智產品研發、營銷與全流程管理任務的能力。

勝任力中的隱形部分包含社會角色、自我概念、動機與特質。動機與特質位于模型的基底部分,動機是編輯從事融合出版工作的出發點,包含推動出版業態轉型、塑造出版新經濟增長點的創新精神,實現向數智化新質編輯轉型的成就意向等,具有激發、指向、維持、調節的功能,是編輯勝任力的重要內驅力。[15]特質則是與出版深度融合工作相匹配的編輯特點,如在編輯工作中快速應用數智技術的開放性、包容性,持續學習適應數智環境的編輯知識技能的發展性,正確對待數智技術為出版活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嚴謹性等特點。社會角色與自我概念位于模型的腰部,兩者互為表里,在出版“深融”階段,編輯在以往的“把關者”“生產者”“編校者”等角色上附加了“內容運營者”“知識服務者”甚至“內容生產者”等新身份。[16]這就要求編輯能夠正確進行職業角色定位,儲備好職業角色轉型的心理資源。

(3)數智創造力

“創造力”是創新的起點,是實現組織創新和成功的先決條件。[17]傳統出版中,編輯的創造力往往體現在圖書的選題創新、體裁創新與裝幀創新上。而在出版融合中,編輯的數智創造力是指編輯運用數智技術與資源,引領和實現出版數智化、出版全流程重構以及出版再定位的觀念與能力,包含數智產品創造力、數智服務創造力以及數智管理創造力。

數智產品創造力包含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指利用數智工具在包含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成內容)、UGC、 AIGC 在內的海量內容與數據資源中發掘有價值的選題,通過資源收集與重組推進其向文化成果轉化的能力;二是指利用智能技術重塑出版生產流程,通過人機協同創造、編輯、審校知識產品,[18]打造內容與形態全新的產品的能力,實現編輯由內容加工者身份向內容創作者身份的轉型。

數智服務創造力也包含兩個維度:營銷維和服務維。在營銷維,是指編輯利用數智化平臺,推動文化產品營銷由線下到線上,由大眾式向“端對端”的納米級營銷轉變,將文化產品精準匹配給目標用戶的能力;在服務維,即編輯利用數智技術賦能文化產品,將其轉化為知識服務產品,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數智管理創造力即編輯對出版內容生產流程數智化重構過程中的組織動員、監督管理、風險把控能力,包含對數據資源與文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對編輯數智素養提升的監督把關能力、對用戶資源的妥善管理與充分利用能力。

2.數智編輯力價值

數智編輯力是編輯在適應、勝任出版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編輯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實踐的能力。提升數智編輯力,是培養編輯新質生產力、促進編輯由一般勞動者向高素質勞動者轉型的關鍵,是提高出版業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也是推動出版業再定位的關鍵。

培養編輯新質生產力,就是培養編輯利用顛覆性關鍵性技術,持續推動出版業深度轉型的能力素質,即編輯數智素養。數智編輯力是編輯數智素養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編輯數智素養在出版實踐活動中的核心表現,也是促進編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具備數智編輯力,才能實現編輯在創意策劃、選題搜尋、技術運用上的轉型,[19]編輯才能夠發揮數智技術功用,結合線上數據資源與線下內容資源挖掘創意選題,培育創新型文化產品。

同時,培養數智編輯力也是促進出版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推動出版業深度轉型的必然要求。當下,數據要素已成為出版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是推動出版業結構轉型的關鍵。具備數智編輯力的高素質編輯,能夠利用智能技術活化“沉睡”的出版大數據要素,實現出版大數據的有效供給,打通數據要素在出版全流程的循環流動,推動以出版大數據為依托的出版創新體系的形成。

此外,培養數智編輯力對出版業再定位至關重要。在 AIGC 的知識生產范式之下,現有的內容加工商定位已不再適應出版業發展需求。目前,包含選題策劃在內的出版商原有核心業務正在逐步剝離,出版商位勢逐漸走低,亟待通過向內容生產商、知識服務商轉變重獲發展勢能。利用數智資源與技術,編輯能夠具備內容創作能力,收回內容生產的話語權,并持續為讀者提供增值服務。因此,培養數智編輯力是出版業適應時代、實現再定位的關鍵,為拓寬出版業的未來進路提供不竭動力。

3.數智編輯力培育路徑

在數字化、智能化背景下,數智編輯力的培養對于推動出版業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智編輯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過程,涉及多個方面和維度。

從政府角度來看,政府應發揮指揮棒作用,通過不同效能的政策形成一套“組合拳”,全方位培養數智編輯力。制定供給型政策,加大對數據型與智能型編輯培養的扶持力度,如提供編輯培養專項資金、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開展數智技術相關科研項目等。還可以發揮環境型政策作用,通過加強對出版單位的監管與評估,如制定數智編輯培養標準、定期開展培養情況檢查,推動高素質編輯培養。

從出版單位角度來看,一則,出版單位應針對數據型編輯和智能型編輯的需求,構建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該體系應涵蓋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相關基礎知識,并結合出版業務的實際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為編輯提供持續學習機會。二則,設立專門的數據驅動和智能驅動的編輯項目,鼓勵編輯人員積極參與。通過實際操作,編輯人員可以深入了解數據分析和智能技術在編輯工作中的應用,提升其數據處理、分析和應用能力。三則,加強與上下游產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的跨界合作,引入外部的創新資源和技術支持,推動編輯工作的創新發展。

四、編輯數智倫理

包含數智媒介、數智內容生產、數智編輯加工與數智閱讀推廣的出版融合環境對編輯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編輯應如何面對新環境下出現的一系列倫理風險與挑戰?編輯數智倫理即對倫理風險問題的認知、態度與反應,包括內容倫理、價值倫理和安全倫理,以及對數智倫理風險的識辨與把控能力。只有培養具備數智倫理素養的編輯,才能更好地抵御風險,實現出版生產力的躍遷。

1.編輯數智倫理內涵及其失范

出版具有文本功能、理念功能與政治功能,[20]傳遞著編輯等出版主體的理念、信仰與價值觀,具有“宣揚主張”的意味,并扮演形塑公共價值觀的重要角色。而數字技術與智能技術對出版活動的介入則對以上出版功能提出了挑戰,智能媒介與數據所隱含的偏向與偏見可能通過出版活動影響公共價值觀,產生公平性缺失與價值觀異化的倫理失范。與此同時,作為開放范式的數智技術也在挑戰以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國家文化安全,帶來安全倫理失范。

(1)內容倫理

內容倫理即出版物在內容選擇、呈現和傳播過程中所遵循的道德規范和價值準則,涵蓋內容呈現的公平性、公正性、有益性。然而,作為編輯內容生產重要勞動資料的大數據與智能媒介,不可避免地受到數據偏向以及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影響,[21] 并非絕對“價值中立”。這使得利用其生產的出版物也被打上某種偏見的烙印,帶來內容倫理的公平性風險。在智能媒介的算法中,用于訓練的數據源于網絡用戶的“數字痕跡”,而由于社會群體間數字鴻溝的存在,并非所有群體都有平等利用媒介資源的機會,從而無法平等地“留痕”。數字痕跡成為強勢群體的“傳聲器”,弱勢群體被迫缺位。[22]這可能導致編輯在使用大數據與智能媒介進行選題策劃時,受工具隱含的偏向影響,無意識忽視如老年群體、農村群體等缺乏媒介資源和媒介素養的社會邊緣群體。致使出版物成為少數強勢社會群體的揚聲器,固化甚至擴大社會的結構性不平等,也就難以履行出版公共服務的義務與服務社會全體公民的基本功能,造成內容公平性缺失的倫理失范。

(2)價值倫理

價值倫理即內置于出版內容生產活動中的價值準則,出版內容應能夠形塑正確公共價值觀,防止公眾價值觀分化、異化。然而,數據偏向與算法偏見加大了公眾價值觀異化的風險,使嵌入數智媒介的出版發行活動難以發揮塑造正確公共價值觀的功能。

首先,數智技術的算法“囚禁”了用戶的信息獲取,[23]將信源與信道集中于其界面內的內容與超鏈接中,造成編輯認知的禁錮。在數智技術形成的信息繭房之中,符合編輯固有認知與偏好的內容不斷涌入,而被商業邏輯支撐的潛在觀念也滲透其中,并被持續點擊與肯定,異質與多元信息則被隱在交互界面以外。因而,編輯的固有價值觀與數智技術潛在價值觀在其構筑的“回聲室”中不斷強化,在失去“糾偏效應”[24]的前提下持續經由編輯思維進入出版活動的實踐當中。

其次,數智媒介所提供的話語討論的公共空間,一方面增加了人們發言的機會,另一方面加劇了“沉默的螺旋”效應,使得觀點的正確與否讓位于觀點的聲量大小,從而讓優勢觀點及其價值觀得以在場域中留存。然而優勢觀點并非都是正當的,甚至可能具有“三俗化”、偏激化、非理性等特點,這些異化的觀點可能會經由數智技術進入出版流程。

最后,數字痕跡的價值偏向性及數智技術通過語言“去價值化”向量來提取特征的編碼模式,造成數智媒介在引導良善價值觀上的負能。當異化價值觀通過 AIGC 顯現時,缺乏數智倫理意識的編輯可能無法作出判斷,而繼續將其移植入選題、組稿的過程當中。當作為主要勞動者的編輯不斷借由出版產品撒播異化價值觀時,讀者即可能受其影響而致使自身價值觀異化。

(3)安全倫理

長期以來,出版承擔著發揮意識形態價值的基本倫理功能,對維護以國家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5]9然而,不加規約地在出版活動中使用以 ChatGPT 為代表的數智技術存在著輸入西方意識形態、泄露國家安全信息、分化價值觀念與阻礙社會共識凝聚的風險。首先,目前主流的數智技術應用并非由我國本土研制,受到國外算法開發人員觀念與訓練數據影響,更傾向于輸出西方的主流意識觀點,而出現對我國優秀文化的認知匱乏甚至錯誤。[25]9而當編輯人員缺乏對意識形態辨析的能力,使該內容進入出版物后,可能會帶來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與公眾文化自信的沖擊,加劇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等意識形態對我國意識形態的侵蝕,造成國家文化安全危機。其次,當不同的導向與觀點通過數智技術進入策劃、組稿、編審的過程,最終固定于出版產品中時,這類出版物的傳播可能會引發讀者的道德相對主義,即缺乏統一觀點,以主觀判斷進行道德選擇的現象。道德相對主義帶來價值觀的分化,為凝聚國家意識、社會共識增加障礙。最后,作為完全開放的技術,數智技術使得數據幾乎不受空間限制,而是能夠在不同區域自由流通,帶來了重大、保密內容泄露的風險。具體來說,當編輯在數智媒介中上傳重大項目信息、重要文化內容、國家保密數據時,則可能直接或間接流入他國數據庫,造成國家文化安全受損。

2.編輯數智倫理風險規避

編輯是數智技術及其生成內容介入出版活動的重要渠道,因而防范公平性缺失、價值觀異化與國家安全威脅等倫理風險,關鍵在于提升編輯對數智倫理風險識別辨析與把關控制的意識與能力,從而為出版業發揮引領意識形態、塑造價值觀、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等功能提供強效支撐。

(1)數智倫理風險辨識

首先,在對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保持開放的同時,編輯人員更須意識到數智技術使用行為會為出版生產活動帶來倫理風險,將風險意識作為勞動開展的前提。其次,編輯應認識到何種倫理風險將影響出版發展,如 AIGC 中的勞動偏見、學歷歧視、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公平內容,低俗、庸俗、媚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反智主義等價值觀異化內容以及全盤西化、否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否定我們黨的理想信念等違背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大數據中的樣本偏見、“臟數據”、數據誤讀、數據泄露等。[26] 最后,編輯應認識到倫理風險隱藏于數智技術的方式,如通過數智媒介交互界面即時生成、通過鏈接引導至風險內容,以及看似“客觀”的大數據中隱含的假象等。當編輯使用數智技術開展生產活動時,應自覺具備風險意識,敏銳地識別與辨析技術隱含的風險,避免倫理風險進入出版生產的環節當中。

(2)數智倫理風險把控

在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與數智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編輯的“把關人”地位逐漸下降,出版對于知識生產的影響式微。然而,在信息紛雜的“后真相”時代,出版仍舊具有文本價值認證的功能,更需要編輯發揮把關作用,主動應對與抵抗數智倫理風險,讓真實、正確的文本內容得以傳播與保存。首先,編輯應在使用數智技術時主動對 AIGC 與大數據進行核查判斷,繼而將存在偏差、偏見和錯誤的“臟數據”“假文本”排除在出版全流程外,同時發揮在人機協同中的價值引領作用,主動引導人工智能生成良善價值觀內容。[27]其次,編輯應增強數智知識與技能,深入了解數智技術的運作原理,對可能存在倫理風險的內容生產環節重點把關。最后,編輯應在組稿時要求作者遵守倫理規范、主動聲明文本數據來源,并對 AIGC 與信源不可靠的數據進行重點倫理審查,對違規作者進行處罰。

(3)編輯數智倫理培育路徑

培養編輯數智倫理素養是形成編輯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具備數智倫理素養,編輯才不會迷失在技術洪流中,才能在數智時代堅守知識生產“把關人”的角色,實現出版的價值引領功能。為此,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出版單位及傳媒企業通力合作,協同構建編輯數智倫理素養培養體系,力爭培養符合新質生產力需要的高素質編輯人才。

政府應當積極推進學科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體系的改革,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學習與發展機會,推動新質生產力下勞動者數智倫理素養的培養。[28]如在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中引入數智倫理相關考題,鼓勵高校建立編輯數智倫理自主知識體系,通過供給型政策工具為培養數智編輯提供財政、技術支撐,通過環境型政策工具為數智編輯人才提供表彰激勵,助推編輯數智倫理素養的形成。

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組織開展數智倫理相關研討、講座與展覽活動,整理并公開展陳數智倫理相關學術研究、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資料,同時邀請數智技術開發者、設計者等專業人員解讀倫理原則,以全面提升編輯人員的數智倫理意識、知識水平。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應繼續加強對數智技術倫理問題的研究,剖析技術異化的源流及其在數智時代的新變化,著重探究數智技術在融合出版過程中的倫理問題與相應解決方案,持續建立和完善數智倫理理論體系,并將研究成果實時納入高校編輯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

一方面,出版單位、傳媒公司等經營性文化機構應主動規范數智技術在融合出版中的使用行為,建立針對作者與編輯的數智倫理規范,完善數智倫理原則。如愛思唯爾(Elesvier)、國際機器學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英文縮寫 ICML)、《美國醫學協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英文縮寫 JAMA)禁止文章的框架、觀點、思路等由 AI 生成,僅允許 AIGC 工具用于語言編輯和潤色,或僅當 AIGC 本身是研究過程中的一部分時方能適用。[29]另一方面,出版單位還應建立“以評代考”的評價體系,通過評估助推編輯數智倫理素養的提升。還可以通過組織編輯人員參加學習交流等培訓,鼓勵編輯人員交流、分享實踐中遇到的數智倫理問題與解決方法,引入專職數智倫理把關人員等措施,不斷提高整體編輯隊伍的數智素養。

五、結語

在數智浪潮下,出版業面臨由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要求。作為生產力第一要素的勞動者,編輯人才在催生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起關鍵性、決定性作用。形成出版新質生產力是出版發展的目標和必然結果,其中,傳統編輯人才如何實現數智化轉型是首要問題,只有實現編輯的數智化發展,才能推動出版實踐的數智化進程,才能驅動出版業向新階段邁進。因而,唯有構建和完善包括數智思維、數智編輯力和數智倫理在內的編輯數智素養體系,培養具備數智素養的編輯,才能保證編輯人才的引領性與先進性,推動出版業實現“數智化”發展,并最終形成出版新質生產力。

參考文獻

[1] 杜方偉,方卿.從“相加”“相融”到“深融”——出版融合發展戰略歷程與展望[J].出版廣角,2022(5):6-11,96.

[2] 吳平,錢榮貴.中國編輯思想史(中)[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3]秦秋,程冷杰.創新思維及其能力培養探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9(6):227-231.

[4] 楊旦修,王雨詩.數字出版產業的增值:數據挖掘與算法應用的發展取向[J].中國編輯,2023(5):34-39,46.

[5] 詹澤慧,梅虎,麥子號,等.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思維:內涵辨析、聯動與展望[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2):40-49,66.

[6] 陳禹.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及其應用——由來、內容與啟示[J].系統辯證學學報,2001(4):35-39.

[7] 王曉光.人工智能與出版的未來[J].科技與出版,2017(11):4-6.

[8] 張新新,丁靖佳.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技術原理與流程革新[J].圖書情報知識,2023,40(5):68-76.

[9] 強月新,呂鎧.生態思維視野下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及其關鍵策略[J].當代傳播,2021(5):15-19.

[10]許彤彤.基于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的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出版與印刷,2024(1):43-52.

[11]馬星,馮磊.提高學生生涯適應力:論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范式轉變[J].高教探索,2021(5):118-123.

[12] SAVICKAS M L.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reer construction[M]//BROWN D S, LENT W 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 New Jersey:John Wiley amp; Sons, Inc.,2005:42-70.

[13] MCCLELLAND D C. Identifying competencies withbehavioral-event interviews[J].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8,9(5):331-339.

[14]趙慧臣,張娜鈺,閆克樂,等.高中人工智能教材的特征、反思與改進[J].現代教育技術,2019(11):12-18.

[15]張新新,劉一燃.編輯數字素養與技能體系的建構—— 基于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的思考[J].中國編輯,2022(6):4-10.

[16]周小莉.新時代編輯出版人素養進階的動力、困境與出路[J].中國編輯,2022(6):60-66.

[17]董念念,尹奎,邢璐,等.領導每日消極反饋對員工創造力的影響機制[J].心理學報,2023,55(5):831-843.

[18]蔣佩軒.主題出版視域下編輯素養提升探析[J].出版與印刷,2021(1):45-49.

[19]張新新.出版轉型的體系性思考與理論建構[J].中國編輯,2020(9):54-59.

[20]方卿.關于出版功能的再思考[J].現代出版,2020(5):11-16.

[21]秦艷華,閆玲玲,李一凡.媒介可供性視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應用于出版業的對策研究[J].出版與印刷,2023(3):20-30.

[22]陳昌鳳,師文.智能算法運用于新聞策展的技術邏輯與倫理風險[J].新聞界,2019(1):20-26.

[23]彭蘭.智能素養:智能傳播時代媒介素養的升級方向[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6(5):101-109.

[24]趙雙閣,岳夢怡.新聞的“量化轉型”:算法推薦對媒介倫理的挑戰與應對[J].當代傳播,2018(4):52-56.

[25]方卿,丁靖佳.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三個出版學議題[J].出版科學,2023,31(2):5-10.

[26]彭蘭.假象、算法囚徒與權利讓渡:數據與算法時代 的新風險[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5(5):20-29.

[27]沈衛星,劉宇軒. ChatGPT 介入新聞出版:功能、倫理風險及編輯把關[J].中國編輯,2023(5):123-128.

[28]王國成,程振鋒.新質生產力與基本經濟模態轉換[J/OL].當代經濟科學:1-10[2024-03-07]. http://kns. cnki.net/kcms/detail/61.1400.F.20240223.1148.002.

[29]丁靖佳,李佰玨,莊紅權.生成式 AI 浪潮下國際數字 出版產業發展態勢探析[J].中國數字出版,2024,2(1):101-112.

The Connotation, Value, and Cultivation of Editors' Digital Intelligence"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FANG Qing "LI Baijue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value and cultivation of editors'digit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literacy under the deep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editors'digit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is the core embodi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editors' digit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is the wa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value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editors' digit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system composed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hinking, digital intelligence editing power and digital intelligence ethics, in order to further enrich and exp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ditorial literac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ditors'literacy.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ditors'digit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digital intelligence thinking; digital intelligence editing power; digital intelligence ethics

Author Affiliatio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作者貢獻聲明:

方卿:研究總體構思,研究方法設計,撰寫論文,修改論文;

李佰玨:文獻分析,撰寫論文,修改論文。

引文格式:方卿,李佰玨.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編輯數智素養的內涵、價值和培育[J].出版與印刷,2024(2):2-13.

延伸閱讀: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 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 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 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 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習近平強調,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 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按照發展 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 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 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毛片免费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精品99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成年人国产视频| 99精品福利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日韩高清欧美|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任我操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亚洲综合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久久激情影院| av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久久午夜影院|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精品91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欧美久久网| 国产91小视频|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2| 伊人成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丁香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高清|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人人射|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操操操综合网|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 97se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1精品国产丝袜|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爽妇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