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研究綜述

2024-05-24 00:00:00曹慧麗
出版與印刷 2024年2期

摘要:對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分類,總結現有評價方法存在的不足,展望未來研究趨勢。文章針對學術論文影響力評價和創新性評價的不同進行了分析,指出兩種評價方式的區別和側重點。依據評價所采用的技術和數據的不同將創新性評價方法分為三類,分別是基于同行評議的方法、基于引文指標的方法和基于內容指標的方法,并對每種方法的原理和相關研究進行綜述,在此基礎上總結分析當前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論文評價;論文創新性;創新性評價;同行評議;引文指標;內容指標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17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一、引言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 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1],指出高等學校需要規范使用 SCI 論文相關指標,提倡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學術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創新性是其價值的重要指標,建立科學合理的論文創新性評價體系,是對科研成果的尊重與珍惜,也能對學科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根據庫恩的“范式”概念,學術創新可以分為漸進性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前者是指對現有理論或技術進行增量式改進和完善的創新,后者是指突破已有理論或技術的重大變革。[2]馬立釗[3]認為學術創新是創造新知識、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它的關鍵在于研究方法和學術思想的改變和進步,并將學術創新分為繼承性創新、綜合性創新和原始創新。繼承性創新也可以稱為漸進性創新;綜合性創新是對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總結歸納,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獨有的優勢;原始創新是完全意義上的突破發展,是對專業領域的研究空白進行填補的過程。而對學術論文創新性的評價主要是關注論文的概念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結論創新等。

目前對于學術論文的評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論文影響力評價,二是論文創新性評價。論文影響力評價主要包括學術影響力評價和社會影響力評價。[4]75-83學術影響力常用引文指標進行評價,是指論文在學界或某學科領域內產生的討論和反饋;社會影響力常用評價指標是 Altmetrics指標,是指學術論文在社會領域所引起的關注和支持程度。而論文創新性評價是識別論文本身提供的知識與已有文獻中知識存在的不同,[5]以及是否對科學研究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學術論文創新性的評價過程存在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判斷研究。本文將創新性評價的方法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根據研究角度的不同,定量評價又可以被分為基于外部指標的評價和基于論文內容的評價,以下將分別對這幾種創新性評價方法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

二、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研究綜述

1.同行評議用于評價學術論文創新性的研究

同行評議作為定性評價方法的代表,長期以來都飽受人們的關注和質疑。同行評議最早源于1416年,威尼斯共和國使用同行評議對專利申請進行審查,該方法被大規模采用是在19世紀的美國。[6]1980年,我國學者楊安仙[7]具體地研究了美國在科研管理的各個階段對同行評議方法的使用,并建議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同行評議辦法用于科研管理工作。

隨著社會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視,學術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學術界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方式對學術成果進行分析評價,于是同行評議方法開始被用于學術成果評價領域。我國關于學術成果同行評議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介紹英美學術期刊同行評議制度的編譯性文章。[8]819進入21世紀以后,國內開始嘗試建立國際化的同行評議制度用于學術期刊評價。[9]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同行評議法逐漸成為我國學術論文評價采用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國內對學術成果的同行評議起步較晚,與國外的發展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為了對國內的同行評議過程進行完善和優化,不少學者針對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改良方向進行了研究。例如,吳堅[10]對國內外學術期刊的審稿過程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國內在審稿制度、審稿重點和審稿時間等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需要改進和提高。付偉棠[8]819-826對我國學術期刊同行評議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表前開放式同行評議、發表后同行評議,以及結構化的同行評議等一系列改進方案。

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術期刊同行評議過程不斷調整優化,其應用場景和范圍也越來越廣,但其存在的局限也逐漸暴露出來。例如,同行評議對專家的依賴性極強,但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同行相對較少,于是出現了許多“跨行”評價的情況,導致評價結果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有待提高。針對這一現象,不少學者認為不能僅僅依靠同行評議,也需要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學術論文評價機制,[11]實現對論文的全方位評價。

2.引文指標用于評價學術論文創新性的研究

由于定性評價方法存在主觀性和不全面性等問題,定量評價方法漸漸受到認可和追捧。20世紀70年代,加菲爾德(Eugene Gar- field)提出引文集中定律,闡釋了引用次數作為科研人員學術成果評價指標的有效性。[12]隨著引文索引的出現,以引文為中心的影響因子逐漸成為期刊評價的重要指標,而引文指標也逐漸被用于學術論文評價。

(1)基于引用關系的測度方法

引用行為是對被引論文內容的延續和深入,能夠代表對被引論文的研究和觀點的認可和肯定,而學術論文得到的關注越多,越能夠說明其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和新穎性?;谝藐P系的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更多使用與論文引用相關的指標表征其創新程度,使用最為廣泛的指標便是被引次數。烏茲(Brain Uzzi)等[13]469認為具有高創新力的論文更有可能成為高被引論文,沈律[14]也認為可以用科技成果被引用的數量變化情況來確定某位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大小和創新性強弱等。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學術論文的引用動機存在復雜性與多樣性,需要將引文指標進行處理才能用于論文的創新性評價。

對于不同學科領域乃至不同研究主題的論文,其平均被引次數的差距可能較大,但這種差距與研究內容的創新性大小無關。因此,單純使用被引次數的大小來衡量不同領域、不同主題學術論文的創新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使用被引次數與引文數量差距來代表相對引用情況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科斯穆爾斯基(Marek Kosmulski )[15]提出論文被引情況表現了該論文的知識擴散程度,而參考文獻則代表該論文的知識吸收程度,若論文的被引次數大于其參考文獻的數量,則說明該論文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善和創新,可認為其是“成功論文”。宋歌[16]使用了這一原理,并基于引文網絡提出了用于評價學術成果創新力和影響力的 S 指數,其值等于與學術成果主題直接相關的參考文獻數量除以該文獻數量與學術成果發表后y 年內總被引次數之和,S 指數越接近于0,說明學術成果的創新力越高。

(2)基于組合引用的測度方法

引文是每一篇論文的基礎,反映了論文的前期準備和調研基礎,通過引文檢索,可以了解焦點文獻涉及的學科和知識組合。組合越罕見,越能產生與現有研究不同的學術成果,創新程度也可能越高。因此,通過對學術論文組合引用的情況進行研究,可以判斷論文內容的新穎性和創新性。研究發現在參考文獻中有較多新組合的論文后續更可能成為高引用率的論文。[17]烏茲等[13]468-472基于學術論文的共被引網絡識別非常規組合的被引文獻對,通過文獻的來源期刊形成被引期刊對,以被引期刊對的出現頻率高低來判斷論文的創新性大小,他還以此方法對1790篇跨學科論文進行分析,證明了該評價方法的有效性。博恩曼(Lutz Bornmann)等[18]將使用上述兩種方法得出的評價結果與專家給出的新穎性評估結果進行比較,驗證了它們的準確性。

(3)基于引文動態網絡的測度方法

引文網絡反映的是學術論文之間復雜的引用行為,顯示了學術論文之間知識的流動方向和過程。通過對引文網絡中的知識流動進行跟蹤,能夠直接識別知識的產生節點以及不同知識之間的組合情況,從而判斷學術論文的創新性。陳超美(CHEN Chaomei )[19] 將結構洞的概念從社會網絡擴展到科學研究中的知識結構網絡,發現具有結構洞的引文網絡反映了焦點文獻對于不同知識的組合,具有較高的創新性。

另外,引文網絡也能反映焦點文獻的被引和引用情況,通過對比論文的施引文獻和參考文獻內容重合和差異程度,了解焦點文獻對已有知識的吸收和新知識的發展程度,并從知識的繼承和改進角度對其進行創新性評價。有研究者改進了羅素(Funk J. Russell)等[20]的顛覆性指數,將其從專利領域拓展至學術成果評價領域,提出了顛覆因子指標[21]378。顛覆因子計算的是在所有引用焦點文獻的文獻中只引用焦點文獻而不引用其參考文獻的文獻所占的比例,即關注焦點文獻基于其參考文獻所產生的知識融合和創新,顛覆因子越接近于1,表示焦點文獻越具有顛覆性。關于顛覆因子指標的有效性,有研究計算了諾貝爾獎關鍵論文的顛覆因子,發現其識別創新論文的準確性達到了83%;[21]378-382 博恩曼等[22]也通過計算《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s)期刊上2000—2010年發表論文的顛覆因子驗證了顛覆因子指標的科學性。

引文指標在機構評價、人才評價和科研成果評價中被廣泛應用,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單獨的引文指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術論文的影響力,并不一定反映其創新性。[23] 另外,由于引文指標存在一定的時滯性,不能實現對學術論文創新性的即時評估和認定,于是一些研究者開始考慮直接從論文的內容層面出發,評價學術論文的創新性。

3.內容指標用于評價學術論文創新性的研究

學術論文的創作包含了舊知識組合和新知識產生的過程,學術論文的引用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創新性,但僅僅通過引文進行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深入到文本內容的層面去度量學術成果的新穎性。從內容層面對論文進行創新性評價最為常見的方法便是專家評議法,但如前文所述,由于對專家的素質要求較高以及評價結果較為主觀,因此研究者開始將計量學的方法運用于論文內容創新性的評價過程中,使評價結果既具有客觀性,也能夠擺脫時間的約束。

(1)基于關鍵詞或主題詞的測度方法

學術論文的關鍵詞和主題詞是基于文本內容的提煉和總結,能夠反映學術論文的研究主題和內容?;陉P鍵詞或主題詞進行研究,能夠從學術論文的文本層面實現對其研究內容新穎性的測度。通過研究學術論文的關鍵詞或主題詞的差異性、前沿性以及組合新穎性等特征,識別論文知識內容的融合和創新,從而對其創新性進行判斷。錢玲飛等[24]以《情報學報》和《中國圖書館學報》兩種核心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識別不同關鍵詞之間的交叉組合情況計算其關鍵詞交叉率,從而進行創新性計量。楊京等[4]75-83基于 Keygraph 算法提取代表學術論文主題的關鍵詞,將其與前沿研究的主題詞進行相似度對比,以關鍵詞的前沿性來測度學術論文的創新性。

為使分析過程更加簡便,提高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的效率,一些學者直接構建關鍵詞或主題詞的演化網絡,通過關鍵詞出現的時間早晚和頻率高低來反映學術論文的創新力大小;還有一些學者構建關鍵詞或主題詞的共現網絡,計算關鍵詞或主題詞組合的新穎性以測度論文的創新性。楊建林等[25]使用論文的出版時間作為時間戳,基于關鍵詞對逆文檔頻率來計算論文的新穎性,結果發現在同一學科主題下,核心期刊上刊載的論文的新穎性要高于普通期刊。任海英等[26]從學術論文的題名、摘要和關鍵詞中抽取主題詞,構建主題詞共現網絡,通過論文中的常規主題詞組合和新穎主題詞組合的比例大小來識別創新性論文。

通過分析學術論文關鍵詞或主題詞能對學術論文的新穎性進行評價,然而,由于部分研究在計算關鍵詞詞頻和相似度時沒有考慮關鍵詞的語義距離和有效性,[27]導致學術論文的創新性評價結果受到影響。因此,不能僅僅依據關鍵詞或主題詞出現的次數多少和頻率高低來計量論文的創新性,同時也應該將文本語義納入考量范疇,以增強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2)基于引用內容的測度方法

在使用引文指標測度論文創新性的過程中,由于傳統的引文指標無法依據施引文獻和被引文獻的內容聯系對不同引用行為進行區分,導致自引和負面引用等情況會對測度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嚴重影響,[28]使這一方法無法完全客觀地展現學術論文的創新程度。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引文文本內容出發,充分考慮引用位置、引用情感、引用強度和引用目的等多方面的因素[29]對引用效果的影響,從而保證評價標準的有效性。

早在20世紀國外學者就開展了基于論文全文引用內容的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文本抽取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被應用于學術評價領域,越來越多的研究根據文本內容對引文進行分類計算,實現對引文指標的改善和優化。依據評價的側重點不同,基于引文全文本的分析可以分為語義和語法兩個層面,[30]語義層面的研究主要關注引用情感和引用目的對于引用行為的影響,排除一些由于負面引用或者自引等造成的誤差;而語法層面的研究關注的是引用位置和引用強度帶來的影響,將出現在學術論文不同位置的引用進行區分,使引文指標的可解釋性更強。姜霖等[31]從語義層面分析引文文本,通過對引用內容進行細粒度的情感分析,將作者表達的情感觀點進行極性劃分和強度量化,通過這一方法得到的評價結果更為科學和合理,更能體現文獻的內在價值。馬里契奇(Sinisa Maricic)等[32]則從語法層面進行分析,將論文的文本內容分為引言、方法、結果和總結四個部分,并在運用引文指標進行評價時對不同部分的引文內容賦予不同權重參與計算。索姆巴特松波普(Narongrit Sombatsompop)等[33]設置位置影響因子(position impact factor,英文縮寫 PIF)用于評估引文位置的影響,并基于臨床醫學、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四個不同學科類別的國際出版物對位置影響因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了驗證。

基于引文文本內容測度論文的創新性極大改善了傳統指標片面單一的缺點,[34]通過文本內容和外部指標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評價結果的深入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3)基于機器學習的測度方法

運用以上兩種評價方法雖然能夠發現學術論文所包含的主題和知識,但難以挖掘出所包含的深層次和潛在的創新主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全文本計量成為可能,基于機器學習的測度方法依靠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通過抽取學術論文中的關鍵知識元和創新點,并與已有的科學研究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確定學術論文的創新性與貢獻大小。與基于學術論文題錄數據抽取的主題詞以及作者確定的關鍵詞相比,基于機器學習方法抽取的知識單元與全文內容更貼切,能夠更全面地展現文章內容,使評價更快捷和準確。

目前已有的對知識元的抽取主要包括詞級抽取和句子級抽取。詞級抽取是指基于學術論文全文抽取能代表其研究內容的詞語的過程,抽取結果是文獻所包含知識和信息的最小單元的集合。詞級知識元的概念與文獻關鍵詞和主題詞類似,但前者與原文關系更加密切,反映的文獻內容也更加具體和全面。李賀等[35]基于學術論文的研究問題、理論、方法和結論構建了四個知識元的本體,設置相應的知識元抽取規則庫和知識語料庫,通過抽取學術論文中所包含的四種知識元并與本體中相對應的知識元進行相似度計算,完成學術論文的創新性評價。句子級抽取能夠解決詞語中存在的歧義或意義不明的問題,更加直觀和精確地顯示學術論文的研究主題和創新點,為同行評議以及后續的評價過程提供參考。曹樹金等[36]使用 Bert 語言模型對情報學領域的期刊論文創新句進行抽取,將創新句、章節內容和論文本身進行多粒度關聯,為后續的檢索提供數據來源。周海晨等[37]構建了一個深度學習與規則結合的學術創新貢獻短語識別模型,并選取菊花研究領域的學術文本進行實證研究,成功從學術文本中自動識別并抽取出可以表征學術成果價值的學術創新點和貢獻點。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

實現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的客觀合理能夠促進學科創新和進步。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學術論文影響力評價和創新性評價的不同,并分別闡述了兩種評價方式的側重點;其次,重點論述了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的不同方法,并依據評價所采用的技術和數據的不同將目前的評價方法分為三個大類,分別為基于同行評議的方法、基于引文指標的方法和基于內容指標的方法,并依次對其原理和相關研究進行論述。盡管對學術論文創新性的評價相關研究已經十分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使用一些測度學術論文的新穎性、影響力等特征的指標代替創新性。學術論文的主題和關鍵詞的新穎性并不完全代表其創新性,新穎性是論文創新性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同樣,影響力只能代表論文的知名度和使用廣泛,并不能完全代替其創新性。

其二,目前對于學術論文創新性的研究多以引文指標及論文的主題詞或關鍵詞等指標來進行評價,以外部特征指標為主,較少關注學術論文的內容層面,導致評價結果說服力較弱。此類評價指標關注的只是區分創新性和非創新性的論文,并沒有找到學術論文的創新之處,不利于促進科學研究的進步。

其三,關于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的研究多是基于單個指標或幾個指標的結合,評價方式較為單一,評價方法的理論性也較為薄弱,主觀性較強,缺乏為學者所普遍接受的創新性評價方式,導致評價結果的準確性較難得到保證。

2.討論

雖然目前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本抽取、深度學習等自然語言技術不斷被用于學術評價領域,為學術論文的內容挖掘提供了技術支撐,也使學術評價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針對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未來的研究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使用基于文本內容的測度方法代替基于引文指標的測度方法。引文指標能夠從側面反映學術論文的創新性水平,但是被引次數會因為學科領域的不同、時間窗的長短等固定因素以及自引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較大的差距,因此,在評價學術論文的創新性時,需要對引文指標慎重使用。而基于文本內容的測度方法是從論文文本出發進行測度,反映的是學術論文的研究主題和內容創新,具有較高的可解釋性和可信度。

二是可以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同行評議作為定性的評價方法,雖然面臨著同行專家較少、評價過程費時費力等問題,但是其優點在于評價過程靈活,能夠促進學術成果的傳播和交流。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使用,定量評價方法的準確率和效率也都在不斷提高。為發揮兩種評價方法的長處,未來的相關研究可以考慮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將定量評價的結果作為定性評價的輔助和參考,這樣既能夠提高評價效率,也能保持較高的評價準確率。

三是通過構建多指標評價體系,完善對學術論文的創新性評價。學術論文的單指標評價只能從某個角度識別學術論文的創新特征,而忽略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創新點。因此,對學術論文的創新性評價應該建立多層次多指標的評價體系,同時挖掘學術論文各個方面的創新點,保證評價結果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科技部印發意見要求規范高等學校 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EB/OL].(2020-02-23)[2024-01-0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2/t20200223_423329.html.

[2] THOMAS K.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J]. Philosophical Books,1962,4(3):14-16.

[3] 馬立釗.關于學術期刊創新與評價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戰線,2015(7):268-272.

[4] 楊京,王芳,白如江.一種基于研究主題對比的單篇學 術論文創新力評價方法[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7):75-83.

[5] 汪雪鋒,于慧妍,鄭思佳,等.學術論文創新質量評價研究:以多能干細胞技術為例[EB/OL].(2023-06-09)[2024-01-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478. G2.20230608.1604.002.html.

[6] 錢玲飛,賀婉瑩,楊建林.論文學術創新力特征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科學,2021,39(1):56-64.

[7]楊安仙.談美國的同行評議[J].科研管理,1980(1):77-80.

[8]付偉棠.我國學術期刊同行評議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30(8):819-826.

[9] 張月紅,袁亞春.科技論文國際化同行評審的嘗試——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的新舉措[J].編輯學報,2002(4):294-295.

[10]吳堅.國外科技期刊審稿的一些特點[J].編輯學報,2004(2):154-155.

[11]王國豫,朱曉林.同行評議與“外行”評議[J].科學學研究,2015,33(8):1121-1126,1133.

[12]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316-319.

[13] UZZI B,MUKHERJEE S,STRINGER M,et al. Atypical combinations and scientific impact[J]. Science,2013,342(6157):468-472.

[14]沈律.科技創新的一般均衡理論——關于科技成果創新度評價的科學計量學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3(2):205-209.

[15] KOSMULSKI M. Successful papers:a new idea i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output[J]. Journal of Infor- metrics,2011,5(3):481-485.

[16]宋歌.科研成果創新力指標 S 指數的設計與實證[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5):77-86,124.

[17] WANG J,VEUGELERS R,STEPHAN P. Bias against novelty in science:a cautionary tale for users of bibliometric indicators[J]. Research Policy,2017,46(8):1416-1436.

[18] BORNMANN L,ALEXANDER T,HELENA H Z,et al. Do we measure novelty when we analyze unusual combinations of cited references? a validation study of bibliometric novelty indicators based on F1000 prime data[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9,13(4):100979.

[19] CHEN C M,YUE C,MARK H,et al. Towards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scientific dis- covery[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9,3(3):191-209.

[20] RUSSELL J. F,OWEN-SMITH. J. A dynamic network measur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J]. Management Science,2016,63(3):791-817.

[21] WU L,WANG D,EVANS J A. 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Nature,2019,566(7744):378-382.

[22] BORNMANN L, TEKLES A. Disruptive papers published in Scientometrics[J]. Scientometrics,2019,120(1):331-336.

[23]楊思洛.引文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探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7(3):108-117.

[24]錢玲飛,楊建林,張莉.基于關鍵詞分析的學科創新力比較——以情報學圖書館學為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1):117-120.

[25]楊建林,錢玲飛.基于關鍵詞對逆文檔頻率的主題新穎度度量方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36(3):99-102.

[26]任海英,王德營,王菲菲.主題詞組合新穎性與論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9):87-93.

[27]錢佳佳,羅卓然,陸偉.基于問題—方法組合的科技論 文新穎性度量與創新類型識別[J].圖書情報工作,2021,65(14):82-89.

[28]廖君華,劉自強,白如江,等.基于引文內容分析的引 用情感識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5):112-121.

[29] MORAVCSIK M J,MURUGESAN P. Some results on th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citations[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975,5(1):86-92.

[30]彭秋茹,閻素蘭,黃水清.基于全文本分析的引文指標研究——以 F1000推薦論文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9,9(4):82-88.

[31]姜霖,張麒麟.基于引文細粒度情感量化的學術評價研究[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20,4(6):129-138.

[32] MARICIC S,JAGODA S,LEO P,et al. Citation context versus the frequency counts of citation historie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8,49(6):530-540.

[33] SOMBATSOMPOP "N, KOSITCHAIYONG "A,MARKPIN T,et al. Scientific evaluations of citation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rticles in the SCI database:Thailand case study[J]. Scientometrics,2006,66(3):521-535.

[34]楊思洛,聶穎.結合全文本分析的論文影響力評價模型研究[J].現代情報,2022,42(3):133-146.

[35]李賀,杜杏葉.基于知識元的學術論文內容創新性智能化評價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1):93-104.

[36]曹樹金,趙浜,岳文玉,等.學術論文創新點的識別與檢索入口研究——以情報學期刊論文為例[J].現代情報,2021,41(12):17-27.

[37]周海晨,鄭德俊,酈天宇.學術全文本的學術創新貢獻識別探索[J].情報學報,2020,39(8):845-851.

A Review of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Academic Papers

CAO Huili

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classifi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academic papers,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pact evalu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evaluation of academic papers, and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emphases of the two evalu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es and data used in the evaluation, the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the method based on peer review, the method based on cit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method based on content indicators,and the principles and related studies of each method are reviewe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academic papers, and propos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 essay evaluation; essay innovation; innovative evaluation; peer review; citation indicator; content indicator

Author Affiliatio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引文格式:曹慧麗.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出版與印刷,2024(2):71-78.

延伸閱讀:期刊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是一種衡量期刊影響力的指標。其計算方法是將某一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特定統計年份中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個指標是一個相對統計量,用于比較不同期刊之間的引用頻率。影響因子越高,通常意味著該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但影響因子與學術質量間并非呈線性正比關系,不具有對學術質量進行精確定量評價的功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青青网在线国产|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亚洲无码不卡网| 亚洲人成高清|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系列|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99视频国产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夜色91|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国产啪在线91|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一区福利| 看看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日韩毛片视频|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欧美a在线视频|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91无码国产视频| 91精品国产福利|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一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97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91亚洲精选| 2021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青草热|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99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91在线|日本| 制服丝袜亚洲|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亚洲激情99|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