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還在搞活動鼓動續費,今天就卷錢跑路,如今這樣的機構并不少見。
聯系不到負責人、投訴無門、訴訟成本高……無奈之下的消費者,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凌晨1點30分,呂小萌正在南京街頭吃燒烤,無意間看到自己常去的健身房正有人搬運器材。
警覺的呂小萌認為:大半夜搬器材,必然是在“跑路”!她當即報警。值班民警隨后趕到,制止了健身房搬運器材的行為,又通知部分健身房會員趕到現場。
一位在該健身房辦卡的會員表示,健身房剛剛經歷了一次轉讓:“卡上還有大約兩年的會費,3月還辦了一次促銷活動,我們以為生意越來越好了,沒想到會這樣。”
會員們仔細回溯種種“不對勁”。有人稱新老板接手后不久,就通知會員健身房要閉館裝修,后來又說停水,沒想到這次直接“跑路”了。
前有金寶貝,后有美吉姆,許多類似的服務機構都卷錢跑路成功,且尚未承擔法律責任。不禁讓人懷疑,這背后是不是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跑路“洗白”產業鏈?
大寶三歲多的時候,我在家附近的商場給孩子報名了一個著名機構的早教培訓。
因為第一次報這類機構,于是一次性交了2萬元,報了最優惠的課包。
結果半個月后,機構推出了新的優惠活動——“預存1萬元,可享受新的進階一對一精品口語課”。
記住這個操作,這里已經是“鉤子”了。當我心動的時候,我就注定要失去我的錢。
孩子開始上課沒幾天,學校發出通知:因裝修原因,停課三天。直到第三天,家長群里突然發了一個通知,“學校跑路了”。
什么時候復課不知道、預付款什么時候能退不知道,如果家長有問題可以直接去教育局反饋。企業法人“李先生”天天坐在大廳里,家長也可以去和他溝通。但是一問三不知的他什么也解決不了。
從剛開始的幾次維權到后來隨著無限期的拖延,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放棄了,最終也讓我體驗了什么叫“欲哭無淚,無處喊冤”。
大部分人應該都經歷過類似的事,可能是教培,也可能是健身房,或者美容、美發,或者中醫理療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需要消費者預付款的生活服務業。
預付之后,你可能就會等來一個驚天“大瓜”——門店跑路了。
為什么不說老板跑路了呢。是因為有一撥人代替老板守在門店,專門負責給跑路后的機構看門。網傳南京金寶貝背后就有他們的身影,關門前收割最后一波,然后清場消失。家長們深惡痛絕,稱其為“關門狗”。
最近各個行業頻繁出現被稱為“關門狗”的“職業閉店人”。他們專門幫助經營不善的機構處理債務。
其實這個行業由來已久,已經被錘打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隱蔽了。
“不用全額退費,不用出太多轉課費用,教你處理麻煩事,輕松關店,轉變賽道”。
如果真的為行業服務也就算了,但這些公司為了賺錢,不僅收取15%不等的閉店費用,還會在關門前各種促銷,收割家長最后一波。
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爛攤子。
解散員工,重新組建客服團隊,降低消費者預期,誘導接受不公平方案是這些職業閉店人的重要工作。
健身教練老羅回憶,自己第一次看到此類“接盤服務”是2019年,在一個業內人士的交流群里。
當年是預付費商業模式崩盤的高發期,此后環境的變動更是讓行業雪上加霜。
這樣的團隊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公司轉讓。老板與接盤團隊簽訂合同,將公司股份、債務全數轉讓給對方。對方往往會表示自己有專業的律師和管理團隊,可以承擔風險。
第二,變更法定代表人。這是比較關鍵的一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承擔債務的一方。接盤團隊往往會提供那些居住在偏遠地區的、身份信息遭到泄露的、即便是出事也很難找到其本人的對象作為“公司法人代表”,原老板即可全身而退。
第三,收尾跑路。接盤團隊拿到新的營業執照,一邊安撫職工和會員,一邊準備跑路事宜。后續的戲碼不少消費者都經歷過——店鋪以裝修、維修等各種理由“暫停營業”,承諾兩三天后就開業。兩三天后消費者到場,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了。
團隊這么做的主要目的一共有兩個:
首先是把原公司的法人代表“擇”干凈。因為法人代表是債務的承擔者,如果法人代表在經營過程中有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跟消費者對簿公堂,有可能被限制高消費,甚至涉嫌合同欺詐、虛假宣傳等。但是,如果公司法人代表變更,交割完善,那“原公司”的債務就與“原法人代表”無關了。
其次就是閉店的善后和收尾工作。例如轉移賬上資金,搬運設備等。如果房東、員工、消費者等債權人報警,或者到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該團隊也要負責應對。即便是消費者將負責人堵在店里,負責人只要將欠債的人數和條目登記在冊,再“聲淚俱下地表示砸鍋賣鐵也會還債”,有些消費者就會被這種“真誠”所打動,有些甚至一時心軟放棄追款。
上述動作或需要法律團隊介入,或需要熟練團隊支招。既涉及專業知識,也涉及經驗積累,對于那些沒有或較少經歷閉店的老板而言,可能難以應付得來。
至于費用,“聽說10萬元到30萬元不等,視債務來定,肯定不會超過債務。”老羅表示。
在老羅的認知里,接盤團隊的套路在業界早已不是秘密,手段也并不高明。“每個城市都有,這批人不停換馬甲,到處找健身房做收尾。”
總結起來,職業閉店人不是單邊作戰,其背后,還存在背債中介,金融過橋等配套組織。
職業閉店鏈條是前端由“底狗”負責找項目攬業務查底賬;中端由專門的中介機構“辦狗證”,尋找合適的背債人;后端由最后的“看門狗”負責店鋪后期虛假運轉;最后等委托方安全脫離店鋪關系后,就進入閉店收尾工作。
產業鏈的完善,催生出行業專有“黑話”。
所謂前端“底狗”,類似機構中介,專職尋找經營不善的店鋪,評估機構安全閉店可行性:這些前端中介往往具備較強的財經或法律知識,他們不僅有行業資源,還得會查賬,看經營材料,全面評估安全性和可行性。
據悉,前端“底狗”拉到項目后,通常會按企業負債的10%~30%收取服務傭金,此后負責“辦狗證”的中端中介開始介入。
這一步是成功閉店最關鍵一環,即找到合適的“職業背債人”,完成股權轉讓。讓背債人成為企業新的法定代表人,頂替背后真正的老板,讓“跑路”老板金蟬脫殼。
有機構稱,按此操作流程,即便最后走入司法程序追究經濟糾紛,也不會再扯到實際企業主,一切后果都由頂替的職業背債人來承擔。
根據觀察,接盤團隊的套路正在逐漸加深,能夠在一次跑路操作中賺到三次錢。
首先,這些接盤團隊會用“托管”等名義,主動聯系生存困難的健身房老板,承諾“提升業績”,先收取一筆管理費用。
一段時間后,團隊會告訴老板門店已“救無可救”,只能倒閉,但他們可以提供閉店服務。然后再收一筆公司轉讓和法定代表人變更的費用。
盤下門店后,接盤團隊會再做一波促銷,以極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辦卡,老羅就見過只賣365元的年卡。團隊會以“資金充裕”“重新運營”等話術騙取消費者信任,吸引心動的消費者充值,尤其是6月~8月的旺季,最后再撤店“跑路”。
“兩頭掙錢,既掙了老板的錢,又掙了消費者的錢。”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連“接盤團隊”這條灰產中也出現了“詐騙團伙”——有些人以“托管”名義跟老板收錢后,逃之夭夭,不見蹤跡。
老羅提供了交流群里某接盤團隊留下的聯系方式,對方稱自己是“職業化引流爆破團隊”,承接區域以縣城、縣級市為主。
接盤團隊不斷拓展“獲客渠道”,網課就是其中一種。職工小張在朋友圈看到網課微信直播的廣告時,早已聽說過類似服務,她對這些套路感到好奇,便花費39.9元報了名,并把心得發在了自己的公號上。
小張表示,“課程”總共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師描述了健身房運營的困難,小張還覺得挺靠譜的,確實說中了業內普遍情況。
第二部分就不一樣了,講師舉了三個案例,這三個案例分別是由于合同欺詐、虛假廣告而產生的刑責,以及轉讓門店經營權后仍然受到處罰。
講師還作出了說明,解釋為什么看似常規的操作手段,最終會構成犯罪事實。小張認為對方挑選的案例都是從嚴從重的:“如果真的能夠每個案例都被如此追責,這個行業不至于出現這么多經營亂象。”
第三部分,講師表示自己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并不斷強調流程“安全合法”。“你們如果自己操作很可能面臨牢獄之災,來找我,我有全套解決方案。想要進一步咨詢的加我微信……”。
小張認為這個團隊用了一套銷售常見的套路:代入-恐嚇-營銷。
先用共同的困難經歷引起對方共情,產生信任;再以夸張的表述讓對方感到驚嚇,急于找尋破解之法;最后再提供解決方案。
小張發現,并非每個個體事件都如課程案例講述一般被如此追責,因為執法成本太高。在接盤團隊不斷變化的套路中,商家、員工、消費者被一層一層割了韭菜。
當下,小張看著手機里的各個維權群不斷閃爍的信息,已經感到了疲憊,付出的錢能不能要回來尚未可知,她只希望消費者以后不再遇到這樣的事情。
從法律層面來看,沒有經過債權人的同意,債務是不能免除的,這種“金蟬脫殼”行為本質上是不合法的。對這種肆意“挖坑”算計消費者的行為,可以考慮從“合同詐騙”的刑事犯罪角度進行打擊。針對“職業閉店人”亂象,相關法律也應與時俱進,及時增加新的司法解釋,對類似的灰黑產業進行嚴懲。當然,債權人也不能忍氣吞聲,而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律師李燕燕提到,消費者可以及時關注商家的經營情況,如股東是否明確、有沒有相關的行政處罰和法律糾紛,近期法定代表人是否有變化等。此外,李律師也提醒,當商家的預充值、預付費優惠活動明顯偏離正常情況時,就需要格外留心,不要被促銷沖昏了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