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
農文旅融合是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山西是文化資源大省,要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以文化資源撬動鄉村產業發展,加快把文旅產業打造成山西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
牢牢把握“農”的根本。依托山西省各縣(市、區)地域優勢,高質量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全力培育壯大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全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以文化為引領,充分挖掘并闡釋其時代意蘊,科學實施“農業旅游+”文旅產業規劃,進而實現文化與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源源不斷的農文旅力量。一是各地農村可按照“鄉村旅游、文化驅動”思路,推出農業采摘、觀光旅游、加工服務三大產業為一體的生態觀光旅游綜合體,走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振興之路。二是農村可利用閑置院落資源,進行有效盤活,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
提高融合意識,深挖鄉村旅游潛力。農文旅融合發展要不斷提升農文旅的融合意識、融合觀念,在廣度、深度、寬度上進一步深挖。一是提高站位。二是營造良好的氛圍。通過政策宣傳、專題講授黨課,形成“農文旅經營者+從業者+農民”三者的合力,并充分發揮參與的積極性。三是建立良好的農文旅營商環境,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依托著名旅游景區,同時通過各村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宣傳小視頻等方式向企業宣傳我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好政策。
加快要素融合,凝聚鄉村文旅合力。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要達到三者有機融合,就要更好地發揮土地、資金、人才在農文旅融合中的活力,更優打造“1+1+1>3”。一要出臺更多土地優惠政策,激活土地資源的活力。要繼續鞏固農業基本經營體制,進一步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不斷創新土地流轉方式,采用“田園綜合體”和“鄉村營地”開發模式,通過流轉和租賃經營方式,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園,并與科普、研學、觀光、校園勞動教育實踐相融合,形成集農趣活動、農耕體驗、傳播技術、共享經濟為一體的產業板塊。二要利用機制助力投融資制度創新,帶動銀行增加農文旅專項資金支持,引導民間投資,促進建立財政先行保證、金融機構重點扶持、社會各界參與的多元化農文旅投入體系,采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市場”的聯結模式,黨員干部帶頭創業,鼓勵鄉村能人、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各類人員積極創業,實現全民參與、共同受益。
突出創新驅動,激發農文旅新動力。在不斷創新的前提下,構建我省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激發鄉村文旅的新引擎。一是加強農業在科技上的創新,引領消費不斷升級,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新實踐,帶動數字化文旅新業態發展。依托數字農業交易平臺,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號”專屬直播間,將特色文旅商品和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二是加快農產品創新,以原生、本色、健康、生態、時尚為支撐,建設現代民宿休閑露營地,依托河道治理工程,修建原生態康養步道,提升康養效果,大力發展集吃、住、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