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密度在日益增加,而城市規劃中綠地的面積在日益縮減,城市綠地數量不足、面積分配不平衡等問題更加凸顯。同時,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與自然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口袋公園的出現為城市公共服務空間效率的改善創造了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城市化發展和人居環境之間的矛盾問題,同時也為人們閑暇放松創造了場地。通過搜集資料,掌握滄州市主城區公園及綠地的建設現狀,并深入調查滄州市口袋公園空間布局和建設情況,因地制宜地為滄州市主城區口袋公園的合理布局和建設建言獻策。
關鍵詞:滄州市;口袋公園;規劃布局;建設
口袋公園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設計師羅伯特·澤恩在1963年提出的,他說:“位于建筑物之間,面積只有(50×100)平方英尺那么小,工人和購物者能坐在那里得到片刻的休息。”口袋公園作為城市微更新的一種重要形式,指的是規模較小的城市開發空間,即分布在城市中心密集區的斑狀小型公園,又稱袖珍公園。其面積一般在幾百至幾千平方米,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都是身邊常見的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一般會以斑塊狀在城市結構中散落或是隱藏,直接向當地的居民提供服務,在道路旁、小區與寫字樓周圍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按照口袋公園存在的環境進行分類,可以將它們分為居住區周圍的口袋公園、辦公區域內的口袋公園、道路兩側閑置地塊內的口袋公園。它的出現為城市公共空間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模式,緩解了城市化與人居環境之間的矛盾,也為人們休閑放松、娛樂健身等提供了場所,既美化了城市空間,又拓展了市民的公共活動場所,還體現著城市風貌和文化。雖然口袋公園的功能不如平常我們所談到的公園功能那么的完善,但它以自己的特點貼近人們的生活。可以說,它可能不是最完善、最漂亮的公園,但一定是最實用的公園,也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的點睛之筆。
一、研究區域概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河北省東南部的滄州市位于北緯37°29′—38°57′,東經115°42′—117°50′之間,地處渤海之濱,因而被稱為“滄海之州”。其東部濱臨渤海,北部與天津、廊坊接壤,西部及西南部與保定、衡水毗鄰,南隔漳衛新河,與山東省的濱州、德州相望。
(二)社會經濟概況
河北省滄州市市域人口730.09萬人,市轄區人口96.39萬人,主城區人口76.43萬人。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滄州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日益突出。近年來,滄州市著眼于推動產業發展向綠色生態轉變,壯大新動能,培育新引擎,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其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滄州市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GDP)3 699.9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 433.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 951.2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5%、4.6%、3.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888元,同比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 838元,同比增加1 594元,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 909元,同比增加1 055元,增長7.1%。
二、滄州市主城區公園及綠地建設現狀
(一)公園狀況
公園是城市園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休息的環境,還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維護城市的植物多樣性、更新和引種保護植物品種等作用。
近年來,滄州市把創建生態城市作為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和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生態城市的創建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滄州市先后建成一系列大型公園,如獅城公園、南湖公園等,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游玩的去處。另外,還有一系列街道公園和道路兩旁的景觀帶,如迎賓大道景觀帶、長蘆公園等。與此同時,也對已建成的公園如人民公園等進行了重新改造。目前,滄州市大型公園有8處,各類游園上百處。公園綠地面積達到約602 hm2,公園綠地分布比較均勻,人們很容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游玩場所。園內的各類設施齊全,維護到位,能滿足人們日常散步、健身、鍛煉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保證人們的安全。滄州市主要公園情況見表1。
獅城公園位于滄州市運河區,是滄州市的主要公園之一,占地16.7 hm2,東面為迎賓南大道,南面和北面分別為上海路和北京路,西面則與滄州市體育館和國際會展中心相接,有著十分明顯的位置優勢。獅城公園以生態和人文為導向,以獅城文化為主線,突出公園綠地文化內涵的獨特性,主要特點是空間布局簡潔大氣,中心的鐵獅子氣勢恢宏,注重結構與城市功能的協調統一,彰顯了大型公園在現代城市綠地中的魅力。獅城公園為滄州提供了一個和諧、開放的休閑空間,是迎賓大道重要的景觀節點,它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了區域人文、生態價值的提升。
滄州市人民公園是滄州市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大型公園,位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帶,是滄州市民參觀植物花卉、娛樂休閑、鍛煉身體的重要場所,也成為一些學校科學教育的基地。人民公園于1957年初開始建設,于1973年正式開放,總面積42.8 hm2。公園以回歸自然為主題,給滄州市民提供了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人民公園獨特的景觀建設,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觀賞,提升了滄州人民的文化生活品質,園內的各種植物也給市民普及了植物知識。目前,人民公園已初步成為一個兼具北方景觀風格和南方景觀風格的綜合性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功能完善、和諧共享、風景如畫的城市開放空間。
滄州名人植物園是一個集植物科普、植物觀賞、歷史人物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總占地面積約26.7 hm2。公園以多種景觀為主體,以多樣的植物品種為特色,再加上歷史名人科普這一創新形式,展現了滄州的歷史文化。通過園內的各種園林景觀和園林植物的合理搭配與規劃,在展現文化的同時,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文化宣傳的新場所。名人植物園的建成填補了滄州缺少專業植物園這一缺口。它向外界展現了滄州市的文化特色,同時,也為中小學和專業院校普及植物知識提供了基地。
(二)綠地面積、空間分布
滄州綜合綠地主要由城市公園、街旁綠地及部分沿河綠地組成,已經建成的綠地面積達到2 607 hm2,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為36%和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87 m2。公園綠地大部分位于幾個主要道路和次干道的兩側,規模較小。綠地內布置園林設施、休息設施、景觀雕塑等,這些設施的利用率較高。
滄州市道路總體綠化水平良好,綠化道路的占比較高。道路的綠化帶規劃建設比較合理,搭配多種植物品種。路邊樹木樹種比較豐富、生長良好,種植形式也較為豐富,在美觀的同時也能夠滿足行人的遮陽需要。并且先后新建了迎賓大道、開元大道、御河路、北京路等15條道路綠化,改造了解放路、黃河路、清池大道等13條道路綠化,并對其他道路進行了補植和完善,完成了浮陽大道白蠟與西府海棠一條街、解放西路法桐一條街等特色街道建設。綠化較好的道路有浮陽大道、迎賓大道、開元大道等。目前,滄州城市道路綠化率達到98.04%,其中有12條道路被評為省級園林式街道,形成了類型多樣、各具特色的道路綠化網絡。
居住區綠化狀況參差不齊,新建居住區和老居住區之間差異較大。滄州市積極組織開展“園林式小區”創建等活動,新建小區綠地率較高,綠化景觀多樣,設施齊全,活動空間、植物品種豐富,達到了較高水平(表2)。
三、滄州市口袋公園的使用及規劃建設狀況
(一)現有口袋公園的數量、類型及空間分布
針對口袋公園的特點,結合滄州市的公園規劃現狀,調研了解到目前滄州市主城區的口袋公園共有14個,按照分布位置將口袋公園分為居住區周邊的口袋公園、辦公區域的口袋公園、道路兩側閑置地塊的口袋公園三類。
1.居住區周邊的口袋公園
在建設口袋公園的過程中,要滿足廣大市民這一使用主體的需求。口袋公園主要是小型的綠色開放空間,有著靈活便捷、自然開放的特征,迎合了市民戶外活動需要空間的這一需求。居住型口袋公園往往位于小區內或小區周圍,是與人們生活最貼近的一類口袋公園,服務半徑相比于其他類型來說較小。它已經成為人居環境的主要部分,并以其獨特的空間布局為周邊居民帶來了大自然的溫暖:方便到達,能讓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便捷迅速地到達園內開展活動;多種植花草樹木,從而與周邊噪聲隔離;園內設器材設施,供人們健身使用。
2.辦公區域的口袋公園
滄州市北京路兩側集中著多座標志性辦公建筑,且大多為高層建筑,具有現代化、集中化、簡約化的特點。這樣一來,口袋公園的布局顯得極為重要,能夠保證人們在勞累的工作后放松身心。有研究表明,人類的健康和幸福與城市綠化空間的質量以及與自然的親近度息息相關,公眾更喜歡在有陽光、樹蔭和植物的環境中休息。
3.道路兩側閑置地塊的口袋公園
道路兩側閑置地塊的口袋公園少有人停留,這類口袋公園位于城市零散的邊角空地,深度參與著周邊人群的日常戶外生活。口袋公園也是公園,功能主要是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聲、為行人提供娛樂空間。通過對市區閑置路旁地塊的調查,發現這些地塊的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
(二)口袋公園規劃及建設現狀
2020年,滄州市園林部門接到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大口袋公園的建設要求,初步確定3年內建成100個口袋公園的工作任務。為了進一步推進城市生態建設,創造宜居美麗城市的新面貌,滄州市大力規劃建設口袋公園,使其服務于居住區周邊群體,同時提高綠地利用率。滄州市在加大主城區增綠建園力度的同時,結合補植完善和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統一規劃建設口袋公園,對主城區主干道附近、人口密集區的邊角地及現有綠地進行改造提升,為市民提供舒適的游憩空間,提升居住環境質量。目前永安花園、文景園、元安園、阿卡園、戎泰園、正達園等多個口袋公園已建造完成。其中一些公園重新鋪設了道路,增加了廣場、長廊和展館;一些公園增加了座位和垃圾桶;一些公園種植了丁香和甜蜜紅木香等各種香花,以及美國紅楓和紫葉李等彩葉樹。公園中整潔的草坪和蜿蜒的小徑讓市民經過時心曠神怡。
四、結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綠地面積逐漸減少,口袋公園作為推動城市綠地建設的法寶應運而生。本文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及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掌握了滄州市主城區內口袋公園規劃布局和建設的現狀,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問題,繼而對各種類型的口袋公園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筆者根據這些問題及公眾需求,對主城區內口袋公園的規劃和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提出在加強規劃、合理布局的同時,也要加強園內的設施建設,只有兩方面共同發展,才能使口袋公園更加規范化、人性化。
參考文獻:
[1]周笑男.鄭州市口袋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6.
[2]張偉燕.滄州市園林綠化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3.
[3]于水亮.滄州市主要城市綠地園林植物調查與應用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2.
[4]潘劍峰.上海老城廂里的口袋公園實踐[J].中國園林,2019(增刊1):46-50.
[5]姚桂華.淺析滄州市口袋公園建設規劃設計[J].現代園藝,2021(12):68-69.
[6]劉艷姣.城市口袋公園設計探究[J].南方農機,2018(22):236-237.
[7]周彤,張琴,丁丫栩.城市口袋公園參與式景觀設計策略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1(12):49-50.
[8]李楊,段廣德,敖利平,等.城市綠地體系中口袋公園設計探討:以包頭市九原區花園路口袋公園設計為例[J].現代園藝,2021(5):128-129.
作者簡介:
林瀅瀅,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