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藝術資源,其中,工藝美術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技藝。強化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的融合發展,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從城市文化的特點與工藝美術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入手,討論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并從工藝美術與科技的結合、非實體化傳播、與城市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三個方面闡釋其對城市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進而提出策略與建議,旨在推動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之間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工藝美術;城市文化;公共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2023年度工藝美術科研課題研究項目“面向人民城市建設的工藝美術傳承、活化、創新體系研究”(CNACS2023-I-36)、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公共藝術多維助力上海舊區改造與社區生態系統再造研究”(2020BWY028)、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表現技法》(s202311001)、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上海公共藝術的心理療愈效用評價及設計優化研究”(2022ECK003)、上海市設計學Ⅳ類高峰學科資助項目“環G60城鄉創新及可持續設計研究”(DES21002)、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青年科研團隊培育計劃資助項目“公共藝術與智慧環境空間研究”(QNTD202109)、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依托社會公共文化資源提升MFA研究生美育素養的探索”(23XJG103)、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創新人才培養(一流研究生)項目“MFA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專項培訓”(23XDS005)研究成果。
在我國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城市文化建設承擔著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使命。新時代城市文化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文化創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使城市成為具有獨特魅力和活力的文化載體。工藝美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展現了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和智慧。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工藝美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能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底蘊,又是城市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
新時代背景下,工藝美術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從多維度探討工藝美術助力城市文化建設的可能性,以期推動我國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
一、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建設的內在聯系
(一)城市文化的特點
城市文化是在城市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一座城市能夠延續和發展,越來越取決于城市文化的延續[1]。城市文化具有多樣性、創新性、共享性和輻射性等特點,不僅體現了城市的歷史底蘊,還彰顯了城市的獨特魅力。
城市文化的多樣性源于不同歷史、地域、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我國各個城市都擁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這些文化因素在城市發展中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使得城市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城市文化的創新性體現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文化的交匯中。城市在文化創新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斷創造出新的文化現象與產品,不僅為城市注入了活力,還為城市文化賦予了獨特的價值。
城市文化的共享性體現在市民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過程中。城市文化不僅是市民的精神寄托,還是城市凝聚力的重要來源,使城市文化具有更強的向心力,提升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城市氛圍。
城市文化的輻射性表現在對周邊地區產生影響而形成文化圈。城市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力,向周邊地區輻射,使其逐漸接受并融入城市文化,讓城市文化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傳播。
(二)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的耦合
我國工藝美術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它以獨特的民族性、技藝性和生活性,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城市文化建設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不僅為了滿足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而逐步推進,同時也是對城市重物質、輕人文取向的糾偏[2]。工藝美術在推動城市文化傳承與創新、提升城市形象、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以及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在傳承與創新方面,工藝美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民族精神。在城市文化建設中,既要傳承和保護傳統的工藝美術,也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使之適應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通過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為城市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
在審美與教育方面,工藝美術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審美品位。將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融入城市公共空間,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從而提高整個城市的審美水平。
在交流與傳播方面,工藝美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可以增進城市與外界的聯系。通過舉辦工藝美術展覽、論壇等活動,將優秀的城市文化推向世界,提高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二、工藝美術在新時代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創新發展
(一)工藝美術與科技融合的探索與實踐
工藝美術是與時代需求緊密相合的藝術形式。時代的推進與工藝變遷相吻合,傳承延續與發明創新相伴相生,是兩種交織的重要力量,它們促進工藝美術不斷發展[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工藝美術與之融合成為一種新趨勢。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工藝美術與科技的結合能夠創造出更具科技感和現代感的藝術裝置,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提升城市的審美價值和人文關懷。
在科技的影響下,工藝美術得以突破傳統的形式和材質限制,實現創新與發展。藝術家可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再創作。通過動態、聲音裝置等科技手段,藝術家可以創作出具有感知、反應和互動能力的作品(圖1)。這些作品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觀眾的行為而產生不同表現,為公共空間帶來更多趣味性和參與性,從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二)工藝美術的非物質化傳播
各類信息和資源非物質化的傳播方式在新時代城市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工藝美術的普及和創新發展得以順利進行。隨著社會的變遷,民間工藝美術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如創作群體與受眾的不斷擴大、創作中的元素化重塑、跨媒介傳播等[4]。在新時代背景下,借助網絡傳播和社會文化交流活動兩個主要途徑,工藝美術的非實體化傳播將不斷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我國城市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直接的網絡推廣是將工藝美術推向更廣泛受眾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網絡平臺,我們可以將富有特色的工藝美術品展示給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這種傳播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的優勢,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欣賞和喜愛我國的工藝美術。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網絡技術的結合,不僅提升了工藝美術的傳播效果,還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在新時代背景下,城市文化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可以激發城市的文化活力,塑造獨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從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交流活動中,參與者可以深入了解工藝美術作品背后的技藝和文化內涵。這既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可為新時代城市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三)工藝美術產業與城市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
在現代城市發展中,文化產業已成為推動城市經濟增長、提升城市品質、豐富市民生活的重要引擎。城市作為人文、自然的綜合體,其形象不僅包括自然景觀和建筑風貌,還包括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在這個綜合體中,工藝美術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賦予了城市獨特的氣質和魅力(圖2)。傳統工藝美術作為歷史的見證,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5]。城市文化產業與工藝美術的協同發展,是推動城市文化繁榮、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二者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為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首先,工藝美術豐富了城市文化的內涵,展現了城市的歷史底蘊和地域特色。每一件工藝美術作品都是對城市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積淀。其次,工藝美術提升了城市文化產業的品質,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城市的獨特藝術風貌。通過對傳統技藝的創新與發展,藝術家將城市的文化符號融入作品中,使得城市品牌形象更具特色。
三、新時代城市文化建設策略與建議
(一)加強工藝美術的創新與發展,推動城市文化產業升級
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加強工藝美術的創新與發展,推動城市文化產業升級,既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又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要想加強工藝美術的創新與發展,就要深化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打破傳統的手工作坊模式,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工藝美術產業的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提升產品的品質;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二)強化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環境的融合發展
城市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通過將工藝美術元素融入城市建筑設計、公共空間裝飾等領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公共空間裝飾也是展現工藝美術魅力的一個重要領域,通過融入工藝美術作品,營造富有文化氣息的公共空間,使得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工藝美術的魅力。
傳統的工藝美術在生產的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推廣綠色、低碳的工藝美術生產方式,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這不僅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使工藝美術行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建立健全工藝美術與城市文化建設的協同機制
政策規劃是推動工藝美術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發展的基礎。相關部門應明確工藝美術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發展目標、任務和路徑,為相關部門和企業提供指導。部門協同是推動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跨部門協調機制,將涉及工藝美術發展的各部門緊密聯系起來,形成推動工藝美術發展的合力。另外,產學研合作是推動工藝美術創新發展的關鍵。鼓勵企業、高校、研究機構與相關部門進行合作,共同推動工藝美術的創新發展。
四、結語
新時代的城市文化建設離不開傳統工藝美術的滋養,工藝美術在新時代的雙創發展離不開城市文化的承載。城市文化建設與傳統工藝美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二者在諸多方面具有融合發展的可能。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傳統工藝美術的優勢,推動其創新與發展,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動力。同時,要加強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和傳承,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單霽翔.關于“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化”的思考[J].文藝研究,2007(5):35-46.
[2]宋道雷.從城市生產到文化治理:中國城市文化建設實踐的歷史、現實和機制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6):34-42.
[3]張西昌.工藝美術創新的立場與走向:對李閩“多層寫實剪紙”的個案解析[J].美苑,2015(1):84-88.
[4]唐鵬.關于群眾文化視域下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發展的思考[J].藝術百家,2022(4):144-150.
[5]鄧彥.基于文化創意的傳統工藝美術設計策略探討[J].浙江工藝美術,2023(19):60-62.
作者簡介:
羅曼,博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及城市公共藝術。
從戎,碩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及城市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