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例,對公園的屬性和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評估公園遺產價值。對園內要素——歷史遺留建筑、山水環境、植被景觀進行定性價值評估,并從歷史文化、科學研究、藝術、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定量價值評估。根據價值評估情況,提出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可采用的保護、展示、利用措施。通過對遺址公園的價值評估與保護利用模式的探討,再現鄭韓故城風貌及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價值,促進城市開發建設與保護利用相結合,對城市開發建設與遺產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歷史文化公園;遺產價值評估;遺產保護利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許昌陶瓷職業學院校級科研項目(自然科學)重點項目“城市歷史文化公園遺產價值評估與保護利用——以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例”(xctc202311006)研究成果。
一、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概述
(一)公園屬性
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由大吳樓手工作坊遺址、城墻遺址、宮城遺址、后端灣綜合遺址四部分組成。鄭韓故城在1961年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社會文化等研究價值。
(二)公園現狀
鄭韓故城面積約16平方公里,周長20多公里,城墻頂寬3—5米,高6—19米,墻基寬40—60米,平面呈牛角狀。鄭韓故城宮殿基址分布在西邊內城,例如韓宗廟、臥佛寺塔等;東邊城郭是手工業密集區,例如能人大道制陶遺址、大吳樓制陶、制銅遺址。東城和西城之間有多段隔墻,遺留的歷史文化實體埋在公園城址內外。
二、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產價值評估
(一)園內要素定性價值評估
園內要素評估部分從微觀視角來測評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的狀況,可將園內要素歸納為歷史遺留建筑、山水環境、植被景觀三個方面。
在歷史遺留建筑方面,鄭韓故城有城墻、寺塔、高拱墓、鑒忠堂寶謨樓等代表性文物古跡。它們也是新鄭市具有標志性的文物古跡。遺址公園的建筑以高明度、低飽和度的色彩為主,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歷史原貌。建造者在北城墻墻外側修筑了馬面,這是當時最先進的城防設施。
在園內山水環境方面,鄭韓故城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其選址與規劃設計非常巧妙,處于雙洎河與黃水河的交匯處。古代帝王充分地利用河道作為屏障,不僅維護了城內的安全,還便于交通運輸。
在植被景觀方面,區域內多是顏色深暗的常綠樹種,綠化標識不是很清晰。城墻墻基可種植荊棘類植物,形成城墻保護帶,或利用喬灌草遮蔽一些不利于城墻保護展示的城市建設,以達到良好的綠化造景效果。
(二)全園整體定量價值評估
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面積較大,涉及范圍較廣,包括城墻遺址、祭祀遺址、墓葬區、臺基、制陶制銅遺址、宮殿遺址、宗廟遺址等,類型多樣。在采取保護和利用措施時需分門別類。根據定性和定量評估得出相應分值,將其分為三級,從高級到低級為:一級得分值域為大于等于85分;二級得分值域為大于60、小于85分;三級得分值域為小于等于60分。級別越高,說明遺址公園綜合價值越大。
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定量評價總分值77分,屬于第二等級。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在五個評價項目中得分最高,為科研人員的探索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其豐富而稀有的文物、建筑、城墻遺址、墓葬遺址、手工作坊遺址展現了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對市民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三、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產保護利用措施
(一)公園遺產保護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面臨各種威脅,甚至有些遺址遭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因此,需要對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采取以下保護措施。
(二)公園遺產展示
在公園遺產展示方面,突出每個分區的功能主題,做好景觀分區設計。例如將其劃分為城墻內外分區、城墻遺址研究展示區與各種手工作坊遺址保護區。將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外散布的手工作坊遺址、重要歷史文化器物、重要工具復制品集中在遺址公園內,設置獨立功能分區。首先,可通過過程展示并安排專人解說指導,展示遺址發掘的過程,普及考古知識,讓游人更直觀地貼近遺址;其次,模擬展示相關故事情景,將圖文與聲影相結合,選取在鄭韓故城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例如黃泉見母、諸侯相盟、抱薪救火等故事進行表演或展示,增添展示的趣味性,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最后,讓游客親身體驗工藝制作過程并了解其中的技術原理,例如制骨、制陶、制銅等工藝制作,使游客可以在解說系統和專人指導下了解歷史與當時的技術水平。
另外,還可以從側面展示遺址公園的文化意境,體現遺址所處時代的規劃水平。例如,鄭韓故城西邊為內城,東邊為外城,而春秋時期故城的朝向已經是坐西朝東,已被新出土的遺址驗證。韓國宗廟遺址宮城遺址的南面,前方左的位置符合“左祖”的方位;主宮殿在北,而宗廟在南。城市方位的變動,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過程。
(三)公園遺產利用
在研究價值利用方面,鄭朝故城可以為相關人員的先秦時期考古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遺址形態研究等提供場地。人們通過遺址公園不僅可以了解鄭韓兩國的歷史名人、墓葬文化、歷史事件等,還可以了解當時的建筑布局形制、所用材料、制造工藝等。
在教育功能利用方面,可以利用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青少年進行宣傳教育,通過講解歷史事件和名人故事、觀賞出土文物蓮鶴方壺及韓國宗廟大型石圭等,讓青少年感受我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他們通過研學等途徑實地考察,能夠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歷史知識等。
在旅游功能利用方面,要把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科學地開發利用,使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城墻外展示歷史文化,在城墻內生活休閑。通過對遺址區內外的綠化美化,進行綠化保護、標識、遮蔽、造景等,以吸引游客前來體驗。
四、結語
本文將定量和定性的價值梳理作為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更新策略的參考,對它的科學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社會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進行評估。通過分析遺址公園的類型,針對單個遺址公園的類型和狀況,為遺址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且合理的保護利用方式,再現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風貌,傳承歷史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為重現歷史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解決好城市開發建設與遺產保護問題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倪敏.城市歷史遺址公園中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工業學院,2011.
[2]王丹.大遺址保護與城市規劃協同策略研究:以鄭韓故城遺址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58-61.
[3]朱捷,李金花.淺談古城墻遺址保護:以河南省新鄭市鄭韓故城城墻遺址公園保護規劃設計為例[J].小城鎮建設,2008(7):45-50.
[4]周向頻,陳路平.基于遺產價值評估的歷史公園更新策略[J].風景園林,2021(6):50-55.
[5]蔣敏紅,周向頻,宋霖.城市更新背景下歷史公園的遺產價值認知與保護利用策略:以無錫公花園為例[J].城鄉規劃,2023(2):35-42.
作者簡介:
趙露瑩,碩士,許昌陶瓷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任家輝,許昌陶瓷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園林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