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蘭州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城市,不僅因其地理位置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還因其豐富的人文景觀而彰顯出獨特的魅力。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資料分析,探討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多樣性及其文化價值,指出當前保護策略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更為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建議。
關鍵詞:歷史人文;蘭州地區;人文景觀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歷史人文視域下蘭州地區旅游紀念品的創新設計研究”(2022B-430)階段性成果。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還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其歷史悠久,承載了如古代宗教建筑、民族藝術及傳統習俗等獨特的人文景觀。另外,蘭州作為黃河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匯點,不僅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還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本文意在對蘭州地區的人文景觀進行綜合分析,以促進地方文化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一、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成因
蘭州作為中國西北部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擁有豐富而獨特的人文景觀,然而這些景觀的形成具有多種復雜性因素。
(一)地理與自然景觀融合的文化特色
蘭州四面環山,黃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為蘭州地區的農業灌溉和交通運輸提供了便利條件。蘭州地區的人民對黃河的感情尤為深厚,他們將當地文化與黃河景觀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類型。從橫跨黃河南北兩岸的歷史遺跡中山橋到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創作的《黃河母親》雕塑,蘭州的地標印證了黃河自古以來就是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黃河沿岸的南濱河路和北濱河路設置了許多休閑場地(如馬拉松公園、水車公園、濕地公園等)、旅游景觀(如白塔山公園、水上巴士站、黃河索道等)和文化活動場所(如甘肅國際會展中心、甘肅大劇院、蘭州音樂廳等)。這些都是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結合的體現。
(二)歷史和發展
大約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通過絲綢之路被運往西方國家,其他商品和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也多經過這條道路。蘭州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古代被稱為“金城”。北宋時,蘭州更是成了“茶馬互市”的一個重要轉運站。蘭州位于黃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從漢唐的繁榮到清代的興盛,蘭州連接著中原地區和西北邊陲,它是重要的商貿中心。近現代以來,蘭州的發展與國家的近代化進程息息相關,經歷了從傳統到近代的轉變,特別是在工業化方面。隨著鐵路、公路的修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工業布局下,蘭州逐漸發展成為西北地區的工業中心。蘭州的社會經濟結構和文化皆不斷演進,塑造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如正寧路古建筑群享譽盛名,兼具商業、居住與文化功能,這種歷史文化街區保留了蘭州傳統的商鋪、住宅建筑和布局,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城市人文景觀。近年來的“蘭州老街”商圈也是將蘭州傳統與現代建筑風格相融合,呼應著城市人文景觀的特色。此外,如今的蘭州不僅是甘肅的貿易中心,還是甘肅文化和教育的聚集地,如有萬象城、萬達茂、蘭州中心、張掖路、城隍廟、天斧沙宮等。其現代化發展、古老的人文景觀以及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呈現著中國西部的發展及自然環境的演變。
蘭州的每一處人文景觀都承載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記憶,對于研究蘭州地區的歷史文化和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價值。在現代化發展的影響下,這些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傳承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和機遇。
二、歷史人文視域下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研究案例
(一)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蘭州市城關區皋蘭山北麓五泉山公園內,始建于元代,明、清兩代曾多次增建重修,至民國初年定型,遺存莊嚴寺、浚源寺、嘛呢寺、地藏寺、臥佛殿、千佛閣、三教洞、文昌宮、太昊宮、清虛府、酒仙祠、武侯祠、萬源閣、秦公廟、二郎廟、青云梯、木牌坊、山門、蝴蝶亭、半月亭、企橋、澄碧滴翠水榭和漪瀾亭、子午亭等24組(座)古建筑,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地方特色鮮明,歷史悠久且文化內涵豐富,凝聚了蘭州地區先民的生活觀念和精神信仰,是蘭州地區人民的精神家園,因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歷史和社會文化價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群所處的五泉山,因有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山中丘壑起伏,古樹參天,清流環繞,一組組古色古香的殿宇樓閣及廊亭橋榭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布列其間,雕梁畫棟,飛檐反宇,爭奇斗艷,儼然是一座隴上“古建筑博物館”。古建筑群與潺潺澗水、晨鐘暮鼓、繚繞煙嵐、滄桑古樹同聚于喧囂的古城一隅,營造出一處清幽雅靜、寄情覽勝的“人間小洞天”。依托古建筑的儒、釋、道文化同存于園內,和諧共生,可謂是“五泉三教一片天”。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五泉山建筑群已成為一處隴上名勝,“危樓飛閣互連綿”,讓人流連忘返,而附屬于上的匾額楹聯和陳列于內的先賢塑像,更是讓人在登山臨泉、訪勝踏幽后回味無窮。五泉山建筑群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來者,也為蘭州地區人民提供了智慧和精神力量。
五泉山公園地處山腳下,位于蘭州鐵路鐵道南側,隸屬于蘭州老城區。由于周圍有大量的棚戶區,周圍居民對山下自然環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加之蘭州旅游項目發展主力在黃河兩側,五泉山公園現在以免費游玩景點對外開放,不限制游客數量,導致其自然環境和歷史文物加速損壞,“人間小洞天”的名氣大不如從前。
(二)正寧路
正寧路是蘭州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正寧路位于蘭州市中心,東起張掖路,西至靖遠路,全長約1 500米。正寧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在明朝時期,正寧路是蘭州市的主要商業街之一,商家云集,人流熙熙攘攘。到了清朝時期,正寧路的商業更加繁榮,成為蘭州市的重要商業中心。當時的正寧路不僅有各種商鋪,還有許多酒樓、茶館和娛樂場所。到了民國時期,正寧路的商業地位開始下降,但仍然是蘭州市的主要商業街之一。如今,正寧路仍保留了許多民國時期的古建筑,這些建筑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建筑風格成為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一部分。其多采用歐洲建筑風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如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風格。正寧路古建筑群不僅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同時也見證了近代以來蘭州地區發展的歷史進程,承載了蘭州地區人民的記憶和情感。
三、蘭州地區人文景觀面臨的問題
蘭州的人文景觀盡管豐富多彩,但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城市擴張下,舊有建筑或被拆除或疏于保護;商業開發往往忽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公眾保護意識不足,致使許多無可替代的文化遺產處于危險之中。
第一,隨著城市擴張和新城建設的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統風貌的維持成為挑戰,許多古跡和歷史建筑面臨被現代建設掩蓋的風險。蘭州的中山鐵橋、白塔山公園、五泉山公園、正寧路等地雖然已經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五泉山公園的自然環境沒有得到及時保護,古建筑群年久失修,聞名的5個泉眼或干涸或被污染;正寧路上的美食夜市產生的大量油煙、增設的各種商業設施等對古建筑群產生了負面影響。如何保護和維修成了這些景觀面臨的一大難題。第二,環境壓力。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蘭州地區面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黃河等自然景觀的保護壓力巨大。第三,現代文化沖擊。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西方文化及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文化的沖擊不斷加強,年輕一代可能對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同。第四,旅游資源開發。雖然蘭州地區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如何合理開發,使之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仍然是一個問題。第五,城市規劃。如何平衡歷史保護與城市現代化的需求,合理規劃城市空間,保持城市文化特色與身份,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難題。
四、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傳承策略
在保護與傳承蘭州地區人文景觀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來確保這些文化遺產得到保存與合理利用。
(一)提高公眾意識
通過教育提高公眾對人文景觀價值的認知,增強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利用媒體,包括社交平臺,宣傳人文景觀的保護意義;鼓勵市民參與古建筑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形成社區保護意識;舉辦公民教育活動和志愿者活動,讓市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實踐。
(二)文化遺產振興
實施傳統村落、古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等人文景觀的保護和修復項目,鼓勵手工藝人進行相關培訓,推動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三)環境保護與改善
保護黃河沿岸生態環境,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及周邊人文景觀的自然環境質量。在城市規劃中注重綠化,提高城市公共空間的美學價值,從而營造更加美妙的生態環境。
(四)合理開發和利用
推動與人文景觀相關的文化旅游,合理開發創新旅游紀念品,利用旅游業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采用現代技術,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對人文景觀進行數字化呈現,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體驗。此外,合理規劃古建筑的使用功能,讓建筑活化,如將其轉變為文化展館、藝術工作室、餐廳或咖啡館等。同時,鼓勵發展與文化保護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如文化旅游、主題餐飲等。
(五)加強研究和教育
加強對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研究,將研究成果納入高等教育和中小學教育課程。通過建立相關的博物館或展覽廳,展示蘭州地區古建筑群及歷史文化。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導覽服務,增強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體驗。推動學術交流和研討,將蘭州地區的人文景觀保護與傳承工作與國內外的相關經驗進行交流。
(六)多方協作
有關部門、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和專家學者應形成合作共識,共同參與蘭州地區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傳承。此外,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力度,以多元化的方式共同參與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七)建筑保護與修復
對古建筑進行定期檢查和必要的維修保養,確保其結構的安全和外觀的完整。在修復工作中應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盡可能地使用原始材料和技術。改善古建筑群周邊的基礎設施,提升道路、照明和綠化標準。同時控制周邊現代建筑的高度和風格,避免對古建筑群的風貌造成破壞。
通過實施這些保護和傳承策略,即提高公眾意識、文化遺產振興、環境保護與改善、合理開發和利用、加強研究和教育,可以有效地保護和發展蘭州地區的人文景觀,讓其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載體。為更有效地保護蘭州地區人文景觀,不僅需要采取多元化策略,還要綜合考慮文化、經濟及社會發展需求。同時,相關部門也應鼓勵和支持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社區發展項目。
五、結語
如今,我國旅游事業正在飛速發展,人文景觀成了十分重要的旅游資源,其旅游功能日益凸顯,人文景觀旅游資源的開發具有巨大潛力,如“東方甄選”這類的新型旅游文化宣傳自媒體。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商品交易,而是尋求更豐富的購物體驗和更深層次的文化享受。在這樣的背景下,“東方甄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策略,成功地將電商與文旅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購物體驗,也在證明著人文景觀旅游資源的多元化。新的時代具有新的挑戰。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蘭州依托其地理區位、歷史文化,擁有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造就的非常豐富的人文景觀,具有發展文化旅游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和資源基礎。利用好人文景觀旅游資源類型豐富、特點突出的優勢,合理開發與保護好蘭州地區人文景觀旅游資源,打造迎合市場的旅游項目和產品,并拓寬傳播和體驗的新途徑。
文化遺產的振興和傳承離不開教育和研究,也離不開環境開發和保護。現代經濟體系的發展造就了新的城市景觀,同時也在不斷擠壓著歷史人文景觀的生存空間。那些殘垣斷壁的人文景觀,它們不僅是地區文化身份的標志,還維系著地方文化傳統,甚至至今還在促進著地區經濟發展。在歷史人文視域下,蘭州地區人文景觀是文化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應當被人們重視,也應該得到更好的傳承、保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華.蘭州五泉山古建筑群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2]雒永峰.蘭州市人文景觀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劉斌,蘭州現代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