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字化改革的持續深化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已經小有成效,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立足于數字化改革的大背景,深入探討高效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策略與方法。通過對數字鄉村建設現狀的細致梳理,揭示其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短缺、融合應用不足以及信息安全隱患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從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基礎設施、培養專業人才、深化融合應用和加強安全防護上全面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從而為相關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政策措施的科學制定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以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關鍵詞:數字化改革;數字鄉村;鄉村振興;信息技術
數字鄉村建設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和升級。在數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不僅有助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還能促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來看,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歷史交匯點,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完成,同時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這兩項偉大事業實現的過程中,農業、農村、農民是關鍵內容和重要群體。
國家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鄉村的振興。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選擇,還是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重要途徑。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應用,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一、數字鄉村建設現狀
(一)網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隨著國家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投入和重視,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中得到了顯著改善。這一系列的努力和投入不僅使農村地區的信息通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還為農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獲取渠道,為數字鄉村的后續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網絡接入方面,2022年全國行政村的通光纖和通4G比例超過98%。截至2023年年底,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8億戶,相比過去幾年有了顯著的增長。在廣播電視方面,截至2023年底,農村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超過了99%,農村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更是接近100%。這意味著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都能夠覆蓋絕大部分的農村地區,讓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的新聞動態和各種信息,基本達到了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的目標。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為農民提供了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農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設備,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資源,從而更加便捷地參與現代社會的各種活動。未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拓展,農村信息化建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二)數字化應用日益廣泛
首先在金融領域,針對中國農村地區的支付服務環境,中國銀聯積極聯合多方力量進行完善。通過運用新興科技手段,農村支付業務的推廣和創新得到了加速,推動了農村支付服務的智能化、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其次在農業生產領域,物聯網技術的引入使得農田監測、作物管理、病蟲害預警等變得更加智能化。通過部署在農田的傳感器,農民可以實時獲取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數據,從而做出更科學的種植決策。同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推動了精準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量。
再次在鄉村治理方面,數字化手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子政務平臺的建立使得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各種政務服務的辦理,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智慧黨建、智慧村務等應用的推廣,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凝聚力,提升了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三)數字經濟發展迅速
首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為智慧農業發展創造了新業態和新模式。例如:廣西橫縣構建了全國首個全產業鏈的大數據服務平臺“數字茉莉”,專門針對茉莉的種植、交易和流通提供服務。通過智慧農業云、數字茉莉大棚和電子商務三大核心板塊,該平臺為茉莉的種植、定價、供需對接和溯源等各個環節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實現了全產業鏈的精準化、互聯網化和智能化。浙江嵊州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成功實施了全球首創的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數字化養蠶項目,并已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其次,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例如,機器人巡田和無人機噴灑農藥等先進生產模式已在多地成功落地,并展現了顯著的優勢和成效,為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創新實踐和技術應用不僅展示了智慧農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也為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推廣,相信智慧農業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動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和優化升級。
再次,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讓農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自己的農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最后,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也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了產業升級。通過在線預訂、智能導游、VR體驗等數字化服務,游客可以獲得更加便捷和豐富的旅游體驗,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二、數字鄉村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數字鴻溝問題依然突出
盡管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在逐步完善,但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在數字化發展上存在的差距,即數字鴻溝,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鴻溝主要體現在網絡接入質量、數字化服務普及率以及居民數字化素養等方面。例如,一些偏遠地區的網絡覆蓋可能仍然不穩定,導致居民難以充分享受數字化服務。此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農村居民在數字化素養上也普遍落后于城市居民。這種數字鴻溝的存在,不僅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制約了數字鄉村建設的整體進程。
(二)人才短缺制約發展
數字鄉村建設需要既懂農業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來推動。然而,當前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在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方面的投入不足,導致復合型人才供給不足。這種人才短缺的狀況嚴重制約了數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和創新發展。
(三)信息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隨著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鄉村地區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也日益增多。由于村民的網絡安全意識薄弱、技術防護手段落后等問題,鄉村地區的網絡安全狀況堪憂。一旦發生網絡安全事件,就會對農業生產、農民利益以及鄉村治理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加強鄉村地區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是數字鄉村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這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升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等措施,共同構建安全可信的數字鄉村環境。
三、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布局
數字鄉村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全局性的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布局。相關部門應制定全面、系統、科學的總體規劃,明確數字鄉村建設的長遠目標、階段性任務以及具體的實施路徑。這一規劃應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推進。
在規劃制定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注重多方協同,形成相關部門引導、企業參與、社會支持、農民受益的良好格局。通過加強各方之間的溝通協作,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共享,推動數字鄉村建設高效、有序進行。同時,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領域,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力度,推動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
(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
數字鄉村建設離不開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相關部門應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先保障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制定優惠政策等措施,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融資渠道。
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中,應致力于提升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優化網絡服務質量,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生活的緊密融合,積極探索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中的潛力。此外,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應推動農村水利、電力、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提升這些基礎設施的效率和可靠性,為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通過不斷優化和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可以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推動農村地區實現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發展。
(三)培養專業人才,強化技術支撐
人才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要素。針對當前農村地區人才短缺的問題,應制定實施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在職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快培養一批既懂農業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同時,要注重引進外部人才,吸引更多有志投身于數字鄉村建設的人才到農村地區工作和創業。
為了提升農民的信息素養和技能水平,還應加強農民信息技能的培訓工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提高農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知和應用能力。通過構建完善的人才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四)深化融合應用,拓展數字經濟
數字鄉村建設的核心在于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社會力量全面參與,通過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及市場流通等關鍵環節,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進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整體競爭力。
同時,要深入挖掘農村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培育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智慧農業、休閑觀光等數字經濟新業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和運營,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通過休閑觀光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繁榮和發展;通過深化融合應用和拓展數字經濟,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五)加強安全防護,保障信息安全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建立健全鄉村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通過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研發和應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升農民的信息安全素養等措施,切實保障農村地區的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
同時,加大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對網絡攻擊、侵入、竊密以及散布違法信息等行為予以嚴懲。加強農村地區網絡安全教育宣傳工作,提高農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和防范意識。通過加強安全防護和保障信息安全,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安全穩定的信息環境。
四、結語
對鄉村地區來說,數字化改革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還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基礎設施、培養專業人才、深化融合應用以及加強安全防護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推動數字鄉村建設。這些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精準化,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鄉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因此,應準確把握數字化改革的時代脈搏,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擁抱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同時,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推動各項策略的落地實施,確保數字鄉村建設能夠真正惠及廣大農民群眾。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創新,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強大的數字化力量。
參考文獻:
[1]2023年通信業統計公報[EB/OL].[2024-02-29].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1/content_6928019.html.
[2]“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EB/OL].[2024-02-29].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CYJJXXS/202203/t2022030
9_6391175.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4-02-29].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2/t20240228_1947915.html.
[4]張波.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8(2):16-21.
[5]禹洪波,劉淑蘭.基層黨建引領數字鄉村建設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延邊黨校學報,2022(5):14-19.
[6]馬玉榮.如何以數字鄉村建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J].中國發展觀察,2021(11):42-45.
[7]劉驕劍.數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強大動力[J].網信軍民融合,2021(2):4-6.
[8]季乃禮,許曉.村級黨建、社會整合與鄉村振興[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3):192-198.
[9]吳太勝,朱正平.先發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功能轉換與實現路徑:以浙江農村黨建為例[J].理論學習,2011(12):28-33.
作者簡介:
蔣皓州,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