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芝加哥格式手冊》(下稱《手冊》)為范本的“芝加哥格式”是國際知名的優秀文獻著錄規則,適用于包括歷史學 在內的多種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本文根據筆者依照《手冊》編輯英文稿件的實踐經驗,將其優勢總結為具有明確性、包容性、 準確性和可讀性四點,認為我國2015年發布的國家標準文件《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在這四 方面均有欠缺,并基于《手冊》的長處,為我國參考文獻著錄標準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芝加哥格式手冊》,著錄規則,國標,GB/T 7714—2015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02
0 引 言
參考文獻著錄標準規定了學術著作、學術論文 引用其他已有學術成果時應遵守的規范和應采取 的基本形式。它能夠督促作者核實引文信息、負責 任地提供引文來源;幫助編輯和審稿人判斷文章或 書稿的質量,排查潛在的學術不端;幫助感興趣的 讀者把握作者的論證,追蹤進一步研究的線索。此 標準的制定與完善對于維護學術道德、做好學風建 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正在使用的參考文獻著錄標準是 2015年發布的《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GB/T 7714—2015)。該標準2015年的修訂反映了 新時期學術寫作、編校實踐、文獻載體等方面的許 多變化,提高了國家標準對于引用電子化文件的包 容性和規范性,在學術出版中發揮了較大作用。但 與此同時,該標準仍存在不少問題。編輯出版學界 已有一些研究具體論述了它的缺陷,如韓云波等人 [1]對比了新老國標文件,提出新國標在九個問題的 處理上值得商榷;羅銀科[2]聚焦國標給出的示例, 梳理其中出現的編校失誤;田美娥等人[3]結合編輯 實踐,指出標準中規定不具體、不明確之處為實際 工作帶來了困難;近來,趙林平[4]對相關研究作了綜 述,總結了當前對于《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 則》(GB/T 7714—2015)的主要研究成果。
《芝加哥格式手冊》(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以下簡稱《手冊》)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編輯 出版。《手冊》源自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創業之初作為 編輯規范的“格式單”,隨著出版實踐的增加,它的 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1906年《手冊》初版問世,此 后又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經過了多次修訂。2017年, 《手冊》第17版出版。
如今在英文學術寫作中,以《手冊》為規范的 “芝加哥格式”是包括歷史學在內的多種人文社會 科學學科的通用體例。具體到筆者所在的科學技 術史學科,國際主流期刊如Osiris(美國科學史學會 會刊)、Technology and Culture(國際技術史學會會 刊)、Science in Context等均采用芝加哥格式作為對 所刊論文參考文獻著錄的要求。
國內已有李婉麗[5]通過對《手冊》與我國參考 文獻著錄標準進行對比研究,提出完善國標的建 議。但該研究的對象是第16版《手冊》,且僅涉及其 目錄中的章節結構,未討論具體規則、范例,而當 時我國的文獻著錄標準還是目前國標的前身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筆者從事 英文期刊編輯工作六年,翻譯、校訂累計數十萬單 詞的英文稿件,期間一直使用《手冊》(第17版)作 為體例規范的標準,對其優勢與現行國標文件的問 題均有切身的體會。本文希望結合編輯工作中使用 過的《手冊》中的實際范例與規定細節,梳理《手 冊》在應用中的優勢,分析《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 著錄規則》(GB/T 7714—2015)中存在的相對應的 問題,以期為標準的進一步修訂與完善提供借鑒。
1 《手冊》的優勢
從筆者的編校經驗來看,《手冊》在實際使用 中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1.1 明確性
在涉及編輯操作時,《手冊》很少使用模棱兩 可的要求,如“較長的單詞需要縮寫”“常見的術 語可以不用斜體”,而是明確規定在某種情況下應 該如何處理。編輯和作者只要找到手冊的相關章 節,就可以獲得準確的答案。比如在英文學術文章 中,有時需要出現法語、德語、拉丁語的詞匯。一般 來說,為讀者所熟知的外語詞匯在排版時可以視 同英語,使用正體而非斜體。對此,《手冊》7.54規 定:“來自其他語言的單詞和短語如果為多數讀者 熟知,且出現在《韋氏大學英語詞典》(Merriam[1]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中,那么當它們出 現在英文語境中時,應該使用羅馬字體(而非斜 體)[6]。”這樣,《韋氏大學英語詞典》成為界定外語 詞匯是否“常見”的標準,既便于作者和編輯判斷, 也避免了一個詞匯在甲看來常見、在乙看來不夠常 見的情況,保證了文字編輯的統一性。又如國名的 英文縮寫,《手冊》在10.31中給出若干實例,并指 出這些例子來自《韋氏大學英語詞典》和另一部權 威辭書《美國傳統英語詞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哪怕由不同的 人進行編輯,只要嚴格依據《手冊》的規定來處理, 代表同一個國家的縮寫詞將自然保持一致,比如都 以“Russ”表示俄羅斯,以“US”表示美國。
1.2 包容性
在實際學術寫作中,需要著錄的文獻種類千變 萬化,一部優秀的編輯規范應該既盡量覆蓋常見的 情況,又設有替代法則,以便作者和編輯以相對規 范的方式處理一些不那么常見的案例。《手冊》在 這方面做得很成熟。依據學術規范,引用文獻時應 標注原文出現的頁碼,但有些書中的彩色插圖頁沒 有頁碼,甚至有些作為文獻的印刷品從頭到尾沒有 頁碼。對此,《手冊》在1.39“插圖或表格列表”與 15.23“文中引注時可用的頁碼、卷碼及其他特殊定 位符號”中給出例子,認為對于沒有頁碼的插圖頁, 可以利用前后有頁碼的正文頁面,標注為“
頁對 頁”,對于通篇沒有頁碼的文獻,可以改用“
標 題下”來標注所引用內容的位置[6]。按照這種方法, 古籍、說明書、宣傳冊、手寫備忘錄等多種形式的材 料都可以在學術文本中得到規范引注。
1.3 準確性
《手冊》的修訂和校對工作做得十分細致。為 了修訂2010年出版的第16版《手冊》,編輯團隊向出 版界、學界諸多專業人士征集了修訂原書的建議, 進行了多輪討論,并認真梳理了官網論壇上讀者提 出的問題,在第16版《手冊》的基礎上修改了超過 一百條內容[7],很好地適應了編輯出版行業的諸多 變化。在使用時稍加留心,就能發現《手冊》本身即 是“芝加哥格式”的優秀范本,各節中給出的例證 在大小寫、正斜體、標點符號的選擇等各種細節上 都符合該格式的要求。
1.4 可讀性
在以上優勢之外,《手冊》還表現出了較強的可 讀性,比如使用縮寫時會告知讀者這個縮寫表示什 么意思,又比如常常在說明編輯規范后解釋為什么要 如此處理。另外,《手冊》不吝于提供特別具體的指 點,非常愿意手把手地教用戶處理文獻條目。這種寫 作風格不僅體現出對使用芝加哥格式的作者、編輯 和出版方的尊重,而且方便讀者理解諸條規范的“所 以然”,利于記憶與使用,甚至還能傳授不少知識。
試舉幾例。如芝加哥格式在文獻著錄時常用縮 寫n.d.表示該文獻不能確定產生的時間。在《手冊》 15.54“在作者-年份格式下著錄手稿集”中,以括號 形式告知讀者“n.d.”表示“no date”(缺少時間)[6]。 又比如按照《手冊》的規定,應用程序的名字用正 體排版,但電子游戲的名字用斜體排版。這種區分 看似有些奇怪,因為電子游戲嚴格說也屬于應用程 序。《手冊》在8.190“電子游戲的標題”中對此作了 解釋:“(電子游戲)和電影等同樣處理,這種用法 認為這兩種藝術形式在敘事和視聽方面具有相似 性[6]。”再如《手冊》14.10“簡短的URL形式”,具體 講解了為什么有些網址在地址欄中顯示時會非常冗 長,并介紹了引用網頁時如何截得簡短而準確的網 址。即使是不熟悉網站運行的作者與編輯,據此也 可以寫出規范而簡潔的引用條目。
2 我國參考文獻著錄標準目前存在的 問題
反觀國內的相應標準,如前所述,我國目前使 用的學術文獻著錄標準尚不完善。以GB/T 7714— 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為例,至少 有如下這幾方面問題。
2.1 不夠明確
如“6 著錄用文字”下6.4規定“出版項中附在 出版地之后的省名、州名、國名等以及作為限定語 的機關團體名稱可按國際公認的方法縮寫”[8]。什 么樣的縮寫方法是“國際公認的方法”?“公認”是 依據公眾的認知還是行業內的習慣?以美國的國名 為例,“公認的縮寫方法”是“USA”還是“U.S.”還是 “US”?如果出版社或編輯部希望統一,不免需要 自己“打補丁”,另行設置本社或本刊的補充規定。
2.2 不夠細致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 則》對不同種類的文獻分別介紹了著錄規則,并針對 一些特例給出了解決辦法,但在具體使用中,容易發現實踐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并沒有覆蓋在其中。標準 的規定不夠細致,一方面容易造成著錄不規范、不統 一,影響學術論文或著作的編校質量。另一方面,當 規則不夠清晰時,常有作者、編者選擇簡化處理,這 就導致部分規定形同虛設,削弱了國家標準的作用。
2.3 自身有誤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 則》提供了一些文獻著錄范例,供編輯和作者參考, 但其中存在多處疏漏甚至“硬傷”。羅銀科在其文章 中已指出此版國標文件的諸多編校失誤[2]。除此之 外,筆者還有若干補充。如“6 著錄用文字”下6.1示 例3中的第1個例子,在英文著錄中誤將“transaction” (交易)拼寫為“tranaction”;附錄A.1“普通圖書”下 面的例15和例16,主標題與提示副標題的冒號之間 各有一個多余的空格(例12和例13中則沒有);附錄 A.8“期刊中析出的文獻”下的第一個例子,在頁碼 和期號“(1)”之間缺少冒號[8]。
2.4 疏于解釋
《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極少為使 用者解釋規則背后的“所以然”,也很少介紹縮寫 符號的意義、大小寫處理的原則等。如8.4.1“出版 地”下8.4.1.3規定,“無出版地的中文文獻著錄‘出 版地不詳,外文文獻著錄‘S.l.,并置于方括號 內。”8.4.2“出版者”下8.4.2.3規定,“無出版者的 中文文獻著錄‘出版者不詳,外文文獻著錄‘s.n., 并置于方括號內。[8]”“S.l.”和“s.n.”分別是怎么來 的?為什么前者的字母S需要大寫,后者的字母s是 小寫?對于一份“標準”(或稱“規范”),為簡潔, 這些內容也許不是必需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對于 標準的必要解釋的缺失會增加編輯工作的難度,也 提高了出錯的幾率。
3 《手冊》對完善我國參考文獻著錄 標準的啟示
可以看到,非常遺憾,《手冊》的前述幾條長處 恰恰都是《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的短板。基于以上分析,筆者為我國參 考文獻著錄標準的下一步修訂提出幾點建議。
3.1 貼近實際,充分聽取一線編輯的意見與建議
在筆者日常工作、培訓中,聽到許多同行或編 輯學前輩對參考文獻著錄標準國標文件有各自的意 見。編輯的意見與他們日常使用的經驗相關,有助 于打破相關國標文件“存在卻隱身”的尷尬局面[5], 是完善國家標準的寶貴財富。
3.2 合多為一,避免“各自為戰”甚至彼此抵觸 的情況
《手冊》之所以能夠體現出高度的明確性和一 致性,主要原因在于它覆蓋了編輯工作的各個環節。 編輯與作者依據這一本書和權威英語詞典即可處理 稿件中的各種問題(事實性的問題當然需要另外查 實),無需再尋找其他的補充規定。反觀國標,在實 際應用中,常常還需要參考GB/T 15835—2011《出版 物上數字用法》、GB/T 16159—2012《漢語拼音正詞 法基本規則》、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 等文件。這樣不僅查找起來費時費力,而且不同標 準之間存在沖突(參見[1]),令人費解。如果能找到 合適的方式,將多份各自獨立的相關國家標準融合 為一整個學術寫作與出版的標準體系,將有助于提 高標準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3.3 加強編校,避免作為“標尺”的標準自身出錯
參考文獻著錄標準是各地編輯和作者參照的 準繩,其中選取的文獻條目范例必須經過謹慎篩 選,著錄時更應一再核對。建議在修訂時將此著錄 標準送交熟悉實際編輯業務的編審專家審讀,確保 標準符合自身列出的規定,編輯上不出現硬傷。
3.4 調整制定標準的指導思想,從用戶出發,增 加適當的解釋和說明
目前的《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仍以 惜字如金的“規章制度”面貌示人,但如上文所言, 為方便使用,不妨增加少量解釋說明,幫助作者和 編輯理解標準的要求,降低出錯的幾率。
3.5 有針對性地對國外已有標準開展調研,合理 吸收其他國家在文獻著錄標準建設方面的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芝加哥格式之外, 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文獻著錄標準還包括MLA格式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由美國現代 語言協會制定,廣泛用于以文學、語言學為代表 的人文學科)、APA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yle,由美國心理學會制定,常用于心理 學等社會科學)等,都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較 為完善。對這些國外文獻著錄標準多一些了解,將 有助于優化我國的相關標準。
參考文獻
韓云波,蔣登科.參考文獻國家標準GB/T 7714—2015 的修訂特色與細則商榷[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5,41(6):157-167.
羅銀科.國標《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示例 的編校失誤及其歸因[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7,44(2):128-140.
田美娥,趙甜,吳旭光.執行國標GB/T 7714—2015中遇到 的幾個問題[J].今傳媒,2018,26(7):43-44.
趙林平.《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研究述評[J]. 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4):90-94.
李婉麗.中美學術文獻著錄標準規范的差異研究—— 《芝加哥手冊》與《GB/T 7713》和《GB/T 7714》的對比 研究[J].中國出版,2012,2012(19):63-6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ditorial staff.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7th Edition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7.
About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EB/OL]. [2024-01- 03]. https:// 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help-tools/ about.html.
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 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 社,2015.
作者簡介
俞月圓,碩士,編輯,研究方向為編輯出版學與西方科學史。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