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枝 程鳳琴


【摘要】目的:分析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在神經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綿陽市第一人民醫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40例神經重癥患者,以隨機數字分配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腸內營養常規護理)與實驗組(常規護理聯合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干預),各20例,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實驗組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比較有意義(P<0.05);實驗組機械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存在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重癥患者實施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干預能顯著改善其營養指標,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神經重癥;腸內營養管理路徑;營養指標;機械并發癥
基金項目:四川省護理學會護理科研課題《基于多準則決策分析法的腸內營養集束化干預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NO:H21034)通信作者:程鳳琴,E-mail:H64921159@qq.com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management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HE Qizhi, CHENG Fengqin
Sichuan Mianyang 404 Hospital(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yang),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management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Methods: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admitted t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yang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management pathway intervention)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allocation method,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hemoglobin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management pathwa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nutritional indicator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Enteral nutrition management pathway; Nutritional indicators;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神經重癥患者往往存在巨大機體創傷、昏迷等情況,一般需要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1]。因神經重癥患者不能自主進食,機體喪失營養多,通常并存脫水、血漿滲透壓升高等現象,從而引起神經細胞內營養缺失,造成病情持續加重[2]。營養是人類從外界獲取食物滿足自身生理所需的過程,涵蓋攝取、消化、吸收等。生物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態各異,所以需要的養料和攝取方式不一樣。營養學主要是指研究食物對生物的作用的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包含食物進入機體內的變化,還包括指導人們選取食物以保障機體的正常生長與發育[3]。一項試驗發現,在神經重癥患者接受相關治療的同時,予以其腸內營養管理干預,明顯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不良反應,顯著改善營養狀況[4]。因此,為保障患者汲取充足的腸內營養,改善其治療效果及預后,本院提出應用腸內營養管理路徑,目的在于提升腸內營養支持護理質量,加速營養支持專科護理發展。鑒于此,本文討論與分析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在神經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40例神經重癥患者,以隨機數字分配法將其分組。對照組男女例數分別為11例、9例,年齡36~68歲,均值(47.56±6.62)歲;實驗組男女例數分別為13例、7例,年齡36~67歲,均值(47.62±6.4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1)通過CT檢查確定屬于神經重癥;(2)無器質性病變。排除標準:(1)存在腹部外傷;(2)并存糖尿病;(3)不能全程堅持參與該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腸內營養常規護理:觀察患者體征變化,做好記錄。實施臟器功能支持等處理,予以患者腸內營養,實施腸內營養常規護理,輸注時注意觀察是否存在不良反應。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干預:(1)創建腸內營養管理小組,由營養師、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生和若干名護士組成。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選用腸內營養支持方法,如對于反流情況嚴重者,使用鼻腸管幽門后喂養。主治醫生和護士長依據相關指南建立營養實施計劃,以營養泵控制注入,使用恒溫器加熱,控制在37℃,喂養速度持續經泵輸注者,可在間歇重力滴注的基礎上利用腸內營養泵持續12~24h輸注,速度遵循從慢到快,先調到20~50mL/h,之后再依據患者耐受情況增加。(2)營養效果檢測和并發癥護理。A.首日添加枯草桿菌腸球二連活菌,2片/次,3次/d,調和腸道菌群紊亂;B.評估胃殘余量,判定是否有腹脹、嘔吐等,胃內容物高于200mL者,減慢營養液輸注速度,遵醫囑予以促胃動力藥; C.無禁忌證的前提下,頭部抬高30°~35°,預防誤吸;D.做好鼻腔和口腔護理,定期檢查,避免造成導管壓力性損傷。(3)依據《臨床營養護理指南》優化腸內營養的質量檢查表,具體如下,營養評估:核對檢查NRS2002篩查方法,盡早喂養;操作流程:包含營養管路標識、胃殘余量測定、沖管、喂養總量/速度等要求;并發癥預防:重點在提升護理人員對腸內喂養并發癥護理措施的掌握程度。此外,開展全員培訓,要求護理人員嚴格依照標準實行腸內營養,定期考核。
1.3觀察指標
(1)營養指標: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檢測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等營養指標水平。(2)機械并發癥:包含壓瘡、堵管等。(3)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包含生理職能等指標,各項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營養指標對比
干預后,實驗組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機械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機械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干預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神經重癥患者病情嚴重。常見的神經重癥患者有急性腦梗死、重度腦創傷、進展性腦梗死、顱內感染等,此外,還有各種原因造成的顱內壓升高,神經肌肉病誘發的呼吸肌危象,上述患者均需要收治于神經重癥病房,接受監護觀察[5-6]。在神經重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為避免患者營養不良而加重病情,需要予以合適的營養支持,以達到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的目的。
腸內營養管理路徑是一種較為全面、系統的營養干預模式。研究發現[7-8],將該管理方式應用在神經重癥患者中,能顯著改善患者營養指標,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中,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血紅蛋白水平及機械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這提示相較于腸內營養常規護理,在其基礎上實施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干預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大大減少機械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腸內營養管理路徑實施之下,醫護人員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創建合適的腸內營養支持方案,開展規范化管理[9]。在此基礎上,管理小組在營養支持過程中定期監查營養指標,依據檢查結果合理優化腸內營養管理方案。本研究依據腸內營養管理小組的實踐研究,制定腸內營養規范化管理路徑,不斷優化過程質量控制核查單,能反映出腸內營養管理效果、評估質量改進效果,這有助于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或者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對患者產生的危害[10]。此外,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臨床判斷應急能力。總之,腸內營養管理路徑是一種有效、安全的營養支持方法,使得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發揮最大效能。
綜上所述,腸內營養管理路徑應用在神經重癥患者中可以改善其營養狀態,值得臨床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協作組.中國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22版)[J].中華醫學雜志,2022,102(29):2236-2255.
[2] 孫婷婷,李媛媛,邱玉.腸道管理聯合直腸功能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腸道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3):123-126.
[3] 周柳燕,莫鳳霞,劉艷青.腸道管理結合直腸功能訓練在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腸道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156-158.
[4] 張茜,李璇.精細化腸內營養與血糖管理方案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21,35(24):4456-4460.
[5] 李宇輝,張靜,王穎穎,等.多學科協作營養管理模式在急性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21,29(1):14-21.
[6] 徐東平,錢正仙,全殷殷,等.床邊超聲監測胃殘余量在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21,20(3):7-11.
[7] 范小寧,孫盼盼,靳玉萍,等.護士主導的腸內營養喂養策略在神經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22,20(12):2151-2155.
[8] 華美芳,韓秋英,梁成強,等.以護士為主導的營養支持團隊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中的實踐[J].中華急危重癥護理雜志,2021,2(3):211-215.
[9] 李雪嬌,黃迎春,彭南海.臨床營養專科護士培養方式探析與管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5,22(4):233-235.
[10] 李琳,李純,陳靜.基于腸內營養耐受性評分的俯臥位通氣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實施[J].護理學雜志,2020,35(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