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編輯部

一和普通類型招生相比,強基計劃有什么優勢?
1.強基計劃的招生院校全部是“985工程”高校,院校層次高。通過報考強基計劃,考生可以多一些進入這些高校的機會,更有可能獲得降分錄取。統計分析近幾年高校的強基計劃分數線,一般會比統招線低5—30分不等。
2.強基計劃是一項培優計劃,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將得到高校精英模式的重點培養。招生院校一般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進行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本碩博連讀等培養模式。
3.強基計劃在普通類型招生之前投檔和錄取,如果考生不被錄取,完全不影響后續批次的投檔,相當于多了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說了優勢,當然也要說一些它的限制。精英模式的重點培養意味著強基生的學習強度、難度、要求等都會比普通學生的高。本碩博連讀也要求考生最好有繼續深造的打算,具備在某一領域不斷精進的決心和毅力。此外,強基計劃在本科階段原則上是不允許轉專業的,即使學生不能適應強基計劃的培養模式,也只能轉到本專業的普通班,不允許轉專業。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考生一定不要勉強選擇不合適自己的專業。
二強基計劃專業=基礎專業=冷門專業?
從教育部的有關文件中,我們能看到這樣的表述: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很顯然,強基計劃的最初定位確實突出了對基礎學科的傾斜,但是我們仍需要注意其背后的深意和后續的發展與變化。
基礎學科并不完全等于冷門學科。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量子通信這些熱門專業,都需要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作有力支撐。基礎學科對于原始創新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本科為基礎學科的專業,并不等于碩博階段依舊是基礎學科專業。各個招生院校多會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科對強基生進行培養。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數學類強基生,研究生階段銜接方向多達13個(見下表),這樣的高校比比皆是。比如清華大學設立書院,統籌推進強基計劃,其中探微書院、未央書院對強基生在本科階段就直接實行雙學士學位的培養模式。
我們還要看到強基計劃的發展與變化。2022年起,強基計劃新增了航空航天類、自動化、飛行器動力工程、智能無人控制系統技術等專業。從近幾年的調整來看,強基計劃會繼續把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這一關鍵點,很有可能會再加入更多的非基礎學科專業,未來可期。
如上所述,強基計劃的初衷是培養國家關鍵領域的重要人才,并非高校推銷所謂的冷門專業。因此考生和家長在報考強基計劃時,無須用常規的冷門還是熱門來考慮專業。
三什么樣的考生適合報考強基計劃?
各招生院校的招生簡章明確了兩類招生對象的具體條件: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專業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突出的考生。
第二類: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高中階段在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中獲得全國決賽一、二等獎的考生。
簡單地說,普通學生需要平時成績基本夠得上這39所“985工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或者差不太多,還要對擬報考高校的招生專業以及后續的培養方向感興趣;有競賽獎項的考生也一樣。
四報考強基計劃需要做什么準備?
1.強基計劃在所有批次錄取之前,考生一旦被強基計劃錄取就不能再參后續各他批次志愿的投檔,因此考生一定要想清楚要不要報考。
2.強基計劃4月開始報名,且限報1所高校,因此選校難度比較大。4月距離高考還有約兩個月的時間,高考成績的不確定性仍較大,報名時考生需要對自身成績、興趣專業做出較為精準的評估,以確定目標高校。
3.報考之后,考生要在高三各輪的復習中查漏補缺,盡力提高高考成績,增加入圍概率。
4.強基計劃的校測難度比較大,除了考查高考知識,還會考查大量的課外拓展知識、學科競賽知識等。高考結束后,考生要爭分奪秒根據報考高校的要求去做準備。另外,39所強基計劃高校的校測均包含體育測試,體育測試成績影響考生錄取。考生平時要多鍛煉身體,以應對體育測試。
強基計劃時間表
3月以前——收集高校資料,確定目標高校收集高校歷年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入圍分數、實際錄取人數;了解高校歷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及其培養模式;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劣勢,科學確定目標高校。
3—4月——高校公布招生簡章,進行網上報名查看目標高校招生簡章,了解當年招生計劃、報考條件等,有不了解的地方及時咨詢高校招辦;按照高校的要求準備報名材料,按時在陽光高考網上報名。
6月——參加高考
高考結束后,可收集高校的強基計劃考核試題,提前做好準備。
6月中旬——校測確認
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確認的考生視為放棄入圍機會,將不能參加后續校測考試。
6月下旬——查看高校公布的入圍名單
如果入圍,考生盡快準備校測。
6月底7月初——參加高校測試,由高校擇優
錄取
(說明:2023年,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共8所高校啟用“新強基”的招生模式,校測提前至高考出分之前,報考考生“全員破格”參加校測,高考出分之后直接進行錄取。2024年日程安排如有變動,請以高校公布的最新信息為準。)
7月中上旬,高考提前批錄取之前——強基計劃錄取
校測后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校測成績折算的綜合成績確定錄取名單,通常高考成績占比85%、校測成績占比15%。高校錄取名單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后續各批次志愿的投檔;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后續各批次志愿的投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