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慶如, 宋鑫鑫
(1.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69; 2.金陵科技學院審計處, 江蘇 南京 211169)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系統謀劃、總體部署。2022 年8 月,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 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統籌提出支撐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雙碳”戰略對我國具有重大意義,既是推進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抓手,更將從價值觀、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雙碳”背景下一系列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正應運而生,從而全面推進社會生產生活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林紙綠色供應鏈的創新發展,正符合“雙碳”目標下的“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宗旨。林紙綠色供應鏈的鏈條,主要由營林企業、林農和林場、制漿造紙企業以及各類紙產品的銷售企業或者個體商戶、各類消費者等組成。在林紙綠色供應鏈中,營林企業具有雙重身份和角色,一并承擔生態文明建設和制漿造紙原料供給的任務,制漿造紙工業原料林的建設,為生態環境發展、“雙碳”目標達成做出了較大貢獻,也為林紙綠色供應鏈罩上了“綠色的外衣”。制漿造紙企業基于“雙碳”運營目標,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及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和流程再造,達到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的目的。營銷企業等銷售印有“碳中和”標簽的碳中和復印紙的行為,也符合“雙碳”發展中擴綠、增長的宗旨。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發展,是鞏固綠化成果、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
企業在林紙綠色供應鏈內追逐更高的利益是林紙綠色供應鏈形成及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必須合理配置整體收益,才能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積極性。當下的中國,“雙碳”工作被納入了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綠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在“雙碳”背景下對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進行研究,是保障林紙綠色供應鏈穩定發展以及“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內容。
林紙綠色供應鏈[1]的出現,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它將供應鏈上相關企業聯合起來組成合作聯盟,共同推進林紙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2]。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具有正向生態性。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發展思想符合環保對企業的要求,供應鏈的上下游及企業內部呈綠色化[3]。企業的綠色形象是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動力來源[4]。從種苗培育到人們日常消費的各種紙產品,綠色是林紙綠色供應鏈的天然屬性[5]。
林紙綠色供應鏈的合作共生可以分散市場風險,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共同收益[6],基于林紙綠色供應鏈構建供應鏈期望收益理論模型,對供應鏈最優期望收益進行比較分析,在共生理性模式下企業個體及供應鏈整體收益均得到提高[7]。在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過程中,成員企業投入成本越大,其對應的市場份額也就越大,林紙綠色供應鏈穩定發展的最大動力源就是對利益分配比的極力追求[8]。
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關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考慮到企業進行綠色努力過程中的創新投入和風險承擔的差異性,合理的分配機制更有利于成員企業的綠色化投入[9]。有學者認為,在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過程中,應考慮資源投入、成員地位、風險承擔、創新能力等因素[10]。還有學者研究發現,在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過程中,應考慮造紙企業、營銷企業對營林企業的利益反哺[11]。
關于夏普利值法在利益分配方面應用的研究:考慮投入因素、風險因素及努力因素,建立修正夏普利值的綠色供應鏈系統分配策略[12];考慮綠色貢獻度因素的改進夏普利值模型,對紙品三級供應鏈收益分配問題展開研究[13];按照實際風險承擔大小修正夏普利值法,對林漿紙三級供應鏈收益結構進行調節[14]。
縱觀已有研究,夏普利值法應用在各行各業,解決各類合作聯盟主體間收益分配問題,并取得較多的研究成果。故本文采用夏普利值法,同時基于“雙碳”背景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研究林紙綠色供應鏈企業間利益分配問題。
在博弈論中,合作博弈也稱為正和博弈,是指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博弈整體利益有所增加。林紙綠色供應鏈合作的初衷是為了追逐利益,合作博弈的合作方式適用于林紙綠色供應鏈合作聯盟。
夏普利值法是夏普利(Shapley)在1953 年提出的,解決n個人合作對策問題的一種數學方法。合并對策的夏普利值是兩個獨立對策的夏普利值之和,多人協作博弈的唯一解決方案。因此選取合作博弈中的夏普利值法應用于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問題研究。
夏普利值法描述合作聯盟B(N,v)各個博弈方價值的唯一指標是向量(φ1,…,φn),其公式為:
式中:n為合作聯盟的博弈方數;為聯盟S的規模,即s包含的博弈方數量。其中為加權因子,而向量(φ1,…,φn)稱為合作聯盟B(N,v)的夏普利值;φi為博弈方i的夏普利值。
利益分配的主體指的是利益的占有者,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主體指的是供應鏈上所有參與企業,具體來說包含營林企業、制漿造紙企業、營銷企業等。利益分配的客體指的是利益主體進行分配的對象,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的客體就是供應鏈上增值的利益。
一般來說,核心競爭力越大的企業對林紙綠色供應鏈價值增值帶來的貢獻也相應巨大,在利益分配中越會占據非常有利的地位,核心競爭力包含優質品牌、較高的專業技術壁壘、專業的專家人才隊伍、創新獨具特色的營銷模式、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流程等;在合作過程中,主觀努力水平也是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過程中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企業的努力程度越高,對整個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越有利;企業為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所做出的客觀貢獻因所處的地位、擔負的任務不同,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不同,而最終也不同;當企業因做出良好的生態績效得到額外利益時,激勵其積極引進環保設備、改進綠色技術等,所以生態績效貢獻也是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時重要的影響因素;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同時存在。在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越大,分配得到的利益理應越多。
在“雙碳”發展背景下,考慮以上影響因素提煉修正因子,將核心競爭能力、主觀投入水平、客觀貢獻程度等影響因素概括為投入資源價值修正因子,生態績效貢獻度概括為生態效益貢獻修正因子,風險承擔強度概括為風險修正因子,優化傳統的夏普利值法,并由造紙企業牽頭,營林企業和營銷企業共同參與商討,組建專家團隊,對相關數據賦值、評分。
1)基于夏普利值法對林紙綠色供應鏈各企業進行初次利益分配得到φi(v)。
2)計算各參與企業的利益分配修正因子數值Cik。Cik的標準化處理為
3)林紙綠色供應鏈參與企業i 的貢獻額度為εik,并指出
4)林紙綠色供應鏈參與企業i的貢獻額度εik與所有參與企業的平均貢獻相減得到
5)修正值Δφi(v)=φ(v)×μΔεik,參與企業最終分配的利益所得φi*(V)=φi(v)+Δφi(v)。其中μ(μ∈[0,1])是調節系數。
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根據林紙綠色供應鏈參與企業的位置和性質,將林紙綠色供應鏈上簡化為三個參與企業,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和營銷企業(M)。
C 公司是以造紙為主導產業,集印刷、火電、物流、林業、環保、商業、房地產等十余個行業于一體的全國財富500 強企業。E 森林紙漿紙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 年10 月,由C 公司與某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C 公司已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營銷網絡。本文測算數據主要來源于C、E 公司2019 年度年報中財務報表等相關內容,銷售企業的數據來源于某著名電商平臺中營銷企業E 調研所得。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 組成林紙綠色供應鏈合作聯盟,記作{C,E,M}。
根據財務報表中企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生產量、銷售量等數據,測算出C 公司紙制品單位收入為4 449.96 元/t,單位成本為4 034.57 元/t。營林企業漿產品單位收入為1 063.54 元/t,單位成本為1 144.32 元/t。根據營銷企業E 調研獲得,C 公司牡丹銅版紙批發售價為5 700 元/t,銷售主體對C 公司牡丹銅版紙收取20%左右的銷售扣點。
各主體單獨經營時,C 公司利潤為4 449.96-4 034.57=415.39 元/t,E 公司利潤為1 063.54-1 144.32=-80.7 元/t,M 銷售企業利潤為5 700- 4 449.96=1 250.04 元/t。當造紙企業與營林企業合作,根據C公司銷售與管理費用、其他成本等數據,測算二者合作收益為4 449.96-1 144.32-147.80-(318.60/2)=299 8.54 元/t。當營林企業與銷售企業合作,二者合作利潤計為單獨利潤之和為1 250.04+(-80.78)=1 169.26 元/t。當造紙企業與銷售企業合作,根據C公司加工生產成本、銷售管理費用、銷售扣點等數據,測算二者合作收益為5 700-1 299.3+1 250.04=5 650.74 元/t。當造紙企業、營林企業和銷售企業共同合作,測算三者合作收益為5 700-1 610.72+1 250.04+415.39+(-80.78)=5 673.93 元/t。
3.2.1 投入資源價值修正因子
通過對三個企業投入資源價值進行求和占比并歸一化處理后,得出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 對林紙綠色供應鏈投資比重分別為:0.384 6、0.307 7、0.307 7。則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的投入資源價值修正因子分別為:Δε1=0.384 6-1/3=0.051 3;Δε2=0.307 7-1/3=-0.025 6;Δε3=0.307 7-1/3=-0.025 6。
3.2.2 生態效益貢獻修正因子
通過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層次指標權重,由專家小組打分,計算出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生態效益貢獻比重分別為:0.237 9、0.499 1、0.263 1。則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 生態效益貢獻修正因子分別為:Δε4=0.237 9-1/3=-0.095 4;Δε5=0.499 1-1/3=0.165 8;Δε6=0.263 1-1/3=-0.070 2。
3.2.3 風險修正因子
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層次指標權重,由專家小組打分,計算出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 承擔風險比重分別為0.311 8、0.376 4、0.311 8。造紙企業C、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風險修正因子分別為:Δε7=0.311 8-1/3=-0.021 5;Δε8=0.376 4-1/3=0.043;Δε9=0.311 8-1/3=-0.021 5。
3.2.4 計算修正因子的權重
計算投入資源價值修正因子、生態效益貢獻修正因子和風險修正因子的重要性權重分別為:x1=0.285 7,x2=0.428 6,x3=0.285 7,符合一致性檢驗(見表1)。
表1 林紙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修正因子權重及企業修正因子值
通過表2、表3、表4 利益分配計算過程,得出造紙企業C 的利益所得為φC(v)=138.46+513.22+733.45+150 1.55=2 886.69 元/t,營林企業E 的利益所得為φE(v)=430.53-26.93-13.46+7.73=397.87 元/t,營銷企業M 利益所得為φM(v)=416.68+872.56+208.34+891.79=2 389.37 元/t。
表2 造紙企業C 利益分配計算過程 單位:元/t
表3 營林企業E 利益分配計算過程 單位:元/t
表4 營銷企業M 利益分配計算過程 單位:元/t
最后,修正值Δφi(v)=φ(v)×xiΔεi的確定。造紙企業C 和營林企業E、營銷企業M基于優化夏普利值模型的利益分配值φi*(V)=φi(v)+Δφi(v),分別為:
將原利益分配值與優化夏普利值模型利益分配值用表5 對比表示。首先從差值可以看出,營林企業利益分配值增加,這反映了營林企業修正因子綜合比重高于造紙企業和營銷企業。營林企業在參與林紙綠色供應鏈過程中,因森林培育環節的投入,對生態環境效益的貢獻明顯高于造紙企業和營銷企業,同時也因森林培育環節的營林周期長,不確定性等特征,帶來較高的經營風險,且高于造紙企業和營銷企業。
表5 利益分配結果比較 單位:元/t
其次,從差值還可以看出,造紙企業和營銷企業利益分配值減少,但造紙企業減少額度少于營銷企業。這是因為,綜合考慮投入資源價值修正因子、生態效益貢獻修正因子、風險修正因子來看,造紙企業修正因子比重高于營銷企業,造紙企業作為林紙綠色供應鏈合作聯盟的核心企業,其投入資源價值、生態效益貢獻程度以及風險承擔強度,都高于營銷企業。
從研究結果可知,在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及利益分配過程中,首先要意識到影響因素對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及利益分配的重要性,比如,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為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發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企業主動性引進先進技術、創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和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可以為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贏得低成本的優勢。企業積極引進環保設備、研發和采用綠色技術、研發和生產綠色產品,就一定程度上為生態環境效益做出貢獻。企業創新管理拓寬營銷渠道、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等行為可以推進林紙綠色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其次,要始終將綠色化貫穿林紙綠色供應鏈整個發展過程,充分體現林紙綠色供應鏈發展與“雙碳”發展的目標一致性。綠色化對林紙綠色供應鏈整體以及參與企業的發展都起到制約作用,會實時提醒各個參與企業在原材料選購、工藝選擇、生產流程選擇、甚至產品包裝及回收、物流運輸過程中,是否貫徹綠色化理念,這樣可以促使參與企業不斷改進技術與設備,積極貫徹綠色行為,減少生產過程中和消費后的污染和浪費等行為。一系列環保技術手段和綠色生產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節約資源和能源的使用,污染物的污染強度和排放強度最小,從而達到林紙綠色供應鏈整體效益更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