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水土保持;監管;生產建設項目;七星關區;畢節市
[摘 要] 七星關區生產建設活動引起大量土石方開挖回填和大面積地表擾動,導致人為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惡化。為了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七星關區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由2000年的2 233.73 km2減少到2020年的837.67 km2,水土保持率由2018年的74.62%提高到2021年的75.76%,成為畢節市水土保持率最高的縣區。通過總結七星關區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實踐,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建議。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C" 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8
畢節市七星關區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全區面積3 412 km2,人口1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6萬人,農村人口96萬人。七星關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2.8 ℃,≥10 ℃有效積溫3 717 ℃,多年平均降水量954 mm,無霜期約260 d;位于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和赤水河水系中上游,土壤主要為黃壤,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針闊葉林,2021年全區森林覆蓋率為59.20%,水土保持率75.76%[1]。
七星關區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生產建設項目數量急劇增長,大量土石方開挖回填和大面積擾動地表導致人為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惡化。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提出的“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據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總體要求,七星關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通過及時在貴州省水土保持大數據系統平臺上錄入生產建設項目數據,實時掌握各類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動態情況,持續提升水土保持監管信息化支撐能力,持續推進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強化水土保持監管能力建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與時俱進加強區域內水土保持監管。
1 七星關區水土流失概況
七星關區屬烏江赤水河上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生態環境脆弱,再加上生產建設活動頻繁,區域內地表裸露和石漠化問題嚴重,給水土資源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七星關區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土壤侵蝕模數為1 020 t/(km2·a)。2000—2020年七星關區土壤侵蝕情況見表1,2000年七星關區土壤侵蝕面積2 233.73 km2,占全區土地面積的65.47%,其中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劇烈侵蝕面積分別為365.32、563.02、534.90、563.13、207.36 km2,分別占全區土壤侵蝕面積的16.35%、25.21%、23.95%、25.21%、9.28%;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持續加大水土保持監管力度,2010年七星關區土壤侵蝕面積下降為1 034.76 km2,占全區土地面積的30.33%,其中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劇烈侵蝕面積分別為300.11、393.37、139.17、92.26、109.85 km2,分別占全區土壤侵蝕面積的29.00%、38.02%、13.45%、8.92%、10.62%;2020年七星關區土壤侵蝕面積837.67 km2[2],比2000年減少了1 396.06 km2,降幅達62.50%,其中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劇烈侵蝕面積分別為406.72、178.74、127.29、110.17、14.75 km2,分別占全區土壤侵蝕面積的48.55%、21.34%、15.20%、13.15%、1.76%,劇烈侵蝕面積明顯下降,輕度侵蝕面積有所上升。
2 七星關區水土保持工作實踐
2.1 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貴州省水土保持條例》的出臺為七星關區水土保持監管工作提供了
強有力的支撐。七星關區成立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領導小組,根據貴州省水利廳《關于開展貴州省第二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通知》(黔水保〔2012〕27號)和畢節市水利局《關于轉發“關于開展貴州省第二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通知”的通知》(畢水字〔2012〕37號)精神,結合七星關區實際情況,印發了《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七星關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七星府辦通〔2012〕378號),進一步明確了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和審批是生產建設項目開工的前置條件,生產建設項目選址必須有水土保持部門參與并同意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體系,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職能,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水平,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的統一安排部署組織開展好各項工作,確保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取得實效。
2.2 聘請律師團隊,增強普法宣傳
七星關區水務局專門聘請當地較為知名的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團隊作為法律顧問,對拒不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規定的責任和義務的項目業主,開展上門法律宣傳。水土保持部門工作人員在律師的配合下,對存在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的項目業主下達執法文書,近年來共發放違法責令整改通知書、限期編報水土保持方案通知書、限期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通知書等執法文書100余份。律師的上門服務可有效增加普法宣傳力度,經過多年來的普法宣傳,項目業主對水土保持由忽視輕視轉變為主動配合,推動水土保持監管工作步入正軌。
2.3 推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制度
為了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制度建設,提高監管水平和能力,七星關區積極推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制度,堅持常規檢查和專項行動相結合,做到每個生產建設項目每年至少檢查2次,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或者存在水土流失隱患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現場整改指導并下發責令整改通知,責令其限期整改。七星關區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工作,對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報審批、設施驗收過程嚴格把關;提高監管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進一步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強化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及經驗交流;加強水土保持監管隊伍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高監管單位的技術裝備水平,監管人員統一著裝,配備GPS定位儀、執法記錄儀、攝像機、數碼相機、錄音筆等;同時配合行政執法大隊堅決查處違法違規的典型案件,真正做到公正監管、文明監管。截至2022年底,七星關區共督促生產建設項目編報水土保持方案1 157個,應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項目419個,實際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項目286個,驗收率達68.26%;共查處或責令整改違法事件350余起,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超過4 200萬元。2020—2022年,七星關區共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401次,審批水土保持方案167個,開展水土保持監測項目75個,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項目71個,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1 415.66萬元,具體情況見表2。通過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七星關區水土保持率由2018年的74.62%提高至2021年的75.76%[1],成為畢節市水土保持率最高的縣區,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4 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
為喚起全社會對生態環境的憂患意識,提高社會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從2015年開始,七星關區開展水土保持宣傳課程進黨校、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共開展水土保持進七星關區委黨校干部培訓班3次、進畢節市第四小學等校園5次、進天河社區等社區10余次,并在生產建設項目施工場地布設水土保持宣傳欄等。同時為了加強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通過新聞媒體、廣場大屏、公園展板等方式進行水土保持宣傳,在人流量較大的集鎮趕集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設立攤位開展水土保持宣傳,通過宣傳車播放水土保持宣傳影視作品、向群眾發放水土保持宣傳資料。通過廣泛宣傳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識,充分發揮監管機構的監管職能和公眾的外部監督作用、生產建設單位的內部監督作用,由內到外形成一個牢固的水土保持監管體系,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水土資源、愛惜生態環境、全民監督違法行為的良好社會氛圍。
3 存在問題及建議
1)七星關區總面積3 412 km2,共轄43個鎮(鄉)辦事處,水土保持監管范圍廣。且自2021年以來,七星關區又代管了原金海湖新區共335 km2的10個鎮(鄉)辦事處,監管范圍達到3 747 km2,轄53個鎮(鄉)辦事處,水土保持監管工作量進一步加大,再加上代管的原金海湖新區水土保持監管工作比較滯后,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率都很低,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任務愈加繁重。針對水土保持監管范圍廣、監管任務重的問題,七星關區應加強水土保持監管人員隊伍建設,相應增加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人員數量,依據鎮(鄉)辦事處劃分的水土保持監管責任分區,每個片區設立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片區負責人和工作小組,將監管責任層層壓實,建立年終考核機制,督促各片區完成水土保持監管工作;每個分區應配備至少5名專職工作人員,補充完善無人機、攝像機、照相機、GPS等儀器設備。同時應充分利用貴州省水土保持大數據系統平臺,及時上傳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數據,并與相關部門進行數據更新和共享,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另外,應通過協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開展聯合督查,充分發揮鎮(鄉)辦事處和水務站的基層支撐作用,深入、全面推進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增加工作頻次,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做到底數清楚、有的放矢、逐步消化、工作有序。
2)七星關區水土保持監管工作涉及大量政府或國有企業投資的生產建設項目。根據2022年貴州省水土保持大數據系統平臺統計,七星關區應開展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的生產建設項目1 157個,其中政府或國有企業投資建設項目605個,占項目總數的52.29%,其他民營企業或者私營業主投資建設項目552個,占項目總數的47.71%。全區應進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項目419個,其中政府或國有企業投資項目204個,實際驗收項目131個,驗收率64.22%;其他民營企業或者私營業主投資建設項目中應驗收項目215個,實際驗收項目155個,驗收率72.09%。由于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債務繁重,因此許多政府投資項目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完善水土保持相關手續和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監理工作。政府或國有企業投資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手續不完善,給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建議區政府分管領導高度重視這一問題,聯合水土保持監管部門督促這些項目盡快完善水土保持手續、嚴格編報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監測監理、按時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以便及時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給其他私營業主起到模范作用,從而調動生產建設項目認真履行水土保持責任和義務的積極性。
3)停工、爛尾項目多,造成水土保持監管難度高。目前,七星關區應開展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的1 157個生產建設項目中停工、爛尾項目共738個,包括政府或國有企業投資建設項目387個、其他民營企業或者私營業主投資建設項目351個,停工、爛尾項目不能正常開展監管工作,造成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管率較低。針對停工、爛尾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人員要依法依規積極上門宣傳,及時跟進,要求項目業主盡快完善水土保持手續,落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控制人為水土流失。同時要增加水土保持監管頻次,通過無人機、GPS定位儀等設備推進施工現場摸底查勘工作,及時上傳監管數據至水土保持大數據系統平臺,幫助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實時掌握項目動態。
4 結束語
新時代水土保持監管工作應以生產建設項目為重點,認真貫徹“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32字水土保持工作方針。水土保持監管部門要督促生產建設單位認真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實現生產建設全過程監管,通過水土保持方案編報、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水土保持監理監測工作開展等,督促生產建設單位落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遏制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持續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提高水土保持監管的社會效應和影響力,增強生產建設單位的水土保持意識;同時積極應用遙感監測、大數據平臺、無人機航測等新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水土保持監管水平,推動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貴州省水利廳,貴州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貴州省各市縣區水土保持率遠期及分階段目標值分析確認報告[R].貴陽:貴州省水利廳,2021:97.
[2] 貴州省水利廳.貴州省水土保持公報(2021年)[R].貴陽:貴州省水利廳,2021:11.
第一作者: 朱進(1980—),男,貴州畢節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監管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E-mail: 1433669125@qq.com
(責任編輯 李佳星)
[引用格式] 朱進,商成芬,孟天友.七星關區水土保持監管工作實踐與探索[J].中國水土保持,2024(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