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何嘉怡
(1.廣東工業大學 經濟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2.中國交通銀行中山分行,廣東 中山 528405)
超高清視頻是指具有4K(3840×2160 像素)或8K(7680×4320 像素)分辨率,符合高幀率、高位深、寬色域、高動態范圍等技術要求的新一代視頻[1]。繼視頻數字化、高清化之后,超高清視頻技術的突破,直接推進了集視頻采集、制作、傳輸、呈現與應用各環節于一體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廣電總局和中央廣電總臺聯合印發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中,強調了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對拉動中高端信息消費、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以及驅動行業智能化轉型、提升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整體實力的重大意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已超過3 萬億元,基本完成各主要環節的產業化目標[2]。而超高清視頻與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不但擴展出家庭視頻系統、車載視頻系統、會議視頻系統、網絡直播和商用顯示系統等新應用場景,也為工業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目前,國內外針對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研究,多集中于技術層面的分析,經濟視角下的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少。例如,Tandon 等(2022)[3]提出通過構建高效視頻編碼(HEVC)標準,可將視頻壓縮到高速8K 超高清圖像傳輸模式的范圍內,并從編碼時間、比特率等方面對該方案進行了驗證。劉偉東等(2018)[4]基于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產業鏈構成與熱點技術,細分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的技術結構,并利用全球和國內的專利數據分析,從技術層面揭示了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面臨的問題。經濟視角下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發展條件、發展趨勢和發展戰略。而事實上,利用產業經濟學理論更能深入地分析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內在發展邏輯。產業組織理論中的SCP 分析范式,為分析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綜合超高清視頻產業鏈的分析,則有助于進一步說明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市場結構、相關企業行為和市場績效之間的關系,并揭示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SCP 分析范式源自20 世紀30 年代哈佛大學學者創立的產業組織理論,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按結構、行為、績效對產業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系統化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分析框架(簡稱SCP 分析范式)[5]。一般認為市場結構是決定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因素,且市場行為又決定市場績效。而為了提升某一產業的市場績效水平,就需要調整改善不合理的市場結構及其市場行為。因此,在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傳導過程分析中,能較為深入地揭示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故本文采用SCP 分析范式對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展開研究。
由于超高清視頻產業是我國新興的戰略性產業,相關的統計資料并不完備,本文主要通過收集整理相關代表性上市公司的經濟數據作為研究基礎。選取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從事超高清視頻采集、制作、傳輸、呈現與應用等相關業務活動的企業,通過學習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和2023 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4K/8K 超高清電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部分證券公司發布的超高清視頻行業研究報告,以及筆者自己的梳理,共遴選出136 家相關上市公司,并進行數據收集與整理。其中在2021 年總市值超過1 000 億元的有9 家,在500 億元~1 000 億元的有6 家,300 億元~500 億元的有7 家,100 億元~300 億元的有29家,50 億元~100 億元的有28 家,小于50 億元的有57 家,涉及超高清視頻產業鏈三大層次(核心層、服務層和應用層)中核心元器件、視頻生產設備、網絡傳輸設備、終端呈現設備制造和平臺服務、行業應用眾多領域的代表性企業。
在產業組織理論中,主要基于規模經濟、市場集中和進入壁壘三個因素,分析特定產業內市場主體(主要是企業)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即市場結構情況,而產品差異化等其他因素可以直接或間接歸入以上三個因素當中[6]。
我國視頻技術從最初的模擬技術到數字技術、超高清視頻技術的迭代,帶動了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的迅速發展。2017 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為0.72 萬億元,截至2022 年底,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約3 萬億元,并預計2023 年的規模將達到4 萬億元的水平[7]。超高清視頻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行業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也比較明顯。例如,在終端呈現環節的4K、8K 超高清電視機主要由海爾、TCL、長虹、海信、康佳、創維等傳統制造企業生產,近年來小米、華為才逐步進入市場。2022年,海爾和TCL 的營業收入均超過1 500 億元,在超高清電視、平板電視、激光電視、巨幕電視等產品上具有明顯優勢。總體上看,在國內上千家開展4K、8K超高清電視業務的企業中,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非常顯著[8]。在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其他細分行業中,都有類似的特點,即在高端產品領域,由于產品的技術密集型特點,進入壁壘較高,相關企業數量并不多,而大量企業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領域,使行業整體呈現的市場集中度較高。
通過收集到的136 家超高清視頻上市企業的數據,計算超高清視頻產業的集中度指數和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即HHI 指數),可以大體反映超高清視頻產業整體的市場結構狀況。經測算,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前四位廠商占有的市場份額接近70%,CR4 指數的值為69.72%,前八位廠商占有市場份額接近80%,CR8 指數的值為78.68%。HHI 指數為2 341,表明目前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并不意味著國內超高清視頻產業相關企業的產品差異度小。相反,隨著超高清技術的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細分市場需求,多樣化拓展產品的技術空間和市場需求,正成為超高清視頻產業的一大特點。例如,終端顯現環節的商業顯示產品,就分為戶外和室內兩大系列,產品運用場景與功能定位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商業顯示產品存在LCD 拼接屏、激光顯示、小間距LED 等多種技術路線。
市場行為是指企業為在市場上贏得更大利潤和更高市場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性活動,包括價格行為和研發、廣告等非價格行為。對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市場行為分析就是從這兩個方面進行的。
從理論上講,價格歧視行為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福利的剝奪,必將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了解并預見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變化情況,才能保證價格行為的有效性。例如,在超高清視頻內容服務的銷售市場上,大部分中長視頻平臺進入了知識付費時代,消費者觀看視頻需要支付一定的知識產權費。目前該市場存在著具有一定壟斷優勢的平臺,例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芒果TV 和嗶哩嗶哩。雖然這些平臺的促銷和折價政策略有不同,但彼此不同期限的會員費幾乎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是因為一家平臺提高會員價格或采取折價促銷政策后,其競爭對手會緊隨其后立馬調整戰略,最終導致各平臺的價格大體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而這些平臺企業對眾多娛樂影視視頻資源所擁有的壟斷地位,使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平臺的價格政策。目前,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市場結構特征,決定了該產業的價格行為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福利。既保障產業發展,又減少消費效率損失的出路,就在于合理引入競爭機制,增強產業內的市場競爭程度。
在本次收集的136 家企業中,大部分超高清視頻企業在2021 年的融資額都低于10 億元,占調查企業的60.39%,融資額在100 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僅占10.29%。與此相對應的是投資規模小于10 億元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大,達到了48.53%;投資額在100 億元以上的企業占比僅為6.4%。總體來看,占比較大的中小型超高清視頻企業的投融資額都較低,而投融資規模較大的企業在數量占比上又較少。由于超高清視頻產業的技術更新迭代快,對企業的投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要求較高。投融資規模較小的企業偏向于選擇收益性比較穩定和風險性較小的項目,而大型企業更可能在關鍵技術突破、產業鏈建設、創新應用打造等領域取得成效。例如,廣東擁有TCL 等鏈主企業,共同推動了TCL 華星t7 和t9、樂金顯示8.5 代線、超視界10.5 代線、惠州TCL模組整機一體化等一批重大項目量產達產,初步形成覆蓋視頻采集、視頻制作、網絡傳輸、終端呈現、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9]。
超高清視頻產業的技術門檻一般較高,行業內的技術集中度較高。雖然超高清視頻產業不同細分行業對高動態范圍(HDR)、編解碼、先進計算、三維聲、超分技術、數字版權管理(DRM)和視頻云等關鍵技術的依賴程度有所不同,但這些關鍵技術卻對超高清視頻產業的整體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目前,該產業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發、制定和推廣多集中于個別國際組織和企業手中,我國在個別技術領域中有所突破,正在奮起直追。例如,在全球視頻編解碼等傳統技術領域中,行業內的國際巨頭公司憑借在傳統技術領域的優勢,早已形成壟斷地位,并影響著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谷歌、Facebook、亞馬遜、英特爾等發起的非營利組織AOM,組織開發AV1等一代視頻編碼格式已經進入推廣階段,從而與國際電聯(ITU)、運動圖像專家組(MPEG)等標準組織開發的H.26X 系列標準形成競爭①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 年)。。中國AVS 標準的研發與迭代更新,是中國科研機構和眾多企業的集體創新成果,有助于推進國內編解碼技術的持續發展,也為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和新興業態部署提供支撐。
除了標準體系建設外,超高清視頻產業內的相關企業在關鍵核心元器件研發、終端產品制造、行業融合應用等領域積極實現技術突破與創新發展。例如,長光辰芯聯合華睿、大疆等企業,于2021 年成功推出國產8K 超高清圖像傳感器芯片[10];海信于2022 年正式發布國內首顆自主設計的8K AI 畫質芯片[11],眾多企業的助力使得國產8K 超高清圖像傳感芯片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由超高清視頻(北京)制作技術協同中心主導設計,聯合聯想、新奧特、捷成世紀、北京數碼視訊等眾多企業通過集群創新,成功推出全球首臺“5G+8K”超高清視頻全業務轉播車,完成了包括北京冬奧會在內的多項轉播任務[12]。
市場績效一般是指在特定市場結構下,通過一定的市場行為使某一產業在產量、利潤、產品質量及技術進步等方面實現的市場運行效率。結合超高清視頻產業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盈利能力指標一般包括利潤額、營業收入、凈資產收益率ROE 等指標。從收集到的136 家超高清視頻企業的數據看,2021 年營業收入總額為40 746.53 億元,營業利潤總額為5 969.95 億元,總體利潤率為14.65%。其中,利潤率超過30%的有8 家,利潤率在20%~30%的有13家,10%~20%之間的有30 家,0~10%的有61 家,利潤率為負數的有24 家,占全部樣本企業總數的17.65%。ROE 指標強調的是權益回報率,通過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在136家相關企業中,2021 年ROE 在0~10%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多,為49.26%,ROE 為20%以上的企業數占10.29%,同時也有接近20%的企業為負凈資產收益率。這就說明我國的超高清視頻相關企業面臨一定的盈利風險,尤其是超高清內容制作和網絡傳輸環節缺少較好的盈利模式。這是因為超高清內容制作需要投入各類專用設備和專業人才,制作成本大,企業盈利壓力也大。且國內的4K 頻道長期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傳播,對IPTV 等網絡平臺的利用不足,導致用戶數量受限。2021 年,國內兩大主力視頻平臺——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開始上線HDR VIVID 格式的高品質影像內容,標志著超高清視頻產業開始利用新的商業模式,推進超高清視頻內容的分發與傳輸。
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是我國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提升新興信息技術產業實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國家面向新發展階段做出的積極產業部署。其具有的產業鏈長、涉及面寬的特點,有助于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編解碼芯片、顯示面板等核心元器件,和生產設備、存儲設備、傳輸設備、終端呈現設備等眾多相關產品和技術的升級迭代,推進產業鏈的“增鏈”“補鏈”和“強鏈”建設。作為新興的戰略性主導產業,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畫面的需求,引領了消費需求升級,更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通過工業制造、文化教育、醫療保健、智能交通等多場景新的應用開發,為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從研發投入情況看,136 家超高清視頻樣本企業的總研發費用超過了2 500 億元,其中研發費用超過10 億元的有25 家,占企業總數的18.38%,這25 家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占全部樣本企業研發費用的比重卻高達92.19%。這說明超高清視頻產業中的龍頭企業、牽頭企業對推進產業創新發展的作用十分重要。
從產業的地域分布情況看,136 家樣本企業中大多數位于東南沿海,個別省份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具有典型性。例如,2022 年,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突破3 萬億元,其中廣東的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就超過6 000 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彩電產量、面板產能、4K 電視頻道數、4K 用戶數、5G 基站數、移動寬帶用戶數、5G 移動電話用戶數均居全國首位。作為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的超高清視頻產業,主要集中于以廣深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例如,2022 年,作為全國最大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基地之一的廣州,其產值規模就超2 000 億元。因此,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的集群式發展特點明顯。
第一,市場集中度與市場績效之間的聯系受產業技術創新特征的影響。從整體情況上看,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呈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特點,而在市場績效的各個層面上,大企業表現得也更好。其主要原因并不僅僅是大企業的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大,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企業積極的產業布局行為,以技術為核心,不斷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拓展了價值鏈和利潤來源。例如,作為老牌電視企業的海信視像,其主營業務中早已看不見“電視”兩個字,通過打通底層技術、終端設備、場景應用、云端支撐到內容服務的全產業鏈條,海信視像在產業整機(完整系統)和上游器部件(軟件)環節培育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13]。相比較之下,中小企業雖然有專、精、特、新的發展特點和優勢,但需要有與上下游企業較為穩定的關聯,才能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
第二,需要在傳統的SCP 分析范式中引入產業鏈分析,才能更好地說明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的市場結構特點及其與市場行為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已經培育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但是超高清視頻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發展并不均衡。終端呈現、內容服務等環節綜合實力較強,而上游的核心元器件和中游的關鍵設備生產、下游的應用場景開發等環節則仍然是產業的薄弱環節,頭部企業的壟斷地位因而也更明顯。
資料顯示,2022 年,我國4K/8K 電視機出貨量占比超過70%,“5G+8K”內容制播能力在全球領先,超高清內容和頻道不斷充實[14],8K 電視、折疊屏手機、智能音箱、VR/AR、車載顯示等新型智能終端增長潛力巨大[15]。但前端視頻生產設備的制造能力仍有待提高。在2020 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上,業內專家曾指出國產4K/8K 攝像機、攝影機、采編播系統只是初步形成突破,而8K 監視器、圖像畫質測試儀器等方面還存在缺失[16]。《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中也明確指出,直到2022 年,我國攝像機等專業級設備雖逐步向8K 發展,但鏡頭技術仍是我國需要攻破的主要問題。而8K 監視器因技術門檻更高、產品尚不成熟等原因,仍未普及應用。此外,內容端供應不足的短板,仍然是目前公認的制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持續完善超高清視頻全產業生態鏈,通過增鏈、補鏈、強鏈,提前部署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強化薄弱環節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尤其是促進內容生產、網絡傳輸、終端呈現和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的協調發展。以全產業生態鏈帶動超高清視頻產業內部不同環節、不同規模企業的發展,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才能逐步引入和強化正常市場競爭,增加消費者從超高清視頻產品和服務中獲得的消費者剩余。
第二,鼓勵市場行為中的創新行為,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推進“政產研學用”合作。政府出臺政策鼓勵超高清視頻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企業,積極承擔“鏈主”角色,引領各環節前沿技術的研發,助推關鍵核心標準的建設與推廣應用,牽引帶動企業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由此,超高清視頻產業內部的創新行為、定價行為和非價格策略運用也將更加合理化。
第三,以產業集群建設和重點平臺建設為重點,不斷探索數字化條件下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組織形式創新,全方位、全鏈條地打造超高清視頻產業新的制造體系。通過構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最大化協同配置行業資源,合力攻關關鍵技術短板,共同解決行業共性痛點、難點,并為各類企業提供技術咨詢、知識產權、檢測檢驗等服務。根據超高清視頻產業具有區域集中度較高的特點,打造專、精、特、新小企業群,并通過工業互聯網建設,探索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園區建設。為超高清視頻產業中不同產業鏈環節、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宏觀發展環境,以逐步改善中小企業在市場結構中的地位和市場績效水平,實現超高清視頻產業的良性發展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