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杰

老年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若治療及控制不及時會增加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等并發癥發生率。因此,對于老年高血壓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心臟在泵血時對動脈壁施加的過大壓力,通常以毫米汞柱表示。正常為120毫米汞柱(心臟收縮時的最高壓力)/80毫米汞柱(心臟舒張時的最低壓力)。當血壓持續超過這個范圍時,可以被診斷為高血壓。除此之外,在臨床工作中,當患者在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時間測了三次血壓,且三次血壓測量結果均超出正常范圍時,認為患者患有高血壓。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工作,患者可以始終保持良好的血壓狀況,并發癥的風險也隨之降低。
老年高血壓的發病原因
1.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壓的病史,患高血壓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家族史在老年高血壓中占據重要位置。
2.血管彈性下降:血管彈性與患者年齡存在直接相關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僵硬,彈性降低,進而導致心臟難以將血液泵送到全身,血壓出現升高狀況。
3. 生活方式:肥胖、過度飲酒、高鹽飲食以及缺乏鍛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原因。
高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1.腦卒中:高血壓發生會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損害腦部的血管,增加腦卒中的風險。
2.心臟病:高血壓可導致心臟肥大,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發生率也隨之增加。
3.視力問題:高血壓會影響視力,導致視網膜疾病。
4. 腎臟疾病:高血壓是引發慢性腎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導致腎小管、腎小球受損。
5.心衰:疾病發生后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衰。
日常護理,掌握六個要點
1 .生活護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須自覺控制自己的生活習慣,并在醫囑指導下按時服藥,進而幫助其提升血壓控制效果,改善疾病治療及預后結局。目前,中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無法達到這一狀態,主要原因是患者對高血壓的基本癥狀和危害以及疾病相關知識認識不足,加之不良生活習慣等,導致患者機體健康狀況差,進而影響血壓控制效果。
2. 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環境等進行分析,保障健康指導的針對性。重點向患者解釋高血壓是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進而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堅持遵醫囑進行用藥,進而降低高血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重視程度,進而實現疾病的有效控制。
3. 家庭護理
除了患者自我控制外,需重視患者家屬在患者疾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對患者用藥、飲食等監督工作,實現最佳血壓控制效果。家庭護理措施可從多方面入手,需重視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飲食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在日常飲食中,需告知患者堅持低脂低鹽飲食,改善機體素質,過量攝入脂肪會導致血液成分發生改變,增加動脈硬化風險,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疾病治療難度,對患者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4.運動護理
運動護理是老年高血壓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疾病控制有積極意義。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喜好等,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期間需要以自身機體承受能力為準,注意適當運動,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控制運動量,實現最佳運動效果。
5. 用藥護理
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缺乏科學用藥指導,受認知的影響,患者對科學用藥認知差,導致根據感覺隨意使用藥物,這會在降低用藥效果的同時,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利于患者健康。為了穩定和控制患者血壓,需對患者的用藥工作引起高度關注,積極監督和指導科學用藥,定期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觀察用藥治療效果的同時,保障用藥安全。
6 .心理護理
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患者對自身病情的顧慮較多,導致負面情緒頻發,降低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需要告知其保持情緒健康的重要性,引導患者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想法,降低患者心理壓力,實現針對性心理疏導。
這些用藥注意事項要牢記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用藥期間要注意有效、規律、科學用藥。服藥時,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把血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一旦確診高血壓,就要長期服藥。在用藥過程中,一些老年患者可能會擔心藥物是否有副作用等,導致許多人停止服藥或轉變治療方法,如民間偏方或傳統中藥。在此,提醒廣大老年患者注意,一旦確診為老年高血壓,就要長期堅持服藥,不應盲目停藥或換藥,如果確需換藥,需咨詢醫師。
除此之外,用藥期間,需告知老人提高自身的警覺性,積極治療身體相關疾病,保持適當的身體鍛煉,注意居室環境安全,穿著大小長度合身的衣物,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