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霞

通常說的CT檢查是指“CT平掃”,有時為了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會采用“CT增強”。在CT增強過程中,通常使用的一種藥物為“碘造影劑”,是增強CT必不可少的“利器”。什么是碘造影劑?使用時有哪些禁忌癥?使用后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造影劑24小時后基本排出
碘造影劑(又稱“碘對比劑”)是一種通過增加組織或器官的對比度來改善影像質量的藥物。這些對比劑含有碘原子,能高效地吸收X射線,使圖像上的特定組織或結構更清晰地突出來。碘造影劑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兩大類。與離子型相比,非離子型對比劑的滲透壓更低,通常有更好的患者耐受性。對比劑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但不限于血管成像、神經系統的顯影、消化道的造影,以及腎臟和膀胱的顯影檢查。
通常,碘含有造影劑經注射進入人體后,會隨血液循環遍布全身。在正常腎臟功能條件下,造影劑不會對身體器官產生損害。注射約4小時后,體內約75%的造影劑排出;至24小時時,排泄率可增至大約98%。在CT增強掃描結束后,可通過大量飲水和頻繁排尿加快體內造影劑的清除。
靜脈注射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
輕微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痛、瘙癢、皮疹或暫時性熱感等,通常無需治療,可自行恢復。中等程度的不良反應可能涉及更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明顯蕁麻疹、輕度支氣管痙攣、面部/喉頭水腫、嚴重嘔吐、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等,需適當藥物治療。嚴重不良反應較為罕見,可能危及生命,如嚴重過敏性休克和生命威脅性心律失常。嚴重反應需緊急醫療干預,甚至可能入住重癥監護病房。
此外,碘對比劑對腎功能具有一定影響,特別是慢性腎病史患者,注射后可能發生對比劑誘導的急性腎損傷(CIN)。因此,在應用碘造影劑前,需評估患者腎功能,并采取預防措施降低CIN風險。
哪些患者不適合使用
1.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患者若未接受成功治療,不建議使用含碘對比劑。原因在于,在CT增強掃描中注射的大劑量碘劑可能誘發甲狀腺危象,對患者構成潛在生命威脅。
2.哮喘患者在急性期應避免使用含碘對比劑,慢性期則需謹慎應用,以防誘發哮喘急性發作。
3.心臟或腎臟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對比劑時應謹慎,或遵循醫囑,以免對比劑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導致病情惡化。
4.糖尿病(尤其是接受雙胍類藥物治療的患者)、高齡、過敏體質以及過度緊張焦慮的患者,被視為CT增強檢查的高風險群體。這些患者在檢查前應向醫生充分披露相關狀況。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增強CT前,通常需停用二甲雙胍至少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