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應傳統中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課堂中課程思政融入度不足、工作崗位對接度不夠、學生技能操作精準度不高等現實問題,根據OBE理念的目標導向、真實性和反向設計原則,建構“真實情境、真實項目、真實流程、真實產品”的“四真”課堂,通過路徑設計與教學實踐,推動職業教育“課堂革命”。
■關鍵詞:“四真”課堂;真實情境;真實項目;真實流程;真實產品
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類型教育,應主動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積極發揮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作用。如何對接鄉村發展所需,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職業能力,成為職業院校推進“課堂革命”的一項重要命題,也是職業教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設計依據
“四真”課堂的設計主要以OBE理念為理論基礎。OBE理念是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逆向思維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理念。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導向原則
目標導向原則是指聚焦學生最終能達成的學習成果,并促使學生始終將目標聚焦在這些學習成果上。這里的成果包括學生所需的知識、職業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與評價均應以學習成果為標準,課程內容、教學活動、考核評價都要與目標保持一致,且應體現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2.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指成果越接近“學生真實學習經驗”,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經過學生長期、廣泛實踐的成果,其存續性更高;成果應兼顧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技能,并注重其實用性。因此,課堂創設的項目情境、重構的課程內容、設計的學習任務、產出的學習成果,均應以接近真實生活或還原真實生活為目標。
3.反向設計原則
反向設計原則是指最終目標(即學習成果)既是起點,也是終點。主張從最終學習成果開始,按照“確定成果—重構內容—設計策略—實施評價—達到成果”進行反向設計,以確定教學活動的適切性。
首先,學習成果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學校、企業、師生等教育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與期望。
其次,內容重構對達成學習成果尤為重要,學生的每一種能力都要有明確的課程內容支撐,使學生學習相應課程內容后就能具備預期的能力與素養。
再次,教學策略要凸顯學生主體,創設合理真實的學習情境和載體,設計貫穿始終的課程思政主線,引發共鳴,習得技能。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彈性方式配合學生個性化要求,保證學生在時間和資源上都有達成學習成果的機會,如設置連續的教學時段、建設開放式實訓基地等。
最后,實施增值評價,也就是自我參照評價,即不片面地進行學生之間的比較,而是強調達成學習成果的內涵和個人的學習進步,使具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通過不同途徑實現同一目標。
(二)生成模型
“四真”課堂,指基于傳統課堂中的現實問題,按照OBE理念的真實性原則,重新審視并提出的以培養既能守正傳承傳統技藝,又能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而建構起來的“真實情境、真實項目、真實流程、真實產品”的課堂模型。通過創設真實情境,依托企業真實項目,按照崗位真實工作過程,設計教學策略,安排教學流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產真實產品,達成教學目標,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目標導向原則和中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傳統技藝出現斷層的產業瓶頸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需要,定位為培養既能守正傳承傳統木工技藝,又能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從課程層面確立具體的知識、能力與素養目標,以此作為最終學習成果進行反向設計,具體包括內容設計、環境設計、活動設計、評價設計等。下面結合木工課程“古村民居花格木窗制作”教學項目進行闡述。
(一)重構課程內容,將鄉村真實項目注入課程脈絡
實現并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在于尋找能夠實現目標的有效載體。要培養服務鄉村振興的技能人才,需要以真實的鄉村建設為學習載體,根據鄉村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重新規劃課程內容,剔除多余的無效內容,保留或增加有用的有效內容,同時考慮課程的整體性,重新調整課程內容的順序與架構,構建與鄉村建設匹配的真實項目,形成總體教學設計的實施脈絡,使課程內容的銜接關系能有效支撐目標的達成,確保課堂教學的每一個微觀設計都能實現目標。
木工課程以保護結對古村為載體,以施工過程為導向,根據古村公共建筑與居住建筑的實際需求,將課程內容重組為文化禮堂修繕、古村民居改造、美麗庭院建設三個模塊,設計文化禮堂木吊頂制作、古村民居木門制作、庭院木花架制作等九個教學項目。“古村民居花格木窗制作”是實戰項目之一,其教學內容的重構,緊密銜接學習過程與工藝流程,設計成四項課內任務、兩項課外任務。
(二)重設活動任務,將工作真實流程貫穿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聚焦服務鄉村建設所需,以崗位真實工作流程為導向,設計安排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制作生產真實產品,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教學設計不僅包括課前自學、課中學習、課后鞏固等的內容設計以及任務實踐環節的活動設計,還應通過合理設置學習情境載體、數字資源載體,建立學習反饋的溝通載體等,使學生清楚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和怎樣評,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古村民居花格木窗制作”項目以“產學結合”為導向,遵循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的原則,依托“花格木窗制作”真實項目,按照木工工藝真實流程,建構“研花格(項目調研)→繪花格(項目方案)→備花格(項目前期)→制花格(項目實施)→展花格(項目驗收)→安花格(項目應用)”六步遞進的項目式教學,校企“雙師”協同指導,任務驅動學生制作花格木窗真實產品,傳承傳統木工技藝,助力古村風貌改造,實現崗課融合,促進學生德技雙修。
(三)重建教學環境,將鄉村真實情境融入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的創設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良好載體,這個環境不僅指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教室或實訓室,還包括提供真實服務的育人環境,比如結對鄉村的“第二課堂”、合作企業的企業課堂等,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用所學技能為鄉村建設服務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意識與內生動力。
“古村民居花格木窗制作”項目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傳統古村保護,依托學校木工實訓基地,創設為古村制作花格木窗的真實情境,形成“木工第一課堂、古村第二課堂”的育人環境,將傳承木工技藝、弘揚工匠精神滲透于花格木窗制作的每一環節,浸潤式培養學生的專業自信和強國擔當。
(四)重厘教學評價,將制作真實產品納入過程評價
評價設計一方面要以學生完成的真實產品為成果依據,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維度、梯次化的評價指標,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式評價。同時要探索以學生個體進步發展為核心的增值評價,即不以絕對分值片面地進行學生之間的成績比較,而是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的成果和取得的相對進步為依據,賦予不同的評定等級,鼓勵學生進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并通過大數據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為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古村民居花格木窗制作”項目融合“崗課賽證”要求,確立“綠色、規范、效率、安全、質量、美觀”六維評價指標,實行“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評價,利用評分軟件采集過程性數據,及時掌握學習效果,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操作精準度。同時探索增值評價,以評價增值肯定學生取得的相對進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學生技能自信。
“古村民居花格木窗制作”項目以“四真”課堂設計實施,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專業組一等獎。面對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賦予職業教育的新使命,職業院校應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進一步探索與踐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四真”課堂設計路徑,推動“課堂革命”,持續激發學生服務國家戰略的專業情懷和責任擔當,為助力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提供堅強而有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1]鄭碩,杜德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課堂革命”的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
[2]吳知凡.指向學習產出的項目式學習模式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1(2).
[3]趙存有,陳國晶,常祿.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7).
[4]楊勇,康歡.五維合一: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坐標[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
(作者:祁黎,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