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四月的一天,窗外早已桃紅柳綠,暖暖的輕風飄進房間,偶帶花香,撩動我的思緒,如那藍天的云絮,絲絲縷縷,遠遠近近……
翻看著我用了小半天時間挑選的,以往保存在電腦文件里的家人各個時期的150余張照片,孩子們的成長和快樂,我們的忙碌和收獲,老人的欣慰和幸福,凝縮于方寸之間,歲月的風塵撲面而來……這些照片是我準備沖洗出來,給媽媽寄去的。
現在已是快速發展的高科技信息時代,只要一機在手,任何信息、圖景,僅在幾秒鐘內就可以傳播天下,受眾千萬人。那么,我為什么還要去沖洗照片?這還要從今年春節探家說起。
在一如既往的期盼、興奮、渴望中,我帶著女兒一家,夾裹著東北特有的寒氣邁進了熟悉的家門。顧不得孩子們都在眼前,撲進媽媽的懷里,瞬間暖透了整個身心,似乎在異鄉經受和吞咽的許多酸甜苦辣也在那一刻淡了許多。正可謂:“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春節的一日,媽媽收拾她的衣柜,忽然從衣服的疊縫處掉下一個已磨破了邊角的牛皮紙信封,女兒上前撿起問道:“姥姥,這里是什么呀?”媽媽趕忙拿過去,輕輕一抖倒出了近20張照片,她用手撫摸著說:“這都是你媽媽寄給我的,是你們的照片,你看這是我重外孫小毛毛剛上幼兒園時照的,這是你在北京上大學時照的,這是2014年我們去菊花展照的,這是你們去南戴河照的吧?這些我都記得。我在家想你們的時候啊,就拿出來看看……”媽媽翻看著說著,如數家珍,90多歲的人,開心地笑著,笑得竟像一個純真的孩子。那一刻我卻心酸無比,強忍著淚水沒有流落下來……一位耄耋老人難免丟東忘西,連我都不記得什么時間寄給她這些照片了,可她卻把每一張照片的年份、情景記得如此清楚。能想象得出媽媽一人坐在窗前的夕陽里,戴著老花鏡翻看這些照片的身影。這些照片承載了她太多的孤獨、寄托、情感和對孩子們無盡的思念。
算起自到北京工作已有近30年的光景,每年往返幾千公里,能陪在媽媽身邊的時間也就是十幾日,對這不孝,媽媽除了體諒,沒有一絲抱怨,卻默默地在照片里和孩子們一起享度歡樂的時光,關心孩子們的艱辛與喜悅,愿她的孩子們一切安好,以釋牽掛之懷。真正地再現了古詩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的意境。
媽媽年齡大了,不會在手機上看照片。我就想,一定要把記錄我們生活、工作的照片,不斷選洗出來,做一個精美的相冊寄給媽媽,讓她老人家少一些牽掛,放下一些思念,多一些享受和她的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
(作者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