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作為學校美育課程的重要途徑,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依據國家相關美育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福州市中學音樂教師團隊立足課堂、精心研磨教學,通過不斷的實踐形成經典案例,初步構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為導向的音樂課堂教學構課模式,探索出三個方面、八項內容的教學實施路徑和方式,助力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評價
[中圖分類號]J6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4-0059-03
[收稿日期]2023-11-27
[作者簡介](王艷紅(1976—) ,女,福州教育研究院音樂教研員,高級教師。(福州 350000)
1.美育是審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P(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要求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
音樂作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新時期教育者須清醒地認識到“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學校要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積極推進美育評價改革,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才能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BP(緊扣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精神,提煉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思路,是學科教學特質的體現,也是實現音樂課程美育功效的必然路徑。
在上述背景下,福州市中學音樂教師團隊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教學實踐活動,老師在教學內容上,選擇與人類精神、情感、審美和人文素養聯系密切的音樂作品,如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文化傳承、歷史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珍惜生命和時間、懂得愛與被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強化“以美育人、以人化人”的主旨,通過反復的教學研磨,從中誕生了不少典型課例,逐漸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為導向的音樂課堂教學構課模式,并隨之初步探索出該模式下的實施路徑和方式,具體從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著手展開并實施(如圖1)。
本文結合2021年福建省優質課,福州第一中學許曉敏老師設計并執教的“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教材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必修模塊音樂鑒賞(2019版)第六單元“音畫交響——影視音樂”第十一節“中國影視音樂”]的典型案例,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導向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構課模式進行具體解析。
一、內容選擇,彰顯主旨
“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一課在教材的挖掘、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主次分明,以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插曲《懷念戰友》為核心鑒賞,電視劇《大宅門》的主題曲《大宅門》、電影《百鳥朝鳳》的配樂嗩吶協奏曲《百鳥朝鳳》為拓展鑒賞,三個作品音畫交融、時代感強、各具特色。課例緊抓音樂作品中傳遞的精神內核:2戰士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中醫藥世家的堅韌不拔,嗩吶藝人的堅守信念;通過聆聽、歌唱、律動、誦讀、賞析等手段,感知作品的音樂性和文化性,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建立與音樂作品間的情感連接,在音樂本體的分析和實踐中逐步深化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素養目標,指明方向
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這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其內涵指向人的未來發展,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學目標依據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指向,結合具體的學情與教材特點進行擬定和設置。
“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一課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在引導學生通過對中國影視音樂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實踐中,體悟民族音樂文化傳遞的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同時,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第一,2聆聽中國經典影視音樂作品,了解影視音樂的功能和作用,感受中國影視音樂的民族風格。(指向審美感知)
第二,通過鑒賞《懷念戰友》,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分段演唱和分析,能夠逐漸在心中刻畫出戰友形象,隨樂有感情地演唱。(指向藝術表現)
第三,通過了解中國影視音樂的發展歷程,鑒賞不同類型影視音樂作品,探究音樂中的民族特色,增強民族自豪感。(指向文化理解)
三、雙線結構,埋伏動機
在教學設計中須根據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埋伏明暗不同的“主線”。明線是顯性的,以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的“智慧人”為使命,可以是知識、能力;暗線是隱性的,體現學科的思維方法,對優化思維結構、提高思維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常在育人方面更顯得長效,可以是情感、思想、方法、文化。明暗雙線結構并行,同時推進,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的明線是中國影視音樂的發展脈絡及功用,2暗線則為地域、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及民族精神。明暗線相互交織,使音樂與精神文化呈螺旋式上升互襯,潤物無聲地實現了審美到育人的自然銜接。
四、活動流程,細化情感
課堂教學活動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聚焦內容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從而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的實踐活動。在音樂作品的教學實踐中,為避免活動設計的“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把握重要的學習內容,捕捉作品中能夠凸顯育人的元素,需挖掘作品的主要表現特點,結構化地設計活動環節與流程,并針對活動重難點,巧用方法、手段,細化作品的情感體驗。
“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以探索中國影視音樂如何“聲入人心”展開教學設計。通過鑒賞插曲《懷念戰友》,感悟戰士的家國情懷;鑒賞主題曲《大宅門》,歌頌時代英雄;鑒賞配樂《百鳥朝鳳》不同主題,理解主人公守護民族文化的堅定信心。為細化情感,在教學流程上設計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突破作品的學習難度,將宏觀的愛國情感、民族情懷細化,使學生在感受作品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中認識作品呈現的社會內涵,進一步理解作品。(如圖2)
五、問題構架,提質增效
在一堂課中,通過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關鍵點、中心點,設計有針對性、挑戰性、邏輯性、遞進性、應用性等的問題并形成問題鏈,再將問題情境與教學目標緊密連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引發認知沖突,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思維。在“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教學的視聽導入,學知識,析特點、唱心聲,識價值,拓展延伸,主題升華六個環節及活動流程中,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鏈”設計(表1),關注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推動學習目標層次的發展,引導學生對中國影視音樂的新認知和理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六、實操藝術,美化細節
音樂課程中的審美情趣,促進了參與者對美的全方位追求;情感體驗是實施音樂教育,實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目標的重要渠道。設計美、音樂美、語言美、教態美等充分體現了教學實操的藝術化。例如,在“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導入環節中,教師現場演奏《十面埋伏》為電影《功夫》片段配樂,傳遞藝術美;鑒賞環節學生通過聆聽、演唱、誦讀、聯動史實等方法,充分體驗和感受插曲《懷念戰友》中的家鄉情、親情、戰友情,感悟家國情懷,傳承民族精神美;在節奏律動、2舞蹈律動與視唱相結合中,發現作品地域(民族)文化美;通過了解作曲家和作品的創作歷程,理解作曲家忘我的創作精神,感受到作品的創作美。在提升審美感知、增強藝術表現的同時促進文化理解,并進一步深化傳承民族文化與精神的意識,浸潤美的心靈。
七、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學情及課堂動態生成,有效地拓展延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升華主題,“潤物無聲”地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選取電視劇《大宅門》主題曲、電影《百鳥朝鳳》配樂片段供學生自主選擇進行拓展探究。主題曲《大宅門》京韻十足,傳遞了中醫藥世家的堅韌不拔精神,借以歌頌時代英雄;2配樂《百鳥朝鳳》將民族樂器嗩吶與交響樂遙相呼應,兩個對比鮮明的主題不僅刻畫了民間藝人的形象,也表達了嗩吶藝人堅守民族文化的堅定信念。學生在《懷念戰友》的鑒賞基礎上,能從音樂中的地域特色、民族元素探尋到兩部作品的民族精神,促使主題得以升華。
八、融評于教,檢驗成效
課堂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哪些活動環節需要實施評價、環節中哪些具體學習內容需要重點展開評價,這都是教師必須去思考的。評價主體、維度、方式要呈多元化,基于教學目標提煉明確、具體的評價要點,并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效果反饋與指導。避免評價流于形式、流于紙面,與教學分離;2避免評價結論高、空、泛,應融評于教來強化課堂指導,檢驗目標設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時分析、把握學生學習態度、體驗、困難,給予必要指導。
“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從“教—學—評”一致性的角度設計了課堂教學評價表。從橫向看,教學活動圍繞評價的相關內容,每個環節均明確指向對應的評價目標、評價觀測點等,并制定評價標準,說明評價主體,通過具體的評價要點和標準,幫助教師診斷課堂教學的有效達成,也為學生自我衡量、判斷學習是否達標提供重要依據;從縱向看,教學評活動的環節進程能夠看到學生從知識—技能—能力—價值觀—素養的發展變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進程,凸顯了課堂中學科育人的作用。此表以評價目標引領師生共同完成各環節的教學任務,側重對核心素養的評價指向,這種融評于教的強化指導,通過實踐檢驗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性,使教、學、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光影留聲 聲入人心——中國影視音樂”課堂評價表節選(表2)。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成長記錄,結合思路梳理、案例解析,堅持立德樹人,探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課堂教學模式、路徑和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和意義,為一線音樂教師的具體教育教學教研工作提供實踐參考。美育工作者要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耐心為學生引路,在教育教學具體工作中,把美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從而強化學科育人實效,用美育助力學生追求未來美好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憲玲,程思源.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機理與實施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4):63-65.)
[2]浦利華.論“挖掘人文內涵”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意義與實施策略(上)[J.中國音樂教育,2020(1):10-12.)
[3]王子鑒. 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的有效實施[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馮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