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民眾如何逃生,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共通的課題。那么,日本是如何應對高層建筑的火災問題呢?
首先,我們從建筑物本身的法律層面進行解讀。
日本消防法施行令規定,超過31米(約11層樓)的建筑,均屬于高層建筑物。那么,11層以上的各個房間,都必須安裝自動噴水滅火裝置。(事實上,許多高層公寓樓從一樓開始就已經安裝)。同時,高層建筑物內的窗簾和地毯等易燃物品,必須使用耐燃材料。20層以上建筑的屋頂,要求必須有救災直升機停機坪。
日本建筑基準法施行令規定,高層建筑物11樓以上的樓層,根據天井和墻體使用的材料,規定在公共走廊或逃生樓梯等處,必須設置100~500平方米間隔的防火、防煙區域。在這個區域內,需要設置隔離用的防火門和自動排煙系統,設置有消防水管連接出水口。大樓管理室必須要有排煙系統、中央空調控制系統和視頻監視系統的操控功能。
同時,高層建筑物必須安裝“非常用電梯”,這部電梯有獨自的供電系統,主要是在大樓發生火災時,供消防人員救火使用,或撤離住民時使用。
2015年3月,位于東京都千代田區的一棟25層高的公寓樓的20樓發生火災。云梯消防車一般只能抵達11層左右,消防員就是利用非常用電梯直達發生火災的20樓,通過將地面泵車送來的水與20樓設置的消防水管連接,直接在公寓樓內將火撲滅。這次火災只造成3人受傷。
除了以上消防設施之外,日本高層公寓樓還有三大簡易的逃生通道。
一是利用陽臺上的逃生云梯逃到樓下。
一般的公寓樓陽臺上都有一個金屬蓋子,打開蓋子,會自動落下一個云梯,順著這個云梯就可以逃到下一層陽臺。如此一層一層打開,就可以逃到地面。
二是踢破陽臺上的隔離擋板逃到鄰居家中。
日本高層公寓樓的每戶人家的陽臺與陽臺之間,都不是用墻體、金屬物等阻隔的,而是用一塊薄薄的板材分割的。這塊板材易碎,幾歲孩童都可以撞破。當家里發生火災時,可以在陽臺上踢破這塊間隔板,逃到鄰居家中。如果鄰居家也彌漫煙霧,可以再踢破一塊間隔板,逃到隔壁鄰居的鄰居家。所以,陽臺隔離板附近是禁止堆放東西的。
當然,如果在非緊急避難狀態下,擅自使用逃生云梯或踢破陽臺隔板進入鄰居家,將會被控“非法入侵住宅罪”,屬于觸犯刑事法的犯罪行為。
三是利用外接樓梯逃到樓下。
日本不少15層以下的高層建筑物都設置有外接樓梯,一旦發生火災,人們可以從外接樓梯逃生。有些養老院的外接樓梯設計成螺旋形滑梯,一旦發生火情,可以將行動不便的老人直接放入滑梯中滑到一樓。
公寓樓管理機構每年會邀請專業公司使用專業儀器設備,對每戶家庭的消防噴水系統進行檢測,同時也會組織住民進行定期的防災訓練。
(摘自微信公眾號“靜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