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進行明確要求,應將語文學科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主陣地,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本文以“做李白代言人”為例,對小學古詩詞項目式教學展開研究,以期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指導。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項目式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創設項目情境
教學情境與學習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良好的教學氛圍利于項目式教學活動的推進。因此,教師應優化教學情境的創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教師既可以將學生熟知的古詩詞作為素材,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以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古詩詞項目教學相關的音頻或視頻,以創設多媒體情境,為項目式教學活動的推進奠定基礎。
(二)依托教材編訂規律,確定項目主題
主題的設計是古詩詞項目式教學的第一步,只有在科學且適宜的項目主題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而教材則是設計項目式教學主題的關鍵依據。首先,教師可從單元入手。教材中的古詩詞篇目不僅與單元主題相吻合,而且與單元中的課文、習作等板塊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因此,從單元入手確定項目主題,能夠提取單元中所蘊含的語文因素。其次,教師可從整本書入手。每一冊統編版教材相互獨立,但又緊密聯系。因此,將整本書作為確立項目式教學主題的關鍵考量因素,能夠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獲得階梯式進步。再次,教師可貫通不同年級教材,確定項目式教學主題。這一方法既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又能夠引導學生完成對新知識的預習。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設計項目目標
項目目標對古詩詞項目式教學具有引導作用。教師應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設計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際語文水平相吻合的項目目標。教師設計項目目標時,可從三維目標入手,分別為知識與技能層面、過程與方法層面、情感和價值觀層面。教師既要保證項目目標具有統領性和綜合性,又要保證項目目標具有挑戰性,從而鼓勵學生在完成項目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身語文水平的跨越式進步。
(四)成立項目式學習小組,制定項目流程
優秀的合作團隊是項目式教學的必要因素,也是項目式教學的一大亮點。第一,教師應根據不同項目式教學主題組建學習團隊。通過差異性分組,能夠有效維持學生對古詩詞項目式教學的熱情,從而展現小組特色。第二,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優勢和不足,弱化“強強聯合”,注重“優勢互補”,以提高小組成員對項目式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引導學生樹立學習古詩詞的信心。教師引導學生在組內選出組長,按照“搜集資料—分析、整合資料—呈現項目式學習成果—項目反思”的流程進行項目式教學,保證項目式教學不偏離主題。
(五)展示可視化學習成果,強化項目反思
在項目成果展示環節,教師應準許學生自主選擇項目式學習成果呈現方式。學生既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成果的可視化和系統化,又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成果的結構化和體系化。
針對項目評價與反思而言,教師可綜合利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將學生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習成果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進而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以及學習效果調整項目式教學活動,在不斷實踐中提高項目式教學活動質量。
二、“做李白代言人”項目式教學案例
(一)項目準備階段
1.創設學習情境。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紀錄片《李白》,吸引學生注意力,實現快速導入,并為項目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2.項目主題。通過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分析得知,教材中共包含9首李白的古詩詞,皆是通過生動的畫面表達李白的思想感情。為此,本次項目式教學主題確定為:做李白代言人。
3.項目目標。知識與技能層面:掌握統編版教材中9首李白的古詩詞,構建合理有序的學習框架。過程與方法層面:在李白生平簡介和時代背景資料的支持下,對李白古詩詞進行個性化解讀。情感和價值觀層面:分析李白詩歌中所體現的社會現實,激發對古詩詞的熱愛。
4.預期學習成果。在“知人論世”詩歌解釋方法的引領下,了解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項目實施階段
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成立學習小組,每組6人,并鼓勵學生在組內選出領導能力較強的成員擔任組長。
1.小組分工,搜集資料。組長對組內成員的學習任務進行統籌安排:一人負責搜集與李白生平經歷相關的資料;一人負責搜集與李白友情相關的資料;一人負責收集與李白親情相關的資料;一人負責查閱歷史典籍,了解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一人負責了解安史之亂對唐朝的影響,以及社會變革對李白寫作風格的影響。
2.小組合作,整理和分析資料。在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將所搜集到的資料按照“知人”和“論事”兩個層面進行整理與分析。一是“知人”層面,包括李白的生平經歷、友情和親情發展歷程。二是“論世”層面,包括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唐朝由盛轉衰對李白詩歌風格的影響。
3.創設展示平臺,共享學習成果。在學生自主學習階段結束后,教師打造“做李白代言人”古詩詞翻轉課堂,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學習成果。A組學生以“李白講堂”形式,展示學習成果。A組組長為主持人,組內其他成員介紹學習成果。比如:李白的生平經歷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42歲之前,詩歌風格以豪放主義和浪漫主義為主;第二階段為42歲—45歲,正值長安之亂,詩歌風格以現實主義為主;第三階段為45歲—55歲,繼續延續現實主義風格;第四階段為55歲—61歲,正值安史之亂,詩歌風格轉變為愛國主義。A組學生介紹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異議,認為李白的生平經歷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早年天才、蹉跎歲月、賦歌而終。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激烈討論,頭腦風暴式學習模式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B組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以教材中7首寫景詩為出發點,分析李白的生平簡介和思想歷程。
不同組別的學習成果呈現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在班級中進行傳閱,既能夠促進學習資料的共享,又能夠在互相借鑒中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三)項目評價反思階段
1.豐富評價主體,促進學生發展。第一,引導學生自評。學生作為本次項目式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對自身的學習效果以及參與程度有著深刻了解,通過自評可明確自我認知。第二,鼓勵學生間互評。通過學生互評,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勢及不足,以及后續努力方向。第三,教師評價。教師遵循客觀性、科學性和發展性原則,將學生在項目式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態度、行為表現以及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度作為關鍵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水平作出科學判斷,并根據評價結果帶領學生回顧“做李白代言人”活動學習成果,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的學習與積累中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2.強化項目反思,升華項目式教學價值。通過本次“做李白代言人”項目式教學活動,學生對李白的生平簡介以及詩歌風格的變化階段有了基本認知,不僅豐富了知識儲備,而且有效提高了對李白詩歌的鑒賞能力,為后續古詩詞的學習提供技巧和理論支撐。在后續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古詩詞項目式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強化理論與實際生活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體會項目式教學活動的現實意義,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總結
以“做李白代言人”為主題開展項目式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從整體角度了解李白以及李白詩歌所呈現的特點,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將學習李白詩歌的方法遷移至其他詩人,最終達成能力遷移的目標,有效深化項目式教學的教育價值。
(柳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