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尋醫問診做檢查,不少人遇到過這樣的煩心事:掛號僅限當次當日有效,如果需要隔天復診,還要再掛號。看一次病,掛多次號,費錢耗時又焦心。
解決好百姓急難愁盼,是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日前,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施普通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惠民實事方案》,并于5月7日起開始實施。政策的出臺旨在減少重復性掛號,解決群眾就醫痛點,受到廣泛好評。
讓群眾少跑腿—
“一次掛號管三天”惠民新政落地后,群眾在江蘇省內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掛普通門診號就診時,如因檢驗或檢查當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獲取報告,尚未完成診療,三天內可攜帶報告結果到同一醫院的同一院區、同一科室復診,無需再次掛號,享受免繳普通門診診察費(掛號費)政策。
“方便了患者和家屬,讓我們少跑腿,為這個便民舉措點贊。”在南京鼓樓醫院等待掛號的閔女士說,以往,重新掛號等待就診要好幾天,距離遠的話還要來回奔波,等待的時間很長。現在一次掛號管三天,不僅節約了費用,節省了等待時間,還避免了二次就診掛不到號的情況。

南京鼓樓醫院,市民們在窗口前掛號。圖/于海軍
措施落地之前,江蘇省各家醫院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門診每層樓都安排了“樓長”,醫院每天下午召開反饋會,將問題進行匯總,并有針對性地優化調整。
在江蘇省中醫院,門診部對叫號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醫生判斷患者需要回診后,只需在電腦上進行操作,病人會自動歸入“回診”序列,第二天就診時在“叫號機”上刷一下,等待叫號即可。
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醫院門急診辦公室與信息處密切合作,根據門診就診實際情況,對流程進行優化,不需要通過自助機獲取就診序號,患兒就診結束前,首診醫師會告知次日或第三日可回診,同時在信息系統上給予回診權限,患者擇日直接到原診區簽到候診即可。
為了讓患者的復診銜接更為流暢,南京鼓樓醫院通過互聯網醫院“定制”升級改造,讓回診患者在手機上就能提前選擇復診時間段,避免過久等候,也更好地提前分流初診與回診患者,確保初診患者的就診時間。回診患者在手機上掛號預約時,系統可自動識別出患者三天內在同一科室普通門診做了檢驗檢查項目,免收掛號費。
南京鼓樓醫院門診部質量科主任周平介紹,該院為復診患者保留自主掛號擇時渠道,既讓回診患者享受惠民福利,又確保了初診患者的就診體驗。新措施實施以來,醫院就診人數與政策實施之前相比增加了2%,面對工作量增加的情況,醫院適當延長工作時間,制定了相應的備班制度。
目前,江蘇省352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均已完成信息化改造和診療流程改造。患者可直接到醫院的門診大廳或者病區的候診區,通過人工分診臺、自助簽到機刷掛號單、醫保卡、就診卡看病。
通過優化門診就醫流程,方便群眾就醫
江蘇省推動的就醫掛號制改革,旨在尋求就診秩序與方便患者間的平衡點,讓群眾看病更順暢更順心。
據了解,江蘇省此次推行的“一次掛號管三天”僅適用于普通門診,不含跨科室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多學科聯合診療門診、特需門診及急診等。
普通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覆蓋的時間,指的是就診當天及后續兩天。
通常來說,醫院普通門診安排醫生輪流坐診,因此患者復診當天,由原科室安排當班醫生接診,如果復診時發現其他專科疾病,患者需要另外掛號。如果第一次診療已經完成,需要繼續治療的,仍然要再次掛號。
根據江蘇省衛健委測算,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診量每年約3億人次,其中因為檢查、檢驗報告當日未出的原因,每年約有8%—10%的患者需要復診。
“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通過優化門診就醫流程,進一步方便了百姓就醫。此后,各醫療機構將根據復診患者情況,合理安排醫生的普通門診出診時間。
目前,江蘇全省許多醫院已開設了“無假日門診”,周末、節假日如正常開診,也可按“一次掛號管三天”流程進行復診。
《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此前,山東、四川、山西等地部分公立醫院也推出過類似惠民舉措,并取得不錯效果,這無疑是對國家政策層面《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內相關表述由“掛號診療當日一次有效”變為“醫療機構應當明確掛號有效時間”的具體細化。江蘇此次在全省范圍內推行的效果也表明:“一次掛號管三天”值得推廣。
方便群眾就醫,不只是掛號環節。2023年,江蘇省衛健委出臺《江蘇省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將“以病人為中心”貫穿醫療服務各環節。近年來,江蘇多地醫院相繼推出夜間門診、彈性值班、自助結算等舉措。
在門診量較高的大醫院,苦等檢查結果,掛號當天無法排進核磁共振的檢查隊伍等情況屢見不鮮。為了避免重復檢查,節省醫療資源和就醫費用,2023年,江蘇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上線,省內1966家公立醫療機構可以跨院調取患者影像資料,實現檢查結果互認。
《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患者和家屬均表示,期待更多站在患者角度的就醫惠民政策能盡早落地、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把就醫堵點痛點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