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建設角度,分析了其建設依據,基于“1+X”證書制度,構建了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專業基礎課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模塊、綜合提升模塊以及拓展模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并通過開發課程資源以及改革教學模式保障了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進而明確了“1+X”證書制度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銜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模塊化課程;“1+X”證書制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中,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因此,探索有效的教育銜接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滿足工業發展的復雜需求具有重大意義。“1+X”證書制度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制度,為中高職教育銜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該制度強調基礎知識的教育,還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使教育更加聚焦于行業需求。在此背景下,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不僅有助于實現教育內容的系統化和科學化,還能更好地適應教育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要求。
本研究旨在通過基于“1+X”證書制度進行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探討中高職教育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領域的有效銜接,以期達到提升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的目標。
1 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建設依據
1.1 “ 1+X”證書制度是中高職銜接的橋梁
“1+X”證書制度旨在通過提供“1”即基礎職業能力證書加上多個“X”即專業技能證書的模式,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選擇學習多種技能,從而獲得更為全面的職業教育和培訓。該制度通過結合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有效整合資源,提高教育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得學生可以在完成高中或中職教育的同時,獲得一個或多個專業技能等級證書。該制度的實施,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還能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提供從中等職業教育向高等職業教育平滑過渡的橋梁。
1.2 模塊化課程是“1+X”實施的精髓
模塊化課程是一種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多個獨立單元或模塊的教育設計方法,每個模塊都圍繞特定技能或知識點構建,允許學生根據個人學習需求和速度選擇學習路徑。此種課程設計強調靈活性和個性化,每個模塊都是自成一體的學習單元,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使學生能夠清晰地掌握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在“1+X”證書制度中,模塊化課程發揮著核心作用,因為其能支持制度的靈活性和個性化需求,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選擇不同的技能模塊進行學習,從而獲得相應的“X”證書。
模塊化課程的設計允許教育機構更有效地整合資源,更新和調整課程內容以適應技術進步和行業需求的變化,保持教育的現代性和相關性。此種課程結構的實施,提高了教育的適應性和響應性,為學生提供了與實際工作環境更為一致的學習體驗。因此,模塊化課程不僅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基礎,也是其精髓,通過提供結構化而靈活的學習路徑,直接支持了教育制度的目標,即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潛力。
2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
在“1+X”證書制度框架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關鍵在于明確地區分基本的職業能力培養和進一步的專業技能提升。為此,可以將專業課程分解為“1”和“X”模塊的結構,允許學生先打好基礎,然后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要選擇進階的專業模塊(圖1)。
2.1 1——專業基礎課模塊
專業基礎課模塊是針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設計的一系列課程,旨在提供全面的基礎知識,確保學生掌握汽車行業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1]。培養過程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是汽車材料學,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質如金屬、塑料、復合材料等及其在汽車制造中的應用,包括研究材料的力學性能、耐熱性、耐腐蝕性和環境影響。隨后,課程會深入到電氣學基礎,學生將學習汽車電系統的基本構成,包括電池、起動機、發電機和電控單元的工作原理及其維護。通過對電路圖的分析和電路故障的診斷練習,學生能夠掌握如何檢測和修復汽車電氣系統的常見問題。
整個專業基礎課模塊通過理論講授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還通過實踐操作強化學生對汽車系統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為進一步深入專業技能課模塊和拓展模塊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2.2 X——3 大模塊
在完成了基礎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后,學生可以選擇以下3 個模塊中的一個或多個,以深化特定領域的技能或拓展新的技能領域。
2.2.1 通識教育課程模塊
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在中高職教育體系中扮演著基礎而全面的角色,專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廣泛知識基礎,使學生能夠全面理解和適應社會及職業發展的需求。該模塊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和體育等課程,涵蓋了從人文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的廣泛領域[2]。培養過程中,學生首先將深入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掌握形勢與政策,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加強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法制觀念。
同時,在學習大學英語和高等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將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數理分析能力;大學語文課程將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表達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則旨在幫助學生應對學習和未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心理挑戰。整個通識教育課程模塊的設計和實施,均圍繞“1+X”證書制度的核心目標,通過提供廣泛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確保學生能夠在多變的社會和職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順利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過渡。
2.2.2 綜合提升模塊
綜合提升模塊是在專業基礎模塊和通識教育課程模塊的課程基礎上遞進的課程,主要對應的“X”等級模塊的中高級部分技能,體現在對中職階段的技能的遞進和提升,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該模塊包括一系列的實踐課程,如汽車電子故障診斷、發動機重建等[3]。在汽車電子故障診斷技術學習中,學生可以使用各種現代電子診斷工具如故障代碼讀取器和多功能掃描儀來檢測和診斷汽車系統的故障。在發動機重建課程中,學生將深入學習發動機拆解、檢查、故障分析和重建過程,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和更換零件,并重新組裝發動機以確保其性能達到制造商的規格。
在實踐課程中,學生通過反復操作練習,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專業工具和設備的使用,還能增強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復雜問題的能力。
2.2.3 拓展模塊
拓展模塊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中一個關鍵部分,旨在提供超出傳統技術技能培訓的專業化學習機會。此模塊囊括了客戶服務、汽車金融服務等領域。在客戶服務課程中,學生將學習有效溝通、處理客戶投訴和提供優質服務,課程通常包括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互動學習方式,確保學生能在實際工作中提供專業的客戶支持[4]。在汽車金融服務課程中,學生將了解汽車貸款、融資租賃和保險業務的基本知識,學習為客戶提供購車融資解決方案,包括信貸評估、貸款申請處理及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此外,拓展模塊還包括市場營銷課程,教授學生利用現代市場營銷工具和策略來推廣汽車產品和服務,如數字營銷、社交媒體策略及客戶關系管理。
通過課程,學生不僅能增強自己的核心職業技能,還能在汽車行業的不同環節中發揮作用,有效銜接中高職教育與行業實際需求,使學生在完成教育后能夠順利過渡到下一階段。
3 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的保障
為確保模塊化課程體系在中高職教育中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開發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和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3.1 開發課程資源
開發課程資源是實施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基礎,旨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和高效的學習材料,包括教科書的編寫、實驗設備的更新和在線學習平臺的建設以及模擬軟件的開發。教科書的編寫方面,高校需要整合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術進步,確保內容的前瞻性和實用性。教科書應涵蓋基礎理論、實際操作指南及案例分析,且每個章節后應有自測題和實踐任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材應詳細介紹最新的汽車電子系統、混合動力技術和智能診斷工具的使用,以及基于最新環保標準的維修實踐。
在線學習平臺的建設方面,創建一個集視頻教學、互動討論和在線評估于一體的學習管理系統。平臺應支持多媒體內容,如教學視頻、3D 模擬和互動教程,以增強學習體驗。重要的是,該平臺還應具備跟蹤學生學習進度的功能,并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建議。
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課程內容,進行自我學習和復習。在模擬軟件的開發方面,高校可以開發涵蓋汽車檢測與維修各方面的綜合模擬軟件,使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各種汽車故障診斷和維修過程。軟件應包括現代汽車系統的詳細模擬,如混合動力系統、電子控制單元及其編程等。模擬軟件還需提供實時反饋和詳細的操作指南,幫助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學習正確的維修策略和技術。
3.2 改革教學模式
改革教學模式是模塊化課程體系成功實施的關鍵,要求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轉變為更加靈活和學生中心的教學策略,如采用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和協作學習等現代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以翻轉課堂為例,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學生首先需要在線上自主學習汽車底盤的基礎理論和構造,包括底盤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懸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等[5]。通過在線平臺,學生可以觀看關于底盤功能和各部件工作原理的教學視頻,閱讀相關的電子教材和研究案例分析。此部分內容還會詳細介紹各種底盤故障的診斷方法及典型維修案例,以及底盤部件的常見損耗和更換標準。在線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進入實體課堂之前,已經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初步的故障分析能力,為課堂上的深入討論和實踐操作做好充分準備。
在實體課堂中,學生將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討論,深入探討底盤系統的維護和故障處理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復雜的故障案例,討論不同故障的診斷過程和解決方案。學生需要運用線上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案例,提出自己的維修建議和改進措施。此外,討論還可以包括最新的底盤技術更新,如電動汽車的底盤結構特點和維護要求,以及如何應用新技術提升維修效率和質量。通過互動討論,學生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團隊協作和溝通技能。
課后,學生需要在實訓中心進行實際的底盤維修操作。包括對汽車底盤進行拆卸、檢測、故障診斷、部件更換和系統調試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使用專業的維修工具和診斷設備,學生將應用課堂上討論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修復底盤系統中的具體問題。例如,學生可能需要實際更換磨損的懸掛系統零件,或是調整轉向系統來確保車輛的正常運行。此外,學生還將記錄維修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結果,進行故障分析和總結,以此加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鍛煉學生的技術文檔編寫能力和綜合評估能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詳細分析“1+X”證書制度在中高職教育銜接中的應用,成功構建了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模塊、“X”三大專業模塊(通識教育課程、綜合提升模塊、拓展模塊),系統地覆蓋了從基礎知識到高級技能的全方位教育需求。通過開發全面的課程資源和改革教學模式,本課程體系不僅提升了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也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1+X”證書制度的進一步推廣和實施,期待該模塊化課程體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技能提升和就業競爭力,為汽車行業培養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曾耀華.1+X 證書制度背景下汽車維修專業群模塊化課程建設路徑探索[J]. 教師,2024(06):126-128.
[2] 何建林.1+X 證書制度下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改革[J].汽車測試報告,2024(01):116-118.
[3] 付學敏, 王普, 蔡偉, 等. 基于“1+X”證書制度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證融通建設研究[J]. 時代汽車,2022(06):58-59.
[4] 范祖慶, 彭桂枝. 基于“1+X”證書制度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課程模塊化設置研究[J]. 冶金管理,2021(13):183-184.
[5] 王毅. 基于1+X 證書制度的課程模塊化構建與實施研究——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 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06):31-33.
作者簡介:
賈琪,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高職銜接背景下的汽修教學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