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夢穎
英語群文融合閱讀,可以充實英語課堂的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他們的閱讀感受。在實施群文閱讀時,教師不僅要注重英語課程的工具性,更要突出它的人文屬性,從而使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得到切實的實現。
一、單元分析
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主要圍繞“朋友”這個話題開展各項活動,所涉及的日常交際項目有介紹、告別等,以“介紹自己的朋友”為重點內容。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以活動支撐課堂。把每一項教學目標看成本課時的主要任務,精心設計,巧妙鋪墊,在教師示范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歸納語言知識,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1.本單元以“My friends”為主題,引導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朋友的姓名。
2.能聽懂、會說、會讀Hes my friend. Shes my friend. Goodbye.
3.能聽懂、會說、會讀my,friend,she,shes=she is,he,hes=he is ,too,this,is,sister.
4.會唱Goodbye.
二、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聽懂、會讀、會說Goodbye。
2.能初步聽懂并且會讀、會說Hes/Shes。
3.能初步聽懂、會讀、會說單詞friend,并且能明白其復數形式是friends。
4.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
三、教學理念
小學英語的學習是一個由“習”向“得”的過程,它是由簡單的知識累積而成的口頭表達,最后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情感交流的一種有效途徑。根據學情,這門課程的教學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和科技手段,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其具有趣味性、互動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句型與日常用語:Hes/Shes...和Goodbye。
2.詞匯:my,friend,she,he,is。
教學難點:
she,shes=she is,he,hes=he is以及friend的讀音和用法。
五、實施步驟
“Story time”是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一個重要特色板塊。它是一個集聽、說、讀、寫于一體的板塊,對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應用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英語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次群文閱讀的教學中,選擇的教學材料具體包括Unit 3 My friend之Story time板塊、繪本My Friend(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繪本My Friend(海尼曼分級閱讀系列)、繪本My Friends (Taro Gomi)和繪本What is A Friend?(迪士尼閱讀冒險系列)。
(一)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創設出符合現實生活的情景,激發他們原本的認識,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構建,讓他們在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表現,從而培養學習能力。以有趣的方式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一首符合主題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融入課堂的主題中,同時也可以進行新的學習。
Step 1. Revision/Warm-up
Greetings
T: Hello,everyone!Im your new teacher,Miss Yan. Lets be good friends,OK?Boys and girls,follow me. Friends,friends,good friends!(拍手并與學生擊掌)教師通過自我介紹和 Greeting與學生交朋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帶領全班學生揮揮手、拍拍手,活躍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學了 friends,明確了主題。
Step 2. Lets talk說一說你的朋友是誰
(? )is my friend.
Step 3. Lets chant
Friends,friends,1-2-3.
She is my friend. She is my friend.
He is my friend. He is my friend.
All my friends are here with me.
Step 4. Watch and answer
1.Whos Yang Lings friend?
2.Whos Mikes friend?
(二)強化問題引導,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淺顯問題,注重學生思維的精確性和靈活性。淺顯性問題是指學生能從文章的表面提取一些信息,從而對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1)T: Who is she?
S1:She is Yang Ling.
(2)S2: Who is he?
S3:He is Sam.
(3)S4: Who is she?
S5: She is Miss Li.
(教師讓學生看口型,準確發音,分男女生讀、小組讀。)
第二,設計隱含問題,突出思考的深度。隱含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通過文本的表面探索文章的精神實質,了解文章的特點,提高結構性思維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繪本故事,就可以從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回答問題。
(1)T: Who is he?
Ss: He is Monkey King.
(2)Pair work.
S1: Who is she?
S2: She is Snow White.
第三,通過對超越性問題的設計,使思想躍遷。所謂“超越性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刻、更廣泛的思考。例如,在學生對My friends的文章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把他們學到的知識聯系起來,對故事情節進行分析,引導他們從課文走進生活。
(1)Watch and think
T:Find out what 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are saying. When we say like this?
Ss: Goodbye.
S1:下課時說Goodbye.
S2:放學離開校園時,同學之間相互說Goodbye.
……
帶領學生齊讀,前后左右的學生相互說Goodbye,并做揮手動作。
(2)Read and find
Watch the cartoon again,Mike and Yang Ling是怎樣向父母介紹自己的朋友的?
S1: She is Yang Ling. She is my friend.
S2: He is Mike. He is my friend.
(三)依托學習活動,探究融合閱讀育人價值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誦讀實踐,通過群文誦讀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人文底蘊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情感態度及道德修養等方面。在本次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我選取了幾個friend主題的繪本故事,以friend為線索串聯。在詢問繪本故事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誦讀體會不同故事的主題思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綜合能力,實現人文素養的生成與培育。
While-reading
Look,guess and say.
T: We have many friends,and the animals have friends,too. Look! Who is she?
Ss: The little rabbit.
T: Can you guess?Who is her friend?
Ss: Maybe ...
T: Lets see!
(設計意圖:在交談中帶領學生自然進入故事,并通過探尋的方式逐步呈現故事中的人物,在一開始就點出“朋友”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同時在課件制作上使用探照燈的方式,讓故事人物的出場更具戲劇性,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他們產生興趣。而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提問,在推進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以friend為主題的融合創作,結合本單元的主題詞匯和重點句型,配合群文閱讀中的繪本故事,培養學生的審美眼光,使其具備初步的創作和鑒賞能力。
(四)做好教學評價,提升融合效果
教師在組織開展群文閱讀時,要重視評價機制的重要性。評價對于落實育人目標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評價考核時,教師要突出評價的全過程性,要結合英語課程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評價反饋對于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積極作用。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的評價需要立足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如在講解繪本故事時,引導學生先觀察繪本故事的封面,然后結合封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后再通過學習解決問題。為了檢驗是否真正達成融合閱讀的育人目標,教師可以設置本節課的學習評價表,具體分為淺層次評價和深層次評價兩大方面。淺層次評價主要讓學生把握×× is my friend 這一主題知識,深層次評價需要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的主題進行分析,如使用we ... together/I learn ... from my friend 等相關主題。
【Think and say 】
T: Wow!What a big turnip!Do you like the story?Who do you like best in the story?
S1: I like the rabbit best. Because she is very clever. She cant pull up the turnip,so she ask for help.
S2: I like the monkey best. Because he is very helpful.
(設計意圖:經過預測、驗證、跟讀、表演等一系列環節,學生已經對故事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師緊接著提問學生最喜歡的人物,通過問答的方式總結人物特征,逐漸揭開“朋友之間互幫互助”的主題意義,為學生提取語篇的主旨做好鋪墊。同時,在自由表達中讓學生的語言輸出變得更加豐富、自然而靈動,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滲透人文意識的有效培養,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言的自信心。)
在評價反饋時,教師也可以創新評價形式,組織學生結合Story time板塊內容進行故事排演,通過角色表演的形式為學生的聽、說、讀、寫提供更多機會,鼓勵學生更深入地實現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例如,教師可以在本節課中選取幾個繪本故事,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挑選一本小組喜歡的繪本進行演繹。同時,教師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打分,在評價內容上,要考查學生表演節目時發音是否標準,是否配合了動作、表情,肢體表演是否豐富。為了填補教材中的語言空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行創作臺詞內容。這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有理有據地評價的意識。
1.Make a title.
T: Now can you make a title for the story?
Ss: Pull up a turnip/Friends help friends ...
2.Make a new ending and act it out.
Encourage Ss to make a new ending to the story and act it out.
(設計意圖:教師鼓勵學生給故事取一個標題,然后再編一個結尾。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為學生對故事的理解以及欣賞的角度有很多種,這樣的活動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故事不再停留在表面。)
在課程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朋友為主題制作相關的繪本故事或者手抄報,然后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評選出本次課堂作品中的最佳文案獎、最佳設計獎、最佳表演獎等。總之,教師教學中應通過綜合育人和閱讀成果的遷移,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潘家小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