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畢昌萍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是馬克思消費理論與當前中國實際結合形成的理論成果。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需要系統把握其生成邏輯、科學內涵與實踐價值。就生成邏輯而言,對馬克思恩格斯消費理念的繼承發展構成其理論邏輯的起點和沿革,對中國共產黨人消費文明思想的傳承創新構成其歷史邏輯的脈絡主線,破解時代之問、實踐之需的路徑選擇構成其現實邏輯的鮮明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生態智慧構成其文化邏輯的深刻淵源。就科學內涵而言,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涵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特征,以綠色消費增進民生福祉的人本取向及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互補與平衡作為基本遵循。就實踐價值而言,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對推動綠色消費成為主流消費模式,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驅動力、構筑綠色發展新格局,推動以生態為基礎的社會整體綠色化、助力建設“美麗中國”,以及推動生產技術綠色化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綠色消費;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實踐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3851 (2024) 04-0136-09
The generative logic,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reen consumption concept
WANG Wei, BI Changping
(School of Marxism,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concept of green consumption represents a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that combines Marx′s theory of consumption with the current realities in China. To deeply comprehend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reen consumption concept, it is essential to systematically grasp its generative logic, scientific content, and practical value. In terms of its generative logic, the evolution of Marx and Engels′ consumption theories serv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ts theoretical logic,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thoughts among Chinese Communists form the main narrative of its historical logic, the path choices for addressing the questions of the era and meeting practical needs constitute the distinctive theme of its practical logic, and the ecological wisdom found in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ributes to the profound roots of its cultural logic. Regarding its scientific cont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reen consumption concept encapsulates the core characteristic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t also emphasizes a human-centered approach, where green consumption enhances people′s well-being. Moreover, it underscor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mplementarity and balance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sumption. In terms of its practical valu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reen consumption concept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driving green consumption toward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consumption pattern to provide impetus for supply-side reforms and construct a new framework for green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overall greening of society based on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and propel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wards eco-friendliness and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dual carbon" goals.
Key words:Xi Jinping; green consumption; generative logic; scientific connotation; practical value
新時代,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已然成為美麗中國的主色調,綠色消費模式成為助推生態文明建設邁進新征程、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倡導綠色消費”,實質上是從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均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系列“綠色行為”,以此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綠色化”轉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須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宏大格局和廣闊愿景,推動形成全民踐行綠色消費的社會新風尚。
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界主要聚焦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消費的重要論述及實踐研究[2]、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思想背景下的綠色消費[3]、用新發展理念來闡述習近平總書記消費思想[4],以及中國共產黨關于消費經濟以及綠色消費的重要論述[5-7]。總體而言,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的相關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如研究內容上,相關研究多側重于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論述,鮮少解讀綠色消費理念的科學內涵;研究視角上,多傾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思想為契入點,囿于綠色發展時代背景下闡述綠色發展和綠色消費的關系,研究視角相對單一;理論價值上,多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綠色消費有利于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實踐價值的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實施路徑上,多側重從宏觀層面探究新時代綠色消費的痛點及發展路徑,且不夠深入和具體。鑒于此,本文嘗試以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生發理路為主線,緊扣消費觀念的綠色化這一核心內容,深入剖析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及其實踐價值,以此深化當代中國的綠色消費理論,促進我國綠色消費實踐的發展。
一、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生成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產生與發展,具有鮮明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與文化邏輯。
(一)理論邏輯:對馬克思恩格斯消費理念的繼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既強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自然的保護,又重視人的主觀作用的發揮,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消費理論蘊含著消費引導生產、適度消費、生態保護思想和消費促進人的發展等觀念,為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消費理論的最新成果。
首先,馬克思強調消費與生產的內在統一性。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闡釋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關系,指出“生產是消費;消費是生產;消費的生產,生產的消費”[8]。在馬克思看來,消費與生產具有同一性、相互依存性,從而揭示了“消費也是生產”的本質。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進一步論述消費與生產之間的同一性,明確提出消費和生產是直接同一、同等重要的,且在一定的條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轉換、相互創造。他指出,消費與生產“每一方都為對方提供對象,生產為消費提供外在的對象,消費為生產提供想象的對象”[8]。顯然,馬克思主義消費理論認為,消費與生產相輔相成,且在社會經濟運行中消費與生產同等重要。
其次,馬克思深刻揭示了消費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系。消費作為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實踐形式之一,實施消費行為必須要考慮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踐行環境友好型消費理念。恩格斯指出,人類在實踐中“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的時候“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9]。另外,馬克思對循環可持續理念也進行了相關闡釋:“教人們把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的廢料投回到再生產過程的循環中去。”[10]馬克思強調,要合理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在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中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從而實現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綠色化。
最后,馬克思充分肯定消費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積極意義。馬克思認為,合理、適度的消費是促進人的發展、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重要推動力,而過度、奢侈的消費不僅對人類自身危害極大,也不利于社會發展。為此,馬克思強調,“僅僅供享受的、不活動的和供揮霍的財富的規定在于:享受這種財富的人,一方面,僅僅作為短暫的、恣意放縱的個人而行動,并且把別人的奴隸勞動、把他人的血汗看做自己的貪欲的虜獲物,所以他把人本身,因而也把自己本身看做可犧牲的無價值的存在物。”[11]233在馬克思看來,過度、不合理的消費不僅是對消費者本身的否定,是一種縱容個人的欲望、滿足自己虛榮心的任意行為,更是踐踏他人的價值,傷害他人的生存和發展,對人的身體底線和精神底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12]。關于此,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進一步揭示了工人悲慘的工作現狀,以及由此造成的身心傷害。他們指出,工人不僅在聒噪、緊湊、狹小的環境中超時工作,還住在骯臟、陰暗、悶熱的環境中。馬克思批判到:“人的這種腐化墮落,文明的陰溝,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11]225資本家無視工人長久的生存發展,把他們“工具化”,對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反過來,這種不利于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必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奢侈、過度、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影響社會秩序,不利于社會的公平正義。馬克思著重指出了不合理消費對人類發展的負面影響,要求消費應發揮促進人解放的積極作用,從而迎來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歷史邏輯:對中國共產黨人消費文明思想的傳承創新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其優良傳統就蘊含著“勤勞奮斗、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等生活理念,以及“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取之有度”的生態智慧和環保意識。上述理念雖然未具體談及“綠色消費”,但其實質上包括綠色消費的內涵。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消費思想的傳承與升華是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形成的歷史邏輯。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經濟水平落后、科學技術水平低下,加之受到戰爭破壞,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在此背景下,毛澤東同志于1955年提出“綠化中國”的目標。1973年又制定了我國首個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規定了工業“三廢”的硬性排放標準,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促進生態環境好轉。此外,毛澤東同志還強調“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3],要求保持戰爭時期低調、勤儉、艱苦的優良作風,對每一種資源都應當充分合理利用,切勿浪費,無不體現出勤儉節約的消費思想。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經濟飛速崛起,社會經歷巨變,與此同時,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導致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愈發凸顯。在此背景下,1983年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把保護環境確立為我國的基本國策。鄧小平同志對生態環境問題高度重視,提出“綠化祖國,造福后代”[14]21的理念,其后中央陸續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鄧小平同志在對歷史經驗教訓進行深刻總結的基礎上,以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出發點,富有遠見卓識地提出了重視消費的作用,強調消費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衡量各項工作成效的重要準則。同時,他堅決反對超前的過高消費,提倡適度消費[14]52。這里的適度消費是指既能兼顧社會經濟的發展,又能滿足消費者自身的消費需求。此外,鄧小平同志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強調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并重,既要重視物質消費,也不能忽視精神消費[15]。從鄧小平同志關于消費的言論可以看出,這個階段居民消費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消費,其內容不斷豐富,范圍不斷擴延,消費思想也得到進一步發展,為后面綠色消費理念的成型奠定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同時面臨更為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在此背景下,江澤民同志1996年在第四次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16],要求節約資源、認識自然并明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并且提出:“我們反對的是脫離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過高的消費”[17]。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由此,我國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利弊權衡態勢變得更加明確。
21世紀初期,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與城市化進程加快,進一步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基于此,2006年胡錦濤同志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型社會”的提出,表明胡錦濤同志在高度重視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上,創新了前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解讀,具有更為深刻的意蘊。同時,他提出:“在全社會倡導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倡導綠色消費等現代消費方式。”[18]胡錦濤同志在重視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倡導綠色消費,更加注重消費的綠色化、生態化。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邁上了新臺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19]。在消費環節,存在奢靡消費、攀比炫耀性消費等不良消費行為,過度重視物質消費而輕精神消費,使得部分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接踵而至。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多次呼吁提倡綠色消費,要求形成節約適度、環境友好、文明健康消費模式,批判資本主義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強調“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說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20],深刻揭示了生態與民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重要關聯。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強調“拒絕奢華和浪費”[21],要求“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1]。基于我國經濟、生態和社會等領域多元并茂、和諧發展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經濟社會發展中現實難題的基礎上,形成了富有創新性和科學性的消費理念。
(三)現實邏輯:是破解時代之問、實踐之需的路徑選擇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要揚棄西方資本主義“大量消費,大量浪費,大量生產”的消費理念和模式,秉持“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目標宗旨,倡導消費應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的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實現綠色發展轉型。
1.匡正消費理念:摒棄束縛人類發展的不良消費理念
綠色消費是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理性、科學的消費方式,它揚棄和超越資本主義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消費觀,與資本主義倡導和強調“自由”“個人”的消費方式形成對立[22]。目前,我國部分民眾在消費過程中存在過度消費、盲目消費、不健康消費等問題,這不僅不利于個人的身心發展,更不利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與和諧發展。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規避不良消費理念對人的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綠色消費理念為指導,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并將其推行為主流消費模式。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穩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23]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始終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價值旨趣,關注人的身心健康、生態生活需要,使消費在這個過程中“肯定”而非“否定”人的價值,從而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是一種更為理性、科學的消費觀,是建立在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之上,綜合國內國際視野,否定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合理消費和過度浪費行為,強調適度消費、反對浪費,注重人的精神性消費,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旨在通過消費主體的友好消費行為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促進社會健康發展,最終造福人類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社會本質的、可持續的消費觀。
2.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經濟高質量的關鍵之策
作為經濟穩定增長的驅動力,消費不僅能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還可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步入“消費主導型”初級階段,消費驅動成為現階段至關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動力[24]。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各個領域的貫徹,綠色消費已成為打造宜居環境、助推我國經濟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的重要途徑。當前,綠色消費的潛力尚未充分釋放,迫切需要倡導推廣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釋放綠色消費潛力,從而提升消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綠色消費成為一種“新風尚”,綠色消費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將會對生產的綠色轉型發揮重要的風向標作用,以此推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良性互動循環,進一步提高綠色生產的要求、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推動供給側“綠色”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從而實現社會整體發展的“提質”和“增綠”。
3.解鎖生態困局:提振生態質量的創新之舉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階段,面臨著工業發展和資源浪費帶來的大氣、土壤、水體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等多種生態環境問題。與此同時,過度消費、奢侈浪費等現象依然存在,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還未完全形成,加劇了資源環境瓶頸約束[25]。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生態環境問題,使生態重新煥發“綠色”生機,迫切需要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避免“唯發展論”,倡導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有利于緩解經濟領域和生態領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形成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綠色消費切入點為消費,要求進行環境友好型消費,再由消費引導生產,帶動各行各業實行綠色改革從而促使整個生態系統“綠色”平衡發展。綠色消費不僅成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還是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綠色”中國的必然選擇。
(四)文化邏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生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扎根于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中,中國傳統消費思想為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生成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土壤和人文底蘊。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尊重自然,注重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孟子》中的“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26]以及“仁民愛物”思想,揭示了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要愛護自然,依照自然規律辦事、取用有節,自然方能反饋以造福人類社會。儒家孔子言“禮,與其奢也,寧儉”[27],道家“知足之足常足矣”[28],均強調生活中要知足節儉,不要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杜絕浪費和奢侈的思想。《孟子集注》有載:“物,謂禽獸草木;愛,為取之有度,用之有節”[29],告誡人類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方能常保富足。無論是自然生長之物,還是人力創造之物都是有限度的,在使用中要有節有度。“惟儉養德,惟侈蕩心”強調節儉能修養品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奢侈則會敗壞心性,使人沉迷于物質享受。墨子提出“節儉則昌,淫佚則亡”的警示格言,強調勤儉才能更好治理國家,使國家繁榮昌盛。《荀子》“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30],更是直接強調人們在加強生產的同時要節約用度的生存之道。《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31],“道生萬物”這些觀念都強調人類與自然是一個整體,應和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自然無為、天地共生的生態智慧和勤儉節約、強本節用、知足常樂的環保生活理念,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事物可持續的發展。這些中華優秀傳統生態和生活觀念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二、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是基于反思傳統消費觀的利弊得失與危害提出的一種嶄新的消費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倡導人類在生活生產中自覺踐行健康適度、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從而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消費作為一種綠色、健康、科學的消費理念,它超越了局限在“生產”框架下的“消費”,承載著個人、社會、自然對“善”的訴求,旨在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具有豐富的內涵。
(一)核心特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強調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要和諧相處。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1],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再次凸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也著重突出了這一點,強調綠色消費不是為了環保而放棄或減少消費,更不是在經濟消費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制造出新的對立,而是堅持從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角度出發,倡導綠色消費方式,以綠色消費代替不合理消費方式,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從綠色消費本身來看,它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二是綠色消費需要綠色生產,促使供給側也實現綠色化。這兩個層面體現了從綠色消費到綠色生產領域的生態化轉向,排除了“大量消費、大量生產、大量排放”帶來的生態困境,體現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價值追求。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倡導推廣綠色消費。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32]396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公民個體的綠色消費意識的養成和綠色消費行為的踐行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強調了綠色消費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呼吁公民強化環境意識,踐行綠色消費,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雙贏共生。
(二)人本取向:以綠色消費增進民生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旨在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當代社會,人們追求的不僅限于物質層面的滿足,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提升,對美好環境的期待也日益增長。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現狀和人民實際需求的深刻洞察,是對人民期盼和需求的積極響應。
居民消費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相互促進。一方面,“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進社會消費預期,有利于擴大內需”[32]361-362,從而擴大綠色消費的需求;另一方面,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綠色消費需求后,可以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當前,黨中央在民生消費領域不斷深化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于綠色消費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產品方面,擴大綠色產品銷售,建立綠色產品多元化供給體系,豐富節能節水產品、資源再生產品、環境保護產品、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消費品生產,豐富人民的綠色產品選擇;能源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33],從而推動能源的“綠色化”;媒介方面,利用“互聯網+”促進綠色消費,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要素相融合,讓綠色消費呈現新的屬性,打破人們進行綠色消費的時空限制。由此可見,居民消費與民生福祉“不斷打通民生保障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路子”[32]362。
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不僅關注當前人們的消費需求,而且注重代內和代際的消費公平,致力于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的消費紅利。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承擔起對人民群眾和子孫后代的高度責任與使命,采取堅決行動解決相關問題。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文件推動綠色消費,使得綠色消費的頂層設計逐漸完善。2021年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2022年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國家的相關政策文件通過對綠色消費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旨在打造健康綠色、舒適安心、可持續的消費環境,來破解現存的資源、環境和消費問題,為人們構建優美的生態生活生產環境,確保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高,并為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積淀,提供可持續的消費紅利。可見,綠色消費始終以民生福祉為導向,不斷滿足民生之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三)基本遵循: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互補與平衡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34],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自然離不開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平衡與協調。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是促進物質和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手段。進入新時代,物質消費仍然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精神消費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中的綠色消費涵蓋了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但這兩者并非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具有內在統一性。一方面,物質消費為精神消費奠定基礎,物質消費為人們提供了日常所需的物質基礎,包括食品、衣物、住房等,人們普遍會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再進行精神消費;另一方面,精神消費為推進物質消費激發巨大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精神消費更側重于提升心靈的滿足感和內在幸福感,包括文化藝術、教育知識、休閑娛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35]可以看出,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現代化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精神生活和精神消費,做到精神富足。精神消費是豐富精神生活、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內在主動的需要,如果缺少或忽視相應的精神消費,人們的精神需要就無法得到滿足,精神素質自然無法提升,人們精神生活就會停滯不前,最終走向物質化、片面化。
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平衡有助于個體更全面地發展,但平衡不是平均,需要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理性選擇,根據自身需求和價值觀權衡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滿足。此外,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中的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關系不僅影響個人,還對社會文明與進步產生影響。平衡好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關系有助于構建消費文明社會,推動社會朝著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三、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實踐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對于推動綠色消費成為主流消費、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價值,是新時代構建綠色友好消費的行動指南,也為促進全球綠色消費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引領公眾消費觀念升級,推動綠色消費成主流消費模式
當前,我國正處于推進綠色消費的轉折期,人們的環保意識持續增強,但總體上呈現出“高認同,低踐行”的特點,綠色消費理念不能切實落到具體行動上,趨利化跡象依然明顯[36]。在實際生產生活中,不合乎綠色發展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依然存在,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和負面影響。面對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與綠色發展極不協調的問題,亟需從源頭上徹底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糾正人們不合理的消費行為。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當前發展難題,指出:“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和環保意識,使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37]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指示了一條從“認知”層面到“行為”層面,兼顧“發展、消費與生活”的綠色實踐路徑。這就要求,作為消費主體的人民要自覺掀起綠色消費浪潮,在消費選擇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為指導,選擇綠色、環保、低碳的消費產品;在消費行為中,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而非一味地追求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同時,要在全社會宣傳推廣綠色消費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發展價值,使其成為主流消費模式以及引領新時代消費的“指南針”。
(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驅動力,從而構筑綠色發展新格局
“綠色”是新發展理念的要素之一,綠色不僅是生態底色,也是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底色。要促進綠色轉型、實現社會“綠色化”,綠色消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綠色消費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促進傳統發展模式實現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聚焦消費,同時將生態文明理念和共享理念融入消費領域,旨在通過消費的“全民綠色化”,推動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在此過程中,綠色消費通過促進消費升級、生產技術更新、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從而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社會發展模式轉型升級。說到底,構筑綠色發展新格局關鍵在于生產技術的“綠色化”,也就是說通過節能、減排、綠色、清潔等生產技術引領制造生產,使整個社會生產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實現綠色轉型。顯然,綠色發展和綠色消費的核心理念具有一致性。綠色消費必然能引導生產的綠色化發展,因為綠色消費要求“消費”按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合理利用資源,以簡約、高效、綠色的方式進行,再由消費活動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人自身的發展效益輻射和引導生產等其他領域高質量發展,實現部分引領全局優化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綠色轉型。
誠然,這不僅要求公民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積極倡導綠色消費,而且要推動政策創新,鼓勵企業進行綠色生產,供給綠色產品,打造集約化、綠色化的生產模式,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減少生產活動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負面影響,努力實現生產活動的綠色化,最終實現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
(三)推動以生態為基礎的社會整體綠色化,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2020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1]。在此基礎上繼續奮斗,“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兩個十五年”遠期規劃直接或間接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關聯,“美麗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配內涵之一,尤其是“第一個十五年”明確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界定為美麗中國目標實現的前置條件。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美麗中國建設的近期目標,指出未來5年的目標是“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1]。
美麗中國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美麗中國”是以綠色生態為底色,包含環境美、人美、社會美,達到整體美的系統概念。另外,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也十分明晰地將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與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緊密聯系在一起。綠色消費作為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橋梁,具有劃時代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綠色消費是推動生態良好發展、構建和諧的宜居環境以及實現綠色生產和制造的重要的驅動力。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要、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推動人們形成綠色環保共識和“消費—生態”文明觀念,繼而帶動社會各界參與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最后形成環境美、觀念美和社會美的“大美中國”。也就是說,綠色消費不僅能直接考慮到生態需要,促進生態良好,還間接通過消費引導生產、促進人的發展等其他方面來實現美麗中國目標。
(四)推動生產技術綠色化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當前,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氣候變化異常,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已演變為全球性難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38]。繼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1]然而,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目前我國是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國,對此需要承擔相應的大國責任并付出切實行動。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消費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意義。這就決定了推動傳統消費“綠色化”轉型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從消費端發力,推動消費綠色化,可以有效改變過去大規模消耗和排放的粗放式生產和消費方式,加快經濟結構不斷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與升級,實現對經濟效益、質量和可持續性發展多方面的兼顧,從而更好地實現碳減排和碳利用。當然,傳統消費的綠色化轉型必須基于技術和產業的綠色轉型與發展,即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在于,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綠色轉型,更新升級傳統生產消耗和排放方式,攻克綠色技術難題和加快綠色產業的結構調整。此外,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還需要平衡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各國訴求的多方需求,以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必須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助推綠色消費新風尚蔚然成風,這關乎中華民族的未來,它不僅能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綠色可持續的現代化道路提供重要的借鑒,而且能為發達國家解決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提供中國樣板,為解決全球生態問題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四、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基于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背景,牢牢抓住經濟領域和生態領域良性健康發展這一主線,緊密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層面,倡導消費者適度、理性消費,旨在促進公平、實現共享,是最終建成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消費風向引領。本文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科學內涵,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消費理念的生成邏輯,并剖析了在新發展階段背景下的實踐價值,但本文尚不能完整呈現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時代價值,有關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理論價值還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在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綠色消費理念的基礎上,在綠色消費漸成主流消費的背景下,推動綠色消費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多措并舉,全面探索,從需求端(消費者)、供給端(生產者)和頂層設計(政府)等方面提出促進綠色消費發展的實現路徑,從而推動綠色消費成為新時代的主流消費模式,進而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綠色消費模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陳嘯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消費的重要論述及實踐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2:36-65.
[3]秦書生,楊碩.習近平的綠色發展思想探析[J].理論學刊,2015(6):4-11.
[4]毛中根,謝遲.習近平關于消費經濟的重要論述:現實依據、理論基礎與主要內容[J].消費經濟,2019,35(3):3-11.
[5]黃娟,賀青春,高凌云.綠色消費: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的引擎: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關于綠色消費的重要論述[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1,28(4):93-96.
[6]曾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消費思想的歷史演進[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93-98.
[7]毛中根,賈宇云,葉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年居民消費:進程回顧、思想變遷與民生實踐[J].改革,2021(9):50-64.
[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43.
[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1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8.
[1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曾建平.馬克思恩格斯視野中的“消費—生態”悖論[J].桂海論叢,2014,30(6):4-8.
[1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1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16]王愛冬.試論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6(3):1-4.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107.
[18]胡錦濤.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更突出的戰略位置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N].人民日報,2006-12-27(001).
[19]本報評論員.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3-07-20(001).
[20]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53.
[21]習近平.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N].人民日報,2019-04-29(002).
[22]劉乃剛.習近平關于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論述研究[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5):40-48.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人民日報,2021-03-13(001).
[24]孫豪,曹肖燁.消費主導型經濟的演進邏輯、典型特征與政策取向[J].經濟學家,2023(6):24-35.
[25]國家十部委聯合提出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J].有色冶金節能,2016,32(3):1-3.
[26]孟子.孟子[M].鄭紅峰,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39.
[27]陳曉芬,徐儒宗.論語·大學·中庸[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5:28.
[28]黃克劍.老子疏解[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7:448.
[29]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7:194.
[30]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8:306.
[31]郭慶藩.莊子集釋[M].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3.
[3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再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31.
[34]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理論導報,2021(10):1.
[35]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共青團,2019(5):1-5.
[36]黃韞慧,楊璐.“雙碳”背景下的綠色消費轉型:動因、困境與路徑[J].江海學刊,2023(4):79-85.
[37]習近平.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N].人民日報,2010-04-11(001).
[38]陸婭楠.“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N].人民日報,2022-09-23(002).
(責任編輯:陳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