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忠



近年來,“雙減”政策在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部分,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也需要根據“雙減”政策進行優化。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闡述在“雙減”政策引領下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設計的基本流程。
要想優化作業設計,教師必須以充分了解教材、學情、單元教學目標為前提,來確定單元作業目標,從而設計單元作業內容。在英語課程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從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出發,以知識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減少作業量和提高作業質量為前提,設計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自主與合作的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英語作業。
一、教材分析
整個單元主要包含Main Scene、Section A、Section B和Section C四個部分。
Main Scene是對整個單元知識的預覽,主要通過對話呈現本單元主句型和詞匯,讓學生初步了解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內容,也可以作為整個單元最后的復習鞏固素材。
A部分主要包括Lets talk,Draw and say,Lets learn,Lets do,Letters and sounds五個環節,主要學習如何介紹他人,打招呼用語,四個顏色單詞和ABCD四個字母的字形、書寫及其在單詞里的發音。
B部分主要包括Lets talk,Lets play,Lets learn,Lets do,Start to read,Lets check 和 Lets sing七個環節,繼續學習打招呼用語和四個顏色單詞,并在找字母、閱讀判斷、連線等練習復習活動中鞏固知識,檢測學習效果。
C部分主要包含Story time環節,通過閱讀趣味插圖小故事,復習鞏固顏色單詞和打招呼用語,進一步復習已知擴展表達,為之后深入的文本閱讀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英語,經過前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互相問好、自我介紹、介紹別人等句型以及文具類的詞匯,他們對英語的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相對輕松地完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并完成相應的作業任務。
三、單元教學目標與作業目標
(一)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1)詞匯:能夠聽、說、認讀單詞:red,green,yellow,blue,black,brown,white,orange.
(2)句型結構:能夠聽懂、會說句型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This is ...Nice to meet you.
(3)字母與語音:能正確聽、說、讀、寫字母Aa,Bb,Cc,Dd并知道其在單詞中的發音。
2.應用能力
(1)能夠在真實或模擬的情景中運用句型Good morning和Good afternoon,向別人表示問候并回應別人的問候。
(2)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This is ...介紹他人。
(3)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Nice to meet you 表達初次相識或被人介紹而相識時相互間的問候。
3.創新能力
(1)學會主動問候他人,向他人介紹朋友。
(2)了解彩虹顏色的組成,認識世界的多彩。
(二)單元作業目標
四、作業優化設計原則
作業優化設計總的原則是要體現“輕負高效”。減少作業量是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關鍵。過去,小學英語作業往往存在過多的機械性練習,使得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反復書寫和填空上,無法真正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1.主題鮮明,在大情景下開展課時作業設計。
2.作業形式上避免機械重復性作業,聽說讀寫,興趣引導。
3.作業內容要清晰、明確,可操作性強。
4.作業評價要具體客觀,多角度評價,發揮育人功能。
五、作業優化設計流程
六、單元教學作業設計
小學英語作業是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運用的過程,是對學生就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評價形式,是對英語語言的實踐過程,所以,在設計英語作業時不能僅從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方面入手,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思維品質的鍛煉與文化意識的培育。因此,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通過鞏固基礎、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維作業的設計,能夠使學生自主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效率和增加學習語言的興趣。以下將通過幾個作業設計的具體案例加以說明。
(一)基礎鞏固型(必做)
第1課時和第4課時課程類型為對話課和語音課,在設計課時作業時,基礎鞏固作業都是聽原文并跟讀。
【作業名稱】小小朗讀者
【作業要求】
1.聽讀課本原文對話,理解對話意思,模仿語音語調,跟讀課文3遍。
2.試著大聲朗讀對話,至少讀2遍。
基礎鞏固型作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掌握,第2課時和第5課時為詞匯課,基礎作業可設計為單詞的書寫、跟讀,意在提高單詞認讀能力,強化書寫能力,夯實基礎,加深記憶。
【評價機制】
(設計意圖:三年級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布置聽原音模仿跟讀、單詞書寫等形式的作業,意在打牢英語學習基礎,養成語言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孩子們敢于開口說英語的自信心,并能夠規范書寫單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并逐步提高。)
(二)能力提升型(必做)
本單元中第2課時為詞匯課,教師在設計能力提升型課時作業時,以鞏固本單元所學詞匯為目標。
【作業名稱】游戲小玩家(東南西北)
【作業要求】
1.準備材料制作東西南北折紙。
2.在折紙四個角落里寫上顏色red,yellow,green,blue,在顏色對應的下方左右兩邊,涂上對應色和其他隨機三種顏色中的一種。
3.讓對方選擇一種顏色,說:Show me green(red,yellow,blue).
4.對方選好顏色后,手指伸進紙下面撐開,邊說red,yellow,green,blue,讓對方喊stop,向對方展示對應涂的顏色,如紅色,對方看到顏色,并說I see red.得1分,若不是對應顏色則不得分,得分高者獲得游戲小玩家稱號。
對話課、語音課等教師可以根據教授內容,設置不同的作業,可以給視頻配音,也可以介紹自己的家人或者喜歡的同學、教師等。
【評價機制】
(設計意圖:拓展性作業的設計形式多樣,可以是游戲形式,也可以是生活情景的模擬或重現,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注重拓展和延伸,為學生走進生活場景提供可能。)
(三)思維拓展型(選做)
在第2課時進行顏色的詞匯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作業設計讓學生搜集課本以外的顏色單詞。
【作業名稱】小小觀察員
【作業要求】世界是五彩斑斕的,生活中除了常見的紅色、黃色,還有很多種顏色,請你在身邊尋找不同的顏色并與同伴分享,用Its? red...進行表達。
【評價機制】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顏色”,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認識并說出常見的顏色,能夠觀察、發現生活中不同顏色的事物,并能嘗試表達自己對顏色的喜好。此類題型的設計,除了英語知識的拓展外,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并進行思維的發散訓練。本題中,通過顏色的探尋,增加了對植物的認識與了解,使學生在樂學、趣學的氛圍中認識顏色,主動用英語表達,并將英語與自然學科相結合,實現了學科的融合。)
七、作業設計反思
1.立足單元:課時作業的設計要充分體現單元課程內容的整體性、連貫性,圍繞單元主題和單元學習目標展開設計,單元綜合作業充分體現單元話題、語言、知識、能力的綜合應用。
2.關聯目標:建立作業目標和學習目標的關聯,以目標明確的作業設計保證達成單元學習目標。
3.區分類型:既體現作業形式的豐富多樣,又體現認知水平的遞進發展,設計螺旋上升式單元作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分層設置,以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4.作業評價多元化:結合自評、互評、師評、面評、創意評語、作業墻、視頻展播點等形式給學生及時、恰當、有效的引導與輔助。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需要減少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可以結合具體生活情境以及電子作業的方式進行布置。這樣的優化將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英語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崇文實驗學校)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