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普濟寺御碑亭,作為一處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建筑,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與變遷。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其結構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是角梁部分,作為支撐亭頂的關鍵構件,其穩定性與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御碑亭的整體結構。因此,對普濟寺御碑亭角梁外加固進行調查,有利于對古建筑本體的保護,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在修繕過程中,角梁作為支撐御碑亭屋頂的重要構件,其穩定性和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對角梁外加固成了此次工程的核心任務。該類加固技術不僅需要對古建筑的結構特點和受力機制有深入了解,還需要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探索出適用于古建筑的加固方法。
在該背景下,文章以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為對象,對角梁外加固技術進行深入解析,通過分析角梁的結構特點和受損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加固方案,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角梁加固過程中的受力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確保加固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御碑亭角梁保護刻不容緩
普濟寺御碑亭,因亭內立有雍正皇帝御筆石碑而名揚四海,坐落于照壁之北,海印池之南,普濟寺的中軸線上,環境優雅,綠樹環繞。此亭建筑坐北朝南,主體布局呈矩形,采用重檐木結構歇山式造型,外側由磚墻圍護,內部則四面開敞。亭內天花板采用棋盤格設計,屋面覆蓋琉璃瓦,額枋之上飾以精美的旋子彩畫。御碑亭的出檐設計獨特,角部構件外挑尺寸較大,承重負擔重,老角梁外拽主要依靠角科斗栱支撐,連接方式導致角部牢固度遜于正身。加上屋面戧脊局部開裂,雨水滲漏導致角部構件易受潮濕影響,出現糟朽、彎垂及翼角下沉等問題,甚至局部壓裂,這些狀況共同導致了東南、東北、西北角的翼角明顯下垂,與之相連的檁枋構件也因此彎垂、脫榫位移,加劇了整體結構的變形。御碑亭角梁現狀如圖1所示。
根據圖1可以看出,御碑亭多數角梁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垂,以及位移情況,因此,對御碑亭的角梁修繕工作已迫在眉睫,亟待展開。
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角梁保護
拆除角梁外附著物。在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文章針對角梁的結構特點,在加固前拆除角梁外的附著物。即先對御碑亭及其周邊環境進行詳細調查,了解附著物的種類、位置、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方式,定位和標記需要拆除的附著物,評估拆除工作的難度和可能遇到的風險,制定拆除方案和安全措施,在拆除區域周圍搭建圍擋并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在確保整體穩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承重墻的布置和區域長度,將御碑亭劃分為不同區域,采用交叉間隔的方式進行拆除。在拆除過程中,對與角梁緊密連接的構件,采用專業工具對角梁外的附著物進行分條修繕,由專業人員進行人工拆卸。如果附著物與主體結構通過螺絲或釘子連接,使用螺絲刀或扳手進行拆卸。對于較大或較堅固的附著物,通過人工仔細卸載。
拆除完成后,對御碑亭角梁進行臨時加固,利用圈梁作為支撐結構。在圈梁上,采用“十”字形槽鋼支撐法,通過設計槽鋼構件,提升御碑亭角梁的穩定性,同時臨時支撐接觸文物部位需加墊木板作為保護。臨時加固完成后,對加固效果進行檢查,保證加固后的角梁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選用角梁外加固材料。在對御碑亭角梁外附著物進行拆除與臨時加固后,選擇角梁外加固所用的材料。即根據工程加固需求,選擇合適的加固材料類型。常見的加固材料包括鋼材、碳纖維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等。鋼材強度高、韌性好,適用于承受較大荷載的場合;碳纖維復合材料和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則具有輕質、高強、耐腐蝕等優點,適用于對重量敏感或環境惡劣的場合。
在選擇加固材料時,還考慮了與角梁原有材料的相容性,以及材料的耐久性,避免產生化學反應或導致結構破壞。隨著新型材料在木構建筑加固與修復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在本次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為確保角梁外加固效果與工程質量的卓越性,最終選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FRP)作為主要加固材料。FRP以其出色的增強性能成為此次理想的加固材料,將FRP粘貼在御碑亭角梁底部,粘貼方式如圖2所示。
FRP的粘貼主要依賴于其與御碑亭結構表面的緊密貼合,通過專用粘結劑實現牢固連接,通過圖2的粘貼方式可確保加固效果的最大化。基于此,選擇FRP作為加固材料,以為御碑亭的角梁外加固施工提供穩定保障。
結合多種技術進行角梁外加固。對于角梁而言,由于長期承受荷載并受到雨水侵蝕,產生開裂現象,僅采用硬木楔緊的方式對結構變形的約束力較弱,可能無法達到預期加固效果。因此,文章計劃采用鐵箍加固與FRP加固方法的組合方案,通過多種線性技術的緊密結合,實現對角梁的強力外加固,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
當御碑亭角梁裂縫發展到較深層次或出現嚴重縱向裂縫時,利用鐵件將角梁外箍緊,通過鐵件的約束作用,增強構件的承載能力。但使用鐵箍進行加固時,鐵件會發生嚴重銹蝕,降低其約束效果,還可能對御碑亭的外觀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加固過程中,應注重防銹處理,確保加固效果持久而穩定。
在使用鐵箍加固的基礎上,對于角梁上出現的較大面積缺損和裂縫,采用同等材質的材料進行修補,并使用環氧樹脂進行壓力灌漿封閉,使裂縫被完全封閉。對于較小的裂縫,使用環氧樹脂膠進行表面涂抹封閉,若角梁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情況,也可使用環氧砂漿等找平材料進行填補。填補及使用FRP材料在角梁外粘貼完成后,進行一周至兩周的養護,使FRP與角梁緊密結合。養護期結束后,在FRP表面涂抹一層基底樹脂,進行面層材料的涂抹,美化外觀,并在表面涂刷耐火、防蟲涂料,為角梁結構提供全方位的保護。至此,完成了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角梁外加固技術設計。
御碑亭修繕保護實踐
施工準備。為驗證此次加固技術在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應用的可行性,進行施工驗證。組織一支由古建筑專家、結構工程師和施工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對御碑亭進行詳細的現場勘查和評估。通過對角梁、檁枋等關鍵構件的細致檢查,全面掌握御碑亭的結構狀況及損壞程度。根據勘查結果,對施工中需要用到的設備進行準備,設備準備情況如表1所示。
在施工材料的選擇上,嚴格遵循古建筑保護的原則,優先選用與原構件材質相近的材料,并對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確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對施工現場進行合理布置和規劃,設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標識和臨時設施,為施工人員的作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應用結果及分析。為驗證此次加固技術在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應用效果,按照設計部分與施工準備部分進行施工驗證,對加固后的角梁承載力進行匯總,整理數據如表2所示。
根據表2角梁加固前后承載力對比情況進行分析,從加固前后的承載力對比來看,各角梁的承載力均有了顯著的提升。角梁1的承載力從加固前的45kN提升到了加固后的78kN,角梁2的承載力從42kN提升到了72kN,角梁3的承載力從48kN提升到了85kN,角梁4的承載力從47kN提升到了80kN,角梁5的承載力從44kN提升到了75kN,表明所用加固技術對角梁承載能力的提升效果是顯著的。從承載力提升率的角度來看,各角梁的提升率均超過了70%,平均提升率達到了72.50%,進一步驗證了加固技術的高效性。通過本次施工,成功驗證了加固技術在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的應用效果,加固后的角梁承載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且提升效果穩定、均衡。
通過深入探索與實踐普濟寺御碑亭修繕工程中的角梁外加固技術,結合了古代建筑技藝與現代科技手段,探索出了一套適用于普濟寺御碑亭角梁加固的有效方案。通過加固技術的應用,角梁的承載能力與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御碑亭的整體結構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不僅為普濟寺御碑亭的修繕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也為今后類似古建筑的修繕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借鑒。未來,將繼續深入探索古建筑保護領域的相關技術與方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更多的力量。
(作者單位:浙江安地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