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瀚 王廣亨 肖麗麗(.隴東學院 甘肅 慶陽 745000;.北京師范大學慶陽實驗學校幼兒園 甘肅 慶陽 745000)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高校對于學生來說,對學生體育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科學的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在本質上是有很大差別,體育鍛煉側重于體育行為對身體的積極影響和精神的調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對身體和精神健康都有許多益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且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體育鍛煉內容豐富多彩,鍛煉方式方法靈活多變,是發展群眾體育的主要形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甚至未來,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態度、認知和喜好程度,都是高校體育工作研究的熱點問題,其目的是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鍛煉行為,有針對性地設計體育課程,為完善體育鍛煉活動,提高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程度,制定相關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以隴東學院1-4 年級的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與身體健康現狀為研究對象。
(1)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隴東學院1000 名1-4 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所采用的調查問卷已為前人所用,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體育鍛煉行為和身體健康等方面。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均由專業人員負責,本次共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000 份,收回問卷共計975 份,回收率為97.5%,有效問卷數量為963 份,有效率為98.76%,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達到90%以上,符合調查研究分析標準。
(2)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在開展調查研究前,通過中國知網(CNKI)、Web of Science、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百度學術等數據庫查閱了前人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獻資料,借助隴東學院圖書館、教育與體育學院體育圖書室閱讀了大量有關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及健康方面的書籍,為本研究順利開展提供了較為堅實、可靠的研究基礎。
(3)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利用EXCEL 辦公軟件、問卷星平臺對調查數據資料進行分類統計。
在調查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中,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如表1 所示,在調查的學生中,以增強體質為鍛煉目的的學生人數為702 人,占總人數的72.9%;保持良好的精神的學生為479 人,占49.74%;減肥的學生有383 人,占39.77%;娛樂353 人,占36.66%;習慣問題的學生為162人,占16.82%;保持體形的學生為334 人,占34.68%;其他為131 人,占13.6%。通過調查數據結果發現,隴東學院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主要動機是為了增強體質,其次是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減肥和娛樂身心。

表1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
如表2 所示,有637 人認為參與體育鍛煉非常重要,有226 人認為參與體育鍛煉重要,分別占比為66.15%和23.47%;而認為一般的有95 人,占比9.87%;此外僅僅只有5 人認為參與體育鍛煉不重要,占比0.51%。這一數據調查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有很好的價值認識,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需求及意愿較強烈,可見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并將體育鍛煉視為提高健康水平和學習效率、建立友誼的重要途徑。

表2 參與體育鍛煉的認識(n=963)
通過調查數據發現(如圖1),大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主要有羽毛球、籃球、跑步、乒乓球、足球等,大多數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以球類為主,而羽毛球和籃球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兩項體育運動項目,其中選擇羽毛球項目的學生為572人,選擇籃球運動項目的學生人數為418 人。其次跑步也是大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共有341 人,占總人數的35.41%。眾多學生喜愛羽毛球和籃球運動項目,不僅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且也符合我們學校目前的場地建設現狀,同時還能將體能鍛煉與休閑娛樂完美結合起來,長期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

圖1 大學生參與的運動項目
通過從表3 調查了解到,每次體能鍛煉時間小于0.5h 的學生有213 人,占總人數的22.12%;參與鍛煉時間在0.5-1h的學生有400 人,占總人數的41.54%;鍛煉時間在1-2 小時的學生有258 人,占總人數的26.79%;每次參與體能鍛煉時間在2h 以上的學生為92 人,占總人數的9.55%。通過調查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每次參與體能鍛煉的時間為0.5-1h左右,體能鍛煉時間較短,其鍛煉質量和水平受到很大限制,很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大學生雖然意識到體育鍛煉的積極意義,但體育參與的時間無法保證,因此,在大學生體能鍛煉時間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表3 大學生每次參與體能鍛煉的時間(n=963)
從大學生每周參與鍛煉的次數方面,調查數據顯示(如表4),每周參與1-2 次鍛煉的學生有322 人,占總人數33.44%;每周鍛煉2-3 次的學生有307 人,占總人數的31.88%;每周參與鍛煉5 次以上的學生有235 人,占總人數的24.4%;而幾乎不鍛煉的學生只有99 人,占總人數的10.28%。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并不高,每周體育鍛煉參與度較低,體育鍛煉時間不足是影響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同時也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表4 大學生每周參與鍛煉的次數(n=963)
調查顯示(如表5),有920人認為鍛煉身體對健康有幫助,占總人數的95.53%;有17 人覺得鍛煉身體對健康沒有幫助,占總人數的1.77%;剩下26 人不確定鍛煉身體是否對健康有幫助,占總人數的2.7%;這一數據說明絕大多數的學生對鍛煉身體有較高的意識,更好地反映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的身體健康。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增進健康,提高人體的抵抗能力。

表5 鍛煉身體對健康的幫助(n=963)
通過調查顯示(如圖2),有43%的大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改善,感冒有所減少;24%的學生認為可以控制體重,20%的學生認為睡眠質量得到了良好改善,同時對于女學生月經經期有一定幫助,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對皮膚有重要幫助,2%的學生認為血壓得到了調整。這和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相吻合,積極推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推動學生積極樂觀的有效途徑之一。

圖2 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程度
(1)運動負荷不夠。
身體素質的發展需要在高強度運動后的超量恢復中獲得,而隴東學院學生的鍛煉持續時間和頻率都不是很高,體育鍛煉強度的不足會引起后續的超量恢復,對各項身體素質的提高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2)項目選擇的局限性。
隴東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集中在體育課上接觸過多且較容易掌握的項目,以球類項目居多。學生對項目的選擇,也間接地說明現在的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烈,在體育運動中自覺抵抗難度系數較大的體育項目。而學校體育設施的落后是阻礙其進行體能鍛煉的主要原因,場地器材的不完善,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選擇具有局限性。
(3)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不同。
隴東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目的有著各自的特點,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促進自己身體健康發展、保持良好的精神、增強體質、減肥等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并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1)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尤為重要的是在改善大學生的綜合體質、睡眠質量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所以,大學要通過鼓勵措施動員更多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高質量地培養學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女大學生不僅肩負工作任務,還擔任著生育重責,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完成這些重要使命的關鍵所在,建議大學對于女性的健康應更加重視,為減緩我國低出生率作出重大貢獻。
(2)增加大學生體能鍛煉時間和運動次數。
長期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人體的抵抗能力。學生要對體育鍛煉有正確認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做到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體質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