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美國赤字對全球經濟構成
“重大風險”
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稱,美國的巨額財政赤字加劇了通脹,并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報告顯示,預計明年美國財政赤字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1%,是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的3倍多。分析指出,美國的國債收益率是全球資產價格的風向標。現在美國政府無節制地實施財政擴張,會進一步導致全球融資成本上升,從而引發全球的通脹壓力。如果美國利率“突然大幅上升”,將導致全球政府債券收益率飆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匯率波動。
美聯儲發布半年度金融穩定性報告
當地時間4月19日,美聯儲發布半年度金融穩定性報告,稱持續的通脹被視作金融穩定面臨的頭號風險。報告顯示,持續的通脹導致利率水平高于預期,貨幣政策立場比預期更加緊縮。報告也提及對沖基金的杠桿率至少創2013年以來新高、地緣政治問題、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等。美聯儲表示,雖然自上次報告發布以來,美國銀行業總體保持穩健和有彈性,但可獲得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的杠桿率增長到歷史高位,主要是由于最大型的對沖基金借款所致。
歐洲央行釋放降息信號
當地時間4月15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釋放降息信號,認為只要歐元區的通脹下行走勢沒有遭到沖擊脫離正軌,歐洲央行就接近降息。此前4月11日,歐洲央行發布公告稱,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將分別維持在4.50%、4.75%和4.00%不變。這是歐洲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第五次維持利率不變。歐洲央行在公告中表示,“若通脹動態、前景以及貨幣政策傳導強度等因素增強了實現中期通脹目標的信心,則適宜降低當前利率水平”。有評論認為,歐洲央行發出了迄今最明確的可能兩個月內開始降息的信號。
歐洲議會通過“財政紀律”
以限制赤字
當地時間4月23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穩定與增值公約》改革法案。法案仍堅持歐盟成員國年度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其GDP的3%,公共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但存在兩個重要變化:一是如果成員國債務占GDP的90%以上,將被要求平均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二是如果成員國的赤字超過 GDP的3%,則必須在增長期間將其削減至1.5%,并為困難的經濟狀況建立支出
緩沖。
法國計劃上調
2024年財政赤字目標
近日,據外媒報道,由于財政狀況快速惡化,法國財政部計劃將2024年的赤字目標上調至相當于GDP的5%~5.1%,高于原定的4.4%。法國2025年的赤字目標也將上調為4.1%,高于此前的3.7%。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INSEE)3月26日表示,2023年法國財政赤字占GDP的5.5%,超過了4.9%的目標。據報道,法國政府正在考慮進一步削減政府支出,新目標要求在2月宣布的100億歐元(約合108.5億美元)支出削減的基礎上,再削減100億歐元支出。
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未明確表態減少購買日本國債
當地時間4月26日,日本央行公布利率決議,維持利率不變,并在聲明中刪除了關于購買與之前相同數量國債的措辭。此次日本央行并未明確表態將減少購買日本政府債券。日本央行表示,2024財年物價風險偏向上行,價格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預計目前寬松的金融環境將繼續。日本央行將2024財年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預期中值從1月的2.4%調高至2.8%,但把2024財年GDP預期從1月的1.2%調低至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