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考試改革內容
教育部2024年3月20日公布的《關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就“深化考試內容改革”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考查融入試題,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的內容體系。注重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引導培養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優化試卷結構和試題形式,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可以預見,高考作文試題將緊密契合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貼近考生生活實際,鼓勵考生個性化表達;堅持價值引領,引導考生堅定理想信念、關注社會生活;考查高階思維品質,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依托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筆者下面就2024年高考作文的三個主要命題方向提出備考策略,供廣大考生借鑒:
一、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考查融入試題,這一方向是新增的、明確提出的,雖然在前幾年也有所體現,但沒有2024年這樣格外強調和凸顯??忌鷮@個方面的具體內容,要進行精心學習和領會??梢赃\用以下備考策略:
1.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技能。不管考題如何變化,材料作文寫作的流程、方法是相通的,因而,考生一定要熟練掌握材料作文的寫作方法和能力。
2.閱讀有關書籍和解讀文章。主要包括習近平總書記的文集、講話、報告,尤其是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有關省市代表團的講話,還有“兩會”后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重慶等地考察發表的講話與專家的解讀文章等,要深入了解相關內容。
3.做好相關專題的寫作訓練。如就相關的作文題進行針對性寫作,查漏補缺,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4.借鑒相關主題的優秀作文。如就本報的相關熱點預測導寫進行學習借鑒,從中汲取寫作營養,為我所用。
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的要素并非新的考查內容,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就是其中的代表,2023年北京卷作文題“續航”“亮相”以及新高考Ⅱ卷作文題“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等,都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內容。但是今年新提出了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的內容體系”,既然是體系,就說明考查的是一個“整體”,今后還會不斷延續和完善,需要考生引起重視。可以運用以下備考策略:
1.閱讀有關文件、書刊等。當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熱頻詞,更是國家教育的大政方針,所以,要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領會內涵,精準理解,從而使作文不至于跑偏。
2.進行針對性的寫作練習。考生只有親自實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進而揚長避短,將自身的全面發展成果融入到高考作文中。
三、對“好奇心、探究欲、問題意識、質疑精神、意志品質”等因素的考查
這一要求,在既往的高考作文中已現端倪,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題“好奇心與探索欲”引發考生對探索陌生世界與好奇心之間關系的思考,全國甲卷作文題“人·技術·時間”則關涉“問題意識、質疑精神、意志品質”等方面。可以運用以下備考策略:
1.緊扣課本有關單元寫作題目與要求,進行針對性、實效性的專項寫作訓練。
2.對于思辨類文題進行分類分析,熟悉這類文題擬題、選材、立意、布局等方面的技巧。
此外,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著重引導培養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優化試卷結構和試題形式,是在已有考試命題基礎上的“增強”“著重”與“優化”。考生只要做好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訓練,就能夠從容不迫地應對。
參悟命題邏輯與特征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要求:高考命題就是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科素養導向,強化“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多維考查模式,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素養”的轉變。近年來,高考在命題標準建設、命題內容改革、命題形式創新等方面無不體現了“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的“三線”邏輯,同時充分呈現出“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無任務,不立題”的典型特征。具體來說:
一、核心價值金線
是指圍繞立德樹人來考查考生的政治立場和思維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道德品質。如2021年全國甲卷作文題“可為與有為”,包蘊著當代青年“大有可為”和“應該有為”的潛在價值導向,考查考生如何處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發展關系方面的認知。寫作中應體現出感恩心、奮進心,把個體與時代融為一體,展示出“少年心事當拿云”的大氣魄、大情懷和正能量。
二、能力素養銀線
主要考查考生的學習掌握、實踐探索以及思維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題“好奇心和探索欲”引領考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審思個體生命與外在世界的關聯、個體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體現出對青年精神成長的關懷和引導。再如2022年浙江卷作文題“新時代浙江青年對你未來發展的啟示”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素材、思維、方法的能力,引導考生思考自己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肩負怎樣的家國情懷,應該有怎樣的生涯規劃和成長規劃等。
三、情境載體串聯線
是指通過設計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將其作為任務創設和基本知識能力運用考查的載體,實現對考生學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維方法的考查和選拔,著重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原理和思維發現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題“本手、妙手、俗手”,就設置了真實的情境,要求考生結合圍棋下法中“本手、妙手、俗手”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從圍棋下法出發,又不止于此,考量這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和有益啟示。這類試題,通過合理創設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促使考生主動思考,發現新問題、進行新解釋、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扒榫场币辉~在課程標準中出現34次,在高考評價體系中出現43次。對此,考生在備考時應格外關注。
四、問題導向,任務驅動
這是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和要求,也是衡量高考命題質量的重要標尺,同時還是課程標準、高考評價體系有關高考命題建議的關鍵指標。如2022年天津卷作文題“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就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指向尋常百姓生活,卻又融合了生活哲理和家國情懷,帶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忌梢詫懸淮渭彝サ墓澣請F聚,表達對親情、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可以寫一個家庭的變化,體現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可以寫“我”與家庭的溫馨故事,體現家人的守護、奉獻、擔當;可以寫家庭的社會責任與意義等。
一言以蔽之,2024年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高考作文命題將延續和堅守“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三條線索和“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的基本方向,突出對考生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優化試題的情境創設和呈現方式,進一步加大試題的開放性、探究性和應用性,積極引導考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