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
“邯鄲少年殺人事件”引爆輿情,了猶未了。施害者的惡毒和殘忍,顛覆了人們的理性認知,也突破了習見的霸凌樣態(tài),人性之惡,一至于斯!
痛定思痛,我們拿什么去治理去拯救這變態(tài)中的人性?唯有教育。人性教育不可或缺,人性成長豈容有失!
如何去喚醒生命的意識,重塑生命的認知?
生命是有尊嚴的。正是有了這尊嚴,弱小也不可聽任欺凌,苦難也不可輕言屈服,失敗也不可選擇頹廢。我們當學會去尊重生命的權利,敬畏生命的存在,進而在自由而全面的成長中綻放生命的美麗,啜飲生命的甘甜;生命是有溫度的,我們當學會感恩生命的饋贈,感知自然的潤澤,感懷他者的關愛,重建生命與生命的鏈接;生命也是有光澤的,我們當努力地理解生命的意義,發(fā)現生命的真諦,去激活生命中的能量,去驅散人性中的幽暗,在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成就中閃射最亮最美的生命之光。
只有自我的膨脹,罔顧他者的感受;只有施虐的快意,毫無悲憫的心情。這是霸凌者的典型情緒。如何去生發(fā)去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
自愛愛人。學習自我認知,體驗自身價值,生發(fā)成長自信,以己度人,心心相印,可以為他人提供更為豐厚的情緒價值。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化解紛雜的矛盾沖突,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織就共情關系的紐帶。賦能共情能力,還應創(chuàng)設既有情感溫度又有行為指引的成長環(huán)境,更多地關注兒童青少年長久的情感缺失,提供多方面的情感支持,更好地滿足他們個性化的情感需求。
許多霸凌者的極端行為,折射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現實:恣肆、泛濫的人性之惡,已經坍塌了良知的堤壩,擊穿了道德的底線。
而人性良知,公民道德,本是做人的底線倫理。
沒有底線的堅守,談何高遠的境界?我們當然需要在弘揚古圣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崇高情懷和偉大信念中立德樹人,凝心鑄魂。同時,還應注重在每一天嘈嘈切切的生活彈撥中,在每一種來來往往的社會奔波中,堅守自我良知的底線,錨定生命張揚的取向,尊重師長,孝敬父母,誠信做人,平等互助,關懷弱小,奉獻社會,等等,并以此去滋潤陽光剛健的生活情趣和文明面貌,去建設積極向上的生存樣態(tài)和發(fā)展愿景。
人性成長,當從生命意識、共情能力和公民道德的培養(yǎng)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