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


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增長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區還要快,但這是通過不斷增加的財政和貿易赤字來維持的。圖/IC
3月7日,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向國會發表了每年一度的國情咨文演講。這是拜登為爭取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連任的積極努力,他的對手是前任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拜登試圖消除人們對他年齡和體力的擔憂,展示美國的強大,呼吁繼續支持烏克蘭。演講后進行的調查顯示,62%的美國人給出了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
拜登在他的演講中曾六次提及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名字。十天后,普京以88%的選票連任俄羅斯總統。全球秩序不再團結,而是趨于分裂或極化——一個指標是黃金價格升至每盎司超過2222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更高的黃金價格意味著實際上的美元走弱。
與此同時,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股市指數也創下歷史新高,因為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暗示美聯儲利率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觸頂并可能降息。
美國確實從未感覺如此之好。2023年,美國股票總市值增加了10.2萬億美元。由于人工智能(AI)的蓬勃發展,僅英偉達一家公司的投資者財富去年就增加了1萬億美元。
2023年四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實現了3.2%的超速增長。相比之下,世界銀行在2024年1月的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全球增長預計連續第三年放緩,低至2.4%——遠低于2010年代3.1%的平均水平。”
換句話說,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增長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區還要快,但這是通過不斷增加的財政和貿易赤字來維持的,美國對世界的凈債務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雖然美國能夠通過更多的債務“鴉片”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中維持增長,但世界其他地區卻陷入低迷。
考慮到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在未來四年里可能繼續支出和債務狂潮,世界其他地區是否會繼續資助它的最大債務國?
在短期內,沒有什么替代品可以取代把資金投入美元。
歐洲經濟被烏克蘭迫近的災難所困,俄羅斯軍隊似乎占據了主動,因為他們在武器供應和人力占據優勢。由于北約,尤其是美國,無法承受烏克蘭的失敗,我們可以預料這場沖突將變得膠著,直到其中一方因透支崩潰而請求停火。即使特朗普贏得選舉,他可能希望與俄羅斯就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造成的傷害已經太深,未來幾十年里烏克蘭仍將成為歐洲復蘇的拖累。
太平洋這一側,我們將不會看到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中國將至少需要兩年到三年的時間來結構性地應對房地產危機。日本經濟將嘗試實現利率的正常化,日本工人正在逐漸老齡化,他們的實際收入在經歷多年的名義工資停滯和日元貶值后終于有望得到提升。如果油價繼續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下,中東石油生產國將無法獲得額外的出口收入或儲蓄,因為它們需要做出投資來改變就業結構,從而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依賴。從中期來看,指望美國繼續成為全球復蘇的唯一引擎是不現實的。
全球領導地位之爭的關鍵問題不僅是關于軍事或金融實力,還在于技術優勢以及持續創造財富的能力。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最近的一項的研究聲稱,“中國在ASPI追蹤的44項技術中有37項處于領先,涵蓋國防、太空、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能(AI)、先進材料和關鍵量子技術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領域。”
但正如一位敏銳的東亞論壇觀察員指出的,“盡管中國在2022年對全球研發支出的貢獻率達到27.5%,美國的貢獻率為35.6%,但美國的科技巨頭仍然主導著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和創新,如人工智能。”中國的科技公司還未能像美國科技巨頭那樣通過股市財富實現盈利。
許多中國商人承認,盡管美國在高科技方面領先,但他們在中等技術方面表現更佳,也就是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實力的能力。美國在眾多具有軍事用途的領域擁有更強的尖端技術,但正如俄烏沖突顯示的那樣,基本炮彈的生產仍然很重要。
因此,全球競爭取決于誰能將人工智能技術轉化為橫跨廣泛經濟領域的整體生產力。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在這方面領先,中國排名第二,而其他國家仍在努力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日常消費、生產和分配功能。發展中和貧困國家將繼續處在低技術水平,因為它們未能通過人工智能和基于知識的創新提升生產力。
換句話說,世界不僅因財富和收入差距產生分裂,還因數字化和知識應用差距的擴大而分裂,其中包括應用最佳知識來解決氣候變暖威脅的能力。
中美技術競賽是一個具有霸權成分的長征。但是,由于歷史受到多種結構力量和偶發事件的影響,21世紀的最終贏家可能不會是兩大領先者,而是當前還不處在雷達屏幕上的某一個。在這個具有諸多可能性的多元宇宙中,盡最大努力通過新技術來實現創新的人可能是真正的幸存者。
(翻譯:江瑋;編輯:袁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