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薇 謝興偉
摘? 要:蘇珊·桑塔格在《色情之想象》一文中對色情文學的藝術價值和地位給予了肯定,并且對與色情藝術相關的日常生活意識、死亡與生命意識及宗教迷戀等進行了描述。蘇珊·桑塔格的色情藝術觀最終指向的是藝術的自由表達與真實的藝術體驗,恢復藝術的生命力,是對事物本來面貌的再認識。同時,桑塔格的色情藝術觀也有其局限性。從蘇珊·桑塔格在《反對闡釋》一文中提出的藝術色情學出發對桑塔格的色情藝術觀進行深入探究,可以揭示出其色情藝術觀的美學內涵。
關鍵詞:蘇珊·桑塔格;色情藝術;藝術色情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遼寧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研究生教育學術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LNYJG2022478)研究成果。
一、桑塔格的藝術色情學的美學內涵
(一)藝術色情學與反對闡釋
20世紀60年代,蘇珊·桑塔格在《反對闡釋》中提出了“反對闡釋”的主張。從此,“反對闡釋”成為她身上一個鮮明的文化標簽。此后數年間,包括她的同名文集在內的多篇文章中均可以找到對這一主題的闡釋。盡管后來桑塔格對她早年的觀念有所反思,但反對闡釋依然是她最具代表性的觀點之一。
在《反對闡釋》一文的結尾,桑塔格提出了“為取代藝術闡釋學,我們需要一門藝術色情學”這一觀點。雖然桑塔格沒有對藝術色情學的含義做出詳細解釋,但總體而言,藝術色情學可以視為桑塔格反對闡釋觀念的延續和深化。“反對闡釋”這一口號反對的是一種陳舊的闡釋學,其批評對象是那種對于文本內容的過度解讀以及對事物背后意義的“侵犯性”的、“不虔敬”的挖掘。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反對闡釋并不是完全反對任何闡釋,而是反對一種忽視藝術的表面內容、深究表面之下“真正意義”的“文本轉換”,如馬克思和弗洛伊德式的闡釋等。在桑塔格看來,這種闡釋是忽視了藝術的感性表面,目的只是控制藝術。桑塔格的激進姿態與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氛圍密不可分,她強調感受力的作用并不是完全否定內容。正如在《三十年后……》中桑塔格所說的“……在那時,呼吁‘藝術的色情學,并不意味著要貶低批評智力的作用”[1]371。對藝術作品的內容的破壞性闡釋,不僅讓文本受到損害,也使得我們的感受力被遮蔽。在她看來,闡釋是智力對藝術、對世界的報復,藝術因此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成了內容的載體和道德說教的工具。而反對闡釋的藝術色情學就是要求回歸對于獨立的藝術自身的欣賞,強調要欣賞藝術作品的形式,恢復人們久已被壓抑的對藝術的直接的感受力。這種批評方法要求藝術的獨立性,拒絕藝術成為真理或道德的傳聲筒,肯定審美體驗的地位。“世界最終是一個審美現象”[1]33。
相對于闡釋,桑塔格提倡一種批評的透明原則。“如今,透明是藝術——也是批評——中最高、最具解放性的價值。透明是指體驗事物自身的那種明晰, 或體驗事物之本來面目的那種明晰。”[1]15這種批評方法要求藝術欣賞中感性體驗的復歸而反對單純在藝術內容上作過多解釋,將藝術變成“一個可用的物品”。這種“透明”就是削弱內容,接受藝術作品的獨立性。從這個意義上說,色情與之具有一種相似性,也就是直接的、身體性的感性體驗。藝術色情學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真實的回歸身體感覺的感性體驗。桑塔格的藝術色情學自反對闡釋的口號而起,最終指向的是藝術的自由表達與真實的藝術體驗,讓藝術獲得一種鮮活的生命力。
(二)風格、道德與色情
在《反對闡釋》中,蘇珊·桑塔格主要強調了藝術的形式的作用,倡導恢復對藝術的直接感性體驗。這也是藝術色情學對身體感官的直接感受力的內涵。在對風格的討論中桑塔格進一步討論了藝術的形式與內容及藝術與道德的關系問題,這也是與她的藝術色情學密切相關的觀念。在桑塔格看來,風格是作品的總體性的一種體現,是藝術家個人意志的表達。風格是藝術中的必然,是藝術家制造的非如此不可的幻覺。這種談論方式反對外表與內在、形式與內容的簡單二元對立。王爾德在《謊言的腐朽》中強調了藝術作品的形式的重要性,認為形式是藝術作品的精神所在。就像深刻影響了桑塔格的王爾德的觀點一樣,這種觀點認為表面與實質之間并不是分裂的。
桑塔格認為,一種把藝術作品當作一份“聲明”看待的批評觀念對藝術所表現的“現實”的態度值得懷疑,她認為藝術與道德相關而并不對立。奧爾特加·加塞特指出,對于大眾來說,審美快感是一種與他們的日常反應無法分離的心理狀態。人們在藝術中體驗的情感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件中的體驗沒有差別。他認為,只有藝術品不是真實的時候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也就是說對藝術品的情感應該與現實生活中的情感保持距離。桑塔格認為,奧爾特加的觀點太過站在文化精英立場,將藝術與生活現實的距離的作用看得過于重要。在桑塔格看來,藝術的功能包括對世界,也就是現實生活的超越,是栽培意志(即她所說的道德)使其面對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桑塔格不贊同奧爾特加的將審美與日常經驗分離的觀點,她仍然認為藝術與道德相關。“藝術中的道德愉悅以及藝術所起的道德功用,在于意識的智性滿足。”[1]28這種智性滿足也就是關于藝術帶來的審美體驗的滿足。桑塔格認為,道德是行為的一種“形式”,是意志方面的一般選擇,是人類意志的一種成就。在這個意義上,在藝術的審美體驗中就能夠使這種感受力和意識得以豐富和活躍。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與審美體驗之間就并不存在對立。桑塔格反對的是維護某種特定利益、讓藝術成為一份“聲明”的道德。由此,她為長期以來為被視為病態、道德墮落的色情藝術進行辯護。
桑塔格對色情藝術的評論也是她關于風格的觀念的體現。例如在《淫奴》一文中,桑塔格肯定了《淫奴》這部電影純粹的審美性。該片充滿了視覺材料,經常以非傳統的方式構成,她認為這部影片的樂趣只在于其畫面自身。同時可以看到,桑塔格對色情藝術的看法帶有一種享樂主義傾向。這與桑塔格對藝術的看法也是相同的,即藝術的目的是提供快感。“然而藝術并不激發性欲;或者,即便它激起了性欲,性欲也會在審美體驗的范圍內被平息下來。”[1]32雖然色情藝術可能提供了某種性快感,但是最終提供的仍然是審美體驗。色情藝術并不提供關于維護某些特定利益的道德的價值而首先是一種有著獨特形式、可以帶來豐富感受力的藝術自身。
桑塔格的風格論強調的依然是藝術的獨立性。“藝術不僅僅關于某物;它自身就是某物。一件藝術作品就是世界中的一個物,而不只是關于世界的一個文本或評論”[1]25。藝術首先是其自身而不僅僅是傳達某種思想或道德的載體,它總是比道德性的文章“多點什么”,也就是豐富人的感受力的作用。藝術的價值就在于以其獨特的形式豐富了我們的感受力,藝術是對不同環境下人的生存境況和體驗的探索。而色情藝術比一般藝術走得更遠,它往往探究的是人的一種極端體驗。
二、桑塔格的色情藝術觀
在《色情之想象》的開篇,桑塔格就指出了三種色情作品的定義——作為社會歷史中的一個部分的色情作品、作為心理學現象的色情作品和作為一種非主流卻有趣的形式或傳統的藝術作品。桑塔格所要討論的是第三種色情作品,具體來說即色情文學。
與藝術色情學的erotics一詞相比,《色情之想象》(The Pornographic Imagination)中的色情(pornography)的含義更接近淫穢,與性欲的關聯更緊密。在《色情之想象》一文中,桑塔格主要論述了她的色情文學觀,并提出了色情想象的概念。自古以來,色情作品便與病態和道德墮落聯系在一起。由于社會道德規范的規訓,色情往往是一個令人諱莫如深的禁忌。盡管人們對性的看法隨著時代發展有所變化,但漫長的中世紀基督教禁欲主義對西方造成的對性的認識的影響依然存在。在社會生活和藝術創作中,色情依然是敏感的話題。桑塔格認為色情作品的出現是由于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色情是人的原始欲望。將色情作品視為病態,這種拒絕的態度反而導致了色情藝術的涌現。
桑塔格認為色情藝術被認可的并不是那種虛偽的將在色情藝術中對色情的迷戀和日常生活的道德區別開的距離,而是色情藝術本身具有的特質。在桑塔格看來,色情文學所做的就是讓人性中純粹的性的特質被剖析。色情文學的價值就在于其中包含的對色情意識的迷戀中具有的特質。因此,與其它文學類型一樣,色情文學具有其獨特的意義。在桑塔格看來,色情作品之所以被排除在文學領域之外,在定義上主要來自四個獨立的論斷。她認為色情文學屬于文學的審美范疇,在于她主張的藝術與道德并不對立的觀念,也是在風格論中表達的對藝術風格形式作為藝術成其自身的要素的肯定。色情藝術中所展現的藝術的自由和尼采式的對生命的肯定是桑塔格所贊賞的。“誠然,我們必須在倫理與審美之間做出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如何選擇,我們最終都會發現:倫理與審美殊途同歸。只有在人生的大舞臺上,我們才能認識自己。”[2]151
桑塔格認為,作為文學主題的性迷戀與另一個主題有相似之處,即對宗教的迷戀。這里涉及色情、藝術與宗教之間的關系問題。如同桑塔格曾對西蒙娜·薇依的生活作出過的評價,認為盡管她獻身于磨難的生活不是熱愛生活的人所追求的,但是從對這種生活表示的敬意之中可以意識到我們的世界之中存在著的神秘。一則基督教神秘學格言這樣說道:“上帝是靈魂深處無法描述的嘆息。”正如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所說,上帝就是人異化的靈魂痛苦。色情藝術往往也是描繪痛苦的藝術。“西方的情愛崇拜是受難崇拜(受難被當作莊嚴的最崇高標志,如十字架意象)的一個組成部分”[1]57。巴塔耶認為,文學是宗教的游戲的延續,是宗教的主要繼承者。“文學尤其繼承了獻祭:這種對毀滅、迷失自己并從正面觀照死亡的憧憬,首先在宗教儀式中找到了滿足:宗教儀式在某種意義上是一部小說,一個以血淋淋的方式描繪的故事”[3]。在宗教和藝術中都含有對于生死與人類命運終極的沉思。色情藝術也是如此,能夠使人對人性、對生命有更深刻的思考。在桑塔格看來,藝術的作用就是讓人從自我的生命感受出發去發現并理解世界,從中探索獨特而真實的情感體驗,這是一種與宗教具有相似之處的直覺式的體驗。神學家保羅·蒂利希認為,藝術“是對遭遇……‘終極實在的表現”[4]。這一點與宗教是相同的。因此,“一個藝術家即使拒斥宗教也不可能逃避宗教,因為宗教就是終極地眷注的那種狀態。每一種樣式都鮮明地表現了某個人類群體和人類某個時期的終極眷注”[5]。雖然桑塔格認為《O的故事》中的宗教隱喻導致了對這部小說太過簡單的理解,但是宗教隱喻在這部作品中的意義是不可否認的。女主角O的思想和經歷可以說是一種關于受難的宗教隱喻,在她的經驗中就有著宗教的“失去自我”的體驗。
在色情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關系都成為色情的需要。桑塔格認為色情作品中的色情關系突破了現實的局限性而呈現多樣化的形式,其原因在于色情文學的結構。在她看來,各種非常規的、有時被視為病態的色情關系可以增加人物之間交流的可能性。這種觀念與她個人的情感經歷和坎普美學有著密切聯系。桑塔格的坎普美學同樣反對審美評價中的常規的好壞標準,打破性別特征固有的模式,贊賞除了嚴肅的高級文化之外的感受力,特別是關于邊緣群體偏離社會主流觀念的審美感受力。在越界的色情關系中,人們能夠獲得更多樣的審美體驗。“色情作品,作為人類想象的一種藝術或藝術生產形式,是威廉·詹姆斯稱為‘病態思想的表達。但是,詹姆斯在定義病態時提到,比起健康思想,它包括“范圍更廣的體驗”,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2]72
桑塔格還注意到了受到忽視的“色情作品中的感傷”。直到今天,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工業社會之中的生活對人們的感受力仍在造成難以修復的破壞。“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未能為人類永久的天賦——強烈的幻想迷戀——提供真正的排解,沒能滿足對于在注意力和嚴肅性上進行高度自我超越的模式的欲望,由此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創傷。”[2]71作為新感受力的一部分的色情想象力正是對這種使人的感受力僵化的社會氣氛的反抗。如何在色情文學中恢復感受力、實現對日常生活的超越的途徑,仍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三、結語
蘇珊·桑塔格的藝術色情學是她反對闡釋觀念的延續,這種藝術批評方法關注人對藝術的直接感受力,強調身體感覺,倡導感性復歸。當代藝術審美的特點主張突破原有的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界限,顛覆陳舊的審美等級秩序,消解傳統的藝術規范,桑塔格的藝術色情學和她的色情藝術觀即為這種審美趨勢的體現。蘇珊·桑塔格將色情文學納入文學藝術范疇之中進行觀察,欣賞的是色情藝術那種生命活力與對日常規則的超越,是其對人類更多樣性的生命體驗的探究。桑塔格的藝術色情學與她對色情藝術的態度一同指向的是藝術的自由表達,是對事物本來面貌的再認識。在色情文學藝術中能夠看到對人性的深刻探索,以一個獨特的視角觀察世界。在這些意義上,色情文學的意義要甚至更勝于傳統文學。而對于色情藝術可能帶來的道德問題,桑塔格的態度也是比較樂觀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蘇珊·桑塔格的討論只是局限于西方語境下的色情藝術,且批評范圍主要在文學領域,對其它地區和文化背景下的色情藝術仍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桑塔格.反對闡釋[M].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2]桑塔格.激進意志的樣式[M].何寧,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3]巴塔耶.色情史[M].劉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88.
[4]基維.美學指南[M].彭鋒,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284.
[5]蒂利希.文化神學[M].陳新權,王平,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87.
作者簡介:陳雪薇,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哲學。
通訊作者:謝興偉,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