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題分第玉卷和第域卷兩部分,第玉卷為選擇題,第域卷為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第玉卷選擇題(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含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糧食。下列有關糧食中化合物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B.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脂肪是良好的儲能物質
D.蛋白質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2.細胞中每種細胞器在功能上各有分工。下圖為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其中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不同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各異,但也存在相似之處。下列結構在所有細胞中都具有的是
A.細胞核
B.染色體
C.細胞膜
D.溶酶體
4.對農作物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現象。某生物實驗小組做了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實驗,主要步驟用下圖中①~⑥表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材料可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B.步驟②觀察細胞的初始狀態是沒有必要的
C.步驟④可觀察到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D.步驟⑥可觀察到細胞發生質壁分離
5.屠呦呦及其團隊提取出青蒿素,為世界抗瘧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下圖表示青蒿素在瘧原蟲細胞中的一種作用,據圖判斷Ca2+進入內質網腔的方式為
A.胞吞
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自由擴散
6.細胞呼吸原理在生活和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無氧條件下,利用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
B.在零下低溫和無氧環境中儲存水果,會延長保質期
C.乳酸菌無氧呼吸產生氣體,會導致酸奶出現脹袋現象
D.包扎傷口選用透氣的“創可貼”,會增強人體細胞的有氧呼吸
7.“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尾部細胞發光需要ATP驅動。下列能準確表示ATP結構簡式的是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8.細胞會經歷生長、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歷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
B.細胞分化只發生在胚胎時期
C.多細胞生物的細胞衰老就是個體衰老
D.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活動
9.某生物小組構建了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某時期的模型(如圖所示),該模型表示細胞中部分染色體數目和主要行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模型中有兩對同源染色體
B.模型細胞最可能是精細胞
C.模擬的細胞分裂方式為減數分裂
D.模擬了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
10.基因檢測是產前診斷的一種檢測手段。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時,從孕婦血液中分離出胎兒游離的DNA,測定其堿基序列進行遺傳病篩查。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胎兒DNA的堿基排列順序儲存著遺傳信息
B.胎兒DNA的堿基序列與父親或母親的不完全相同
C.基因檢測可避免胎兒各種遺傳病的發生
D.羊水檢查、B超檢查也是產前診斷的檢測手段
11. DNA雙螺旋結構的揭示,在生物學的發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下列有關雙鏈DNA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本骨架是堿基對
B.核糖是組成成分之一
C.堿基A與U配對
D.兩條鏈反向平行
12.生物學家常用果蠅作為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下圖為雌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示意圖(染色體上的橫線代表基因的位置)。圖中基因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的是
A. A/a與B/b
B. A/a與C/c
C. A/a與D/d
D. C/c與D/d
13.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是復雜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突變可能導致性狀改變
B.環境對生物體的性狀沒有影響
C.一個基因可影響多個性狀
D.一個性狀可受到多個基因影響
14.生物變異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生物變異不是來源于染色體變異的是
A.雄性蜜蜂
B.三倍體西瓜
C.四倍體番茄
D.抗倒伏抗條銹病小麥
15.生物進化過程復雜而漫長,生物進化理論在不斷修正和發展。下表中觀點與進化理論不對應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第域卷非選擇題(共40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含4小題,共40分。
16.(8分)“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田”,描述了晉祠水稻種植的盛景,這里在豐收季可收獲大量水稻。下圖是水稻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轉運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稻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2)光反應階段將水分解,產生并釋放的物質A為,參與暗反應階段的物質B為。
(3)我國古農書《齊民要術》中提到種植水稻等農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風”,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增大來提高農作物產量。
17.(12分)中心法則揭示了地球上千姿百態生物的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下圖為中心法則示意圖,①~⑤表示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過程①表示DNA復制,復制方式是(填“全保留”或“半保留”)復制。
(2)過程②表示轉錄,所需的酶是(填“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
(3)過程④表示,所需的原料是。
(4)圖中僅是RNA病毒能發生的過程有(填序號),其中需要逆轉錄酶的過程是(填序號)。
18.(10分)為探究淀粉酶的特性,某生物實驗小組用含有淀粉的瓊脂塊設計了4組實驗(如圖所示)。在區域A~D分別涂抹適量且等量的相應液體,適宜條件下保溫一段時間,滴加碘液處理后,用清水沖洗掉殘留碘液,最后觀察各區域的顏色。已知區域A呈現藍黑色,區域D呈現紅棕色(碘液顏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設置區域A的作用是。
(2)探究酶是否具有專一性,選擇區域和相互對照。
(3)與區域D的結果對比,若區域B呈現的顏色與區域A相同,則說明使淀粉酶失活。酶失活后,其空間結構是否已遭到破壞?(填“是”或“否”)。
19.(10分)“八年耕耘源于對科學的癡迷,一畦畦豌豆蘊藏著遺傳的秘密”,孟德爾通過實驗設計開辟了研究的新路,用數學統計揭示出遺傳的規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是。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提出采用的科學方法是(填“假說一演繹法”或“提出假說”)。
(2)下圖為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圖解,其中豌豆莖高度的顯性性狀是,統計F2中高莖與矮莖的性狀分離比接近。
(3)孟德爾根據實驗現象作出“生物體在形成配子時,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等解釋。之后又巧妙地設計測交實驗,驗證了他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