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來爽?阮長江?李鵬飛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改變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在優秀教材的建設方面努力突破困境,積極探索培育的新路徑。
關鍵詞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 優秀教材 現實困境 培育模式
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建設是鑄魂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表明了教材建設在國家教育事業中的重要位置,凸顯了教材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教材工作會議精神,教育部發布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完善教材管理體制、加大教材建設力度、全面提升教材治理水平,努力打造更多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堅實有力支撐。2021年全國教材工作會議暨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在京舉行。一批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被推選出來,在推進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優秀教材的培育關系著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凝聚著教學實踐的智慧,展現著教學改革的成果。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而言,教材的培育工作是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分析優秀教材的培育困境、探尋突破困境的突圍之路,是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實現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要求。
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培育的現實困境
第一,教材未充分體現立德育人價值導向。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因此,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環節,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必須融入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教材培育之中。然而,相較于其他類型教育的教材,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的立德樹人導向主要體現在思政教材和相關人文教材之中,其他課程的教材內容未充分體現。當下教材編寫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某大學在近三年編寫出版的教材中,僅有一部教材《管理信息系統》以專欄的形式展示了思政元素,即在每一章節的最后添加了思政內容引入點,但其融入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不夠充分。如何更有效地推進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與繼續教育教材的深入融合,實現教材育人的目標,值得進一步實踐探索。
第二,教材未充分融合數字化技術新模式。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指出,教育系統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有基礎、有能力、有優勢,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數字化發展是大勢所趨,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培育更要順勢而為。但是,當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立體化教材培育面臨著較多困境。首先,利用數字化技術的教材技術門檻較高,建設周期較長,開發難度較大,相關人才缺口也較為明顯,這就導致了教材的可重復利用率較低。其次,許多高校各自為政,無法實現立體化教材資源共享,使得優秀教材培育動力不足。當下大多數教材的形式主要是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包括配套的音視頻課件、PPT以及在線點播等傳統資源,同質化程度高,且沒有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教材數字化技術應用程度不高,無法呈現新形態數字化
教材。
第三,教材未充分深化產教融合。近年來,國家對產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其中要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產教融合。這一系列政策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產教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然而企業在參與學校專業課程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和教材開發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和資源不均現象。對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培育,企業普遍關注度不高、重視度不夠;產教融合政策執行效果不理想,未能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的協同作用。與此同時,高質量校企協作教材團隊仍然比較缺乏,無法有效提升教材的編寫水平。在校企聯合培養的相關教材建設中,產教融合主要集中在通識課和專業課中植入企業非學歷教育培訓優質課程,且僅停留在定制化層面,校企融合建設深度不夠,無法發揮教材培育的平臺和紐帶作用。
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培育的突圍之路
要扭轉當下優秀教材的培育困境,找到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建設的突圍之路,主要依靠三大模式轉變。
第一,教材理念由知識傳授向價值塑造模式轉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要明確立德樹人的辦學定位,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作為實現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內容,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內容的價值屬性。教材不應只將知識傳授作為目標,還要進一步融入價值塑造的內容,以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將重大思想和方法轉化為育人立意和價值導向,以思政作為精神內涵統領,融入教材內容,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塑造。
學校的《財務會計》教材獲評陜西省“十四五”首批職業教育規劃教材。該教材立足財務會計學知識體系,將課程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導相結合,形成教材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的協同效應,將課程思政貫穿在教材的各個章節,每個項目都編寫了思政目標,配套了思政案例。課程思政通過各個案例融入教學實施過程,教育學生嚴格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提升自身素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教材實現了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融合。同時,該課程也于2021年入選首批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第二,教材形態由單一化呈現向數字化模式轉變。2024年年初,國家教材委員會作出重要工作部署,提出加快推進教材數字化轉型,促進教材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人才培養需求。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培育,必然離不開紙質化教材與數字化資源由科技賦能向教材數字化轉型。基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較強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數字化教材可通過與學習平臺的貫通,讓學習者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實現學習軌跡、學習成果的全記錄。數字化轉型后的優秀教材將能夠適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多元化、多維度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匹配度高、實踐性強的系列化、多樣化服務。
學校繼續教育規劃教材《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就是這樣的數字化教材。該教材針對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打破傳統教材章節架構,以知識點模塊化、數字化融媒體形式呈現,適應成人學生實時學習、在職學習的需要。每個章節均包含“課程思政目標”“知識要點”和“知識脈絡圖”等模塊;案例貫穿整個數字化教材;以“10分鐘知識點”為獨立模塊錄制視頻,并以網址點播形式為學生配備數字化資源包,體現了可移動學習的“智慧教材”特色,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該教材獲2023年陜西省本科教育類(含繼續教育)優秀教材二等獎。
第三,教材編制由校企分離向校企共編模式轉變。校企協作共編教材體現了繼續教育以培養應用技術能力為主線,突出實踐教學核心地位。為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校企要將合作共編教材作為改革與建設的生命線,盡可能吸收對技術和生產現狀有充分了解的有關技術專家參與共編;在充分考慮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員特點和需求的基礎上,組建涵蓋學科專家、主編、主持教師、編輯以及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等人才的產學研協作教材共編團隊,形成多方共編之勢,突出教材實用性,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材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學校繼續教育規劃教材《計算機網絡》,是一部面向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工作手冊式教材,編者團隊除本校專業學院教師,還包括移動通信公司和導彈研究院的工程師。作為一門技術性課程,該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環節的配合學習,豐富、細化教材的實踐內容。為此,教材每章編寫了項目任務、實踐課堂訓練題以及任務完成的指標。該教材受教育部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阿里云領先技術的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建設”的支持,學生可以訪問在線網絡實驗平臺完成部分實驗任務。該教材入選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在推進教育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高校要科學統籌規劃,整合優質資源,構建涉及教材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團隊建設等多方協同推進機制;教材育人,數字賦能,校企合作,積極培育富有特質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提質強基。
【本文系西北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培育模式與路徑研究”(2023JGWZ14)、教育部學歷繼續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任務“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優秀教材培育模式與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
(李欣、來爽、阮長江,繼續教育學院;李鵬飛,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西北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周淼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