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全國各地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面貌,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些教師積極革新思路,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有機整合起來,力求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引領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受到感染、熏陶,樹立良好思想品質、道德素養,為未來成長發展指明正確方向。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基于新課程背景的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的整合建議進行探討,希望提供參考。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課程,其中包含了不少德育因子,在德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牢牢把握課程特征和學生學情,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元素,提高學生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情感和態度,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為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想實現與德育的有效整合,并真正發揮出效用,那么教師就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選擇德育滲透教育主題,這樣才能夠較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踴躍參與其中,助推活動穩步開展。如果滲透的德育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脫節,那么就不利于學生接受、理解,難以真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如,班上有部分學生在用水方面有些浪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播放部分地區嚴重缺水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認真觀看。在此基礎上,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開展主題為“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水”的演講活動。與傳統的說教式教育相比,這樣更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必要性,使節約用水的意識根植于學生內心,不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個別家庭教育漸漸出現重智輕德的趨向,不僅不利于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還可能會導致家庭關系日益緊張。教師要肩負起自身的職責,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力求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讓他們積極參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孩子攜起手來,重塑傳統美德。同時,家長耐心地參與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家長的關心、溫暖,強化親情,學會尊重、理解家長。教師要善于挖掘和開發家庭德育資源,有序實施德育工作。如,在父親節/母親節期間,可以鼓勵學生為父母做一件事情,可以制作賀卡,為父母送上祝福;也可以為父母做一頓飯,表達對父母的感謝……在參與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并沉淀感恩、孝順等美德。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形式豐富多樣,既可以在課堂展開,也可以在室外進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為學生搭建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讓他們感受進步、成功,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道德規范。如,將校園藝術節、文化節利用起來,開展具有德育氣息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閱讀各種書籍,開闊視野,增長涵養;鼓勵學生將自己閑置物品帶到學校,將其捐贈給偏遠地區的學生;開展演講比賽、評選閱讀之星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總而言之,德育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意義重大,教師要心中有數,迎合學生身心特征和發展需求,有意識地將德育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高尚精神、品質,塑造健全人格,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達到智育、德育均衡發展的效果。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市第十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