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細滿 張萌



摘 要:本文基于2014年、2017年、2021年“一帶一路”沿線46個國家的截面數據,從金融服務滲透性、金融服務可得性、金融服務效用性和數字化四個維度計算各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并探究與各國經濟增長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較高的國家與較低的國家之間差異較大,且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較高的國家中有很大比例是高收入國家;(2)數字普惠金融、城市人口比例能夠顯著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質量。基于此,本文對我國進一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以及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普惠金融;經濟增長質量;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索引:李細滿,張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普惠金融對其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J].中國商論,2024(08):-020.
中圖分類號:F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4(b)--06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至今已經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2017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中提到“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務網絡”,同時提到“我們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可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與國際清算銀行(BIS)聯合舉辦閉門會議,首次對數字普惠金融給出定義,認為數字普惠金融是指一切通過數字金融服務來促進普惠金融的行動。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由我國推動并參與制定《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一帶一路”沿線有相當一部分為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其落后的金融服務體系制約了自身經濟增長,這些國家的許多金融需求與數字普惠金融有著高度相似之處。然而,數字普惠金融在推進過程中仍受阻礙,其原因主要有部分國家科技水平較低、數字經濟發展較慢、金融意識不足等。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數字普惠金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一步推進。
伴隨數字經濟的不斷進步,數字普惠金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及其對經濟增長質量之間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1 文獻綜述
數字普惠金融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對普惠金融進一步創新發展的產物,打破了傳統普惠金融對地理位置和時間的限制,能夠幫助被傳統金融服務限制的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王剛貞等(2022)運用中國2011—2020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對我國東、西部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促進作用。李麥收等(2023)從小微企業創業的視角出發,認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顯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何文彬等(2023)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對共同富裕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具有正向的空間溢出效應。魯釗陽等(2023)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表現明顯。李林漢等(2022)通過2011—2019年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對實體經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固定資本投入低和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的程度也相對較高。翟仁祥等(2022)通過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數據和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顯著促進城市創業活動度,且具有顯著的異質性特征。由此可見,數字普惠金融能從多個方面促進經濟發展。
傳統普惠金融的測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經濟學家Sarma(2012)從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滲透度和金融產品使用程度三個維度來衡量普惠金融。李夢雨(2019)通過三個維度10個子指標來計算普惠金融指數,衡量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郭田勇等(2015)基于銀行服務視角,從滲透度、可及性和銀行信貸獲得性情況三個方面來構建普惠金融指數,發現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與國際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王婧等(2013)從供給和需求角度來劃分普惠金融中金融服務的范圍和使用兩個維度以及六個體現普惠金融狀況的指標,綜合評價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狀況。但就目前來看,學者們對于數字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研究較少,赫國勝等(2022)對Sarma的測度方式加以改進,主要是加入了數字化這一維度,從而達到能夠測算數字普惠金融的目的。
對于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普惠金融情況,王振宇(2019)總結了非洲數字普惠金融的情況,贊比亞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Zoona,旨在為農業部門中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提供快捷、安全的交易服務。肯尼亞的移動運營商safaricom推出M-PESA服務,能夠實現從簡單的存匯款服務到發工資、買保險等多項業務,極大地促進了肯尼亞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一帶一路”的提出促進了其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許多學者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與經濟之間的作用關系提出了觀點。李赟鵬(2021)通過分析2017—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的樣本數據,認為“一帶一路”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差距的擴大不利于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林春等(2020)測度了2011—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普惠金融距離指數,認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占比有短期和長期兩種不同效應。在短期內,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