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寶祥
〔摘? ? 要〕?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教育活動,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因素相互制約。改進教師未來的教,改進學生未來的學,最終要靠課堂教學評價的反饋,從而提升課堂教育的價值。教師在評價活動中起著很重要的調控作用。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認識要及時、正確、全面,將已有知識經驗與教學問題相關聯(lián),并能夠利用課堂教學問題的知識和經驗,解決課堂教學問題。
〔關鍵詞〕? 小學科學;評價;方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5? ? 037-039
教學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評價活動,是改進教與學方式的重要指標。正確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成長,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科學的課堂評價應該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衡量,并給予價值判斷,從而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體系,面對動態(tài)的學生發(fā)展情況,在課堂評價時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在實施中又應當注意什么?本文將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類型及方法兩個方面進行簡單探索。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類型
課堂教學活動是復雜的,評價的方法也多種多樣。2022年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標準不同,教學評價也呈現(xiàn)多樣的形態(tài)。
(一)評價標準分類
按照評價標準的不同,評價可以分為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
相對評價,是選取一個或若干個體為基準,然后把各個評價對象與基準進行比較。
絕對評價,是對每個評價對象學習程度實現(xiàn)目標學習要求的程度做出判斷,以教學目標為基準。
(二)評價主體分類
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可以劃分為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自我評價,就是評價者在標準之內,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他人評價,是相對客觀的評價,評價者有教師、家長和關聯(lián)方等人員。
(三)評價的功能分類
按照評價的功能不同,評價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評價對象的現(xiàn)狀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走向進行準備性和預測性評價,是為評價對象鑒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是指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的評價,是在教學活動期間適時進行的。總結性評價,注重的是教與學的結果。
案例指引:五年級“時間的測量”
教師:請大家談談對于時間和計時儀器的想法。
學生1:古代早晨公雞叫的時候,就要起床了。
學生2:觀察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學生3:為什么一天有24個小時?為什么一分鐘等于60秒?
學生4:我覺得可以根據心跳計時。
教師不對討論做評價,只記錄下學生的發(fā)言次數,填寫在班級日志中。這是一個典型的頭腦風暴式的自由討論,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使用診斷性評價的方法,如實記錄學生發(fā)言,不予以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將學生內隱的前概念外顯出來:教師通過學生的發(fā)言次數,可以了解學生對這一學習內容是否感興趣;通過發(fā)言的內容,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為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制定教學策略提供有力證據。
案例指引:四年級“分離混合物”
教師:如果你來到海邊,你會干什么?
學生1:欣賞大海美景。
學生2:捉魚蝦、撿貝殼。
學生3:每天和大人一起游泳,聽海的聲音……
學生4:我要把很臟的海水變成干凈的海水。
教師沒有進行及時評價,繼續(xù)聽其他學生的回答,按照自己預定的教學設計進行上課。案例中,教師的提問意圖是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暴露學生的前概念,但這個問題本身太寬泛,沒有針對性。學生的答案不能聚焦,教師就無法通過學生的答案了解學生真實的前概念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針對學生的答案也沒有適時做出評價。當學生說到“把很臟的海水變成干凈的海水”時,教師要繼續(xù)讓這位學生說下去,聽聽他的意圖。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有一杯很臟的海水,你會用什么方法讓這杯渾濁的海水變干凈些?這樣的評價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聚焦問題,促進教育契機的生成。
(四)評價方法分類
按照評價方法進行分類,可以將課堂教學評價分為行為表現(xiàn)評價、紙筆測驗評價和檔案袋評價。
行為表現(xiàn)評價,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評價,包括口頭、書面、學生作品三種形式,具體涉及課堂觀察法、訪談法、學習作品分析法等。
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
科學課堂評價要通過各種評價方法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以便改進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程學習目標,在有效的評價中形成、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以前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試圖通過試卷評價的方式了解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情況。這雖有一定的評價作用,但不能準確了解學生動態(tài)的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情況,也不能夠全面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不利于提升科學課堂的教育價值。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靈活使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
不同評價方法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劣勢,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類型,根據不同的學情及課堂需求,靈活采用合適的評價方法,不拘泥于單一方法。
1.課堂觀察法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觀察學生學習科學的行為表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察言觀色,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點,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解答學生的學習問題,針對生成性問題,及時調整課堂預設,調整教學策略。
課堂觀察評價常用的是物質激勵。這種評價有一定的弊端,教師在使用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采用課堂觀察法進行評價的另一個比較常用的或比較直接的形式就是教師的語言評價。
案例指引:五年級“光的反射”
在執(zhí)教這一課前,教師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了簡單交流。
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濤濤在上課時,用手表對著太陽晃動,結果引出一個光亮的白斑落在墻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教師對濤濤進行了批評教育,隨后提問大家:這是一種什么科學現(xiàn)象?
學生踴躍地舉起手來,教師叫了幾名學生回答。有的說是光的反射,有的說是反光,還有的給出了折射的答案。
教師繼續(xù)追問學生:那你們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超過3/4的學生舉手表示有過類似的經驗,有的說用尺子也可以,有的說用小鏡子也可以……師生之間展開了熱烈交流。
教師了解到,學生對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還是很熟悉的,多數學生有過類似的經驗,也知道一些能夠反光的物體。教師通過訪談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話題很感興趣。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情感儲備,能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很好的依據
2.訪談法
這種方法經常在名家講課視頻課例中看到。一般是課前交流,教師娓娓道來,拉家常式地聊一些科學方面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對于某些開放性問題的看法。在輕松的情境下,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概念掌握情況,判斷出學生探究的理解程度和情感價值觀,正確了解學生學情,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
3.檔案袋評價法
以學校日常使用的“學生成長記錄袋”為載體,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收集學生作品,以此為依據,通過詳細的評價細則,對評價對象進行客觀綜合評價。檔案袋收集的內容是學生某一時間或領域內的發(fā)展狀況,反映學生學習的進程與成果,并且能夠呈現(xiàn)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反思與發(fā)展。這對于教和學都是一個促進的過程。
4.學習作品分析法
學生日常的作業(yè)、實驗報告、筆記、科學手抄報等作品,都包含著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與認識,屬于科學素養(yǎng)的外在展現(xiàn)。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優(yōu)秀的科學作品及時展示,對于學生學習科學積極性的培養(yǎng)、理解科學概念都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會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案例指引:五年級“熱是怎樣傳遞的”
教師在執(zhí)教時,設計了“利用實驗器材設計熱傳導的實驗”這樣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優(yōu)生來完成。當教學環(huán)節(jié)涉及探討“什么樣的物體導熱快,什么樣的物體導熱慢”這樣相對簡單的問題時,學生都搶著回答。教師特地讓一個從來不舉手的女生回答。起初,她顯得很緊張,因為她沒有舉過手,也沒有想過會起來回答問題。教師看出她的心思,柔聲鼓勵她:“我相信這個問題,你一定可以回答。”
女生沉默了一會兒,輕聲地說:“木筷傳熱慢,鐵棒傳熱快……”教師立即追問:“你是怎么想出來的?”“我用過鐵筷子和木頭筷子,試出來了……”
“你利用生活經驗回答了這個問題,回答得很正確。希望你今后積極回答問題,好嗎?”女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但臉上卻洋溢著興奮和喜悅。
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無論是否恰當,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發(fā)展水平,立即做出評價,以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設置的問題,應該符合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并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適當、適時評價,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信心,讓評價對全體學生產生作用。
(二)科學、恰當地運用評價
教師在做課堂評價時,無論用語言、肢體動作,還是通過物質獎勵、活動評比,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要真實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評價時用“了不起的回答”“你比科學家還棒”等過于夸張的語言。謙遜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教師不必為了將評價外顯,使用過于夸張的語言。第一,這種做法違背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第二,夸張的語言降低了評價的效度。評價一定要真實,使用描述性語言,抓住學生的特點,掌握好尺度,不能流于形式。
可以嘗試使用以下語言:“我很欣賞你這種很清晰的表達。”“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喜歡你們小組的團隊合作方式。”“你很勇敢,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2.評價要公正
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對待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要一視同仁。教師不能用某一評價活動全盤否定學生,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要公正地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公正地實施評價活動。
3.評價要及時
在某些情況下,評價要先留白,給學生留出點時間,傾聽學生的解釋、反饋,然后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結語
轉變評價方法單一、評價內容單一、評價主體單一的現(xiàn)狀,必須從以紙筆測驗為主的評價轉向多種意義的評價,注重對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評價,關注科學知識技能、科學探索、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動態(tài)性評價。學生、教師、家長多方共同參與,才能解決課堂教學問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