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付林
生命教育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國,其核心是關注生命本真,在學生中強調生命高于一切和不可褻瀆,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領悟生命的真諦。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旨在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發展等知識的教授,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關心生命、珍愛生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他人交流。”“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閱讀、欣賞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創作的文學作品,以及表現他們事跡的詩歌、小說、影視作品等,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認識生命的價值。”在此,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作了一定的實踐研究。
一、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
語文課程在對學生進行祖國的語言文字教學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要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1)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師樹立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生命個體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長節奏,寬容地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失誤,例如,當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地幫他分析理由,用誠心的幫助代替毫無作用的指責;當學生考試不理想時,可以引導他們尋求改善的策略,用卓有成效的工作策略來代替埋怨……,用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感受到尊重和關愛之后去尊重和關愛他人。(2)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要將知識的傳授與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緊密結合,讓小學生的認知學習過程伴隨著積極的情感活動。這就要求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借助各種手段、利用豐富的文史資料或影象資料等課程資源,創設語文教學情景,將知識學習放在特定的語文情景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知識的作用。(3)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教“有生命的語文”。就是體現在語文知識生成所蘊涵的“進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會精神、社會能力”等方面,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教給學生的,就必須是“有思想”的語文、“有情感”的語文和“有生活”的語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們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躍動”的生命。
二、挖掘語文教材的生命教育資源
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首先,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理解與認識生命,使學生產生基本的生命意識。以《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為代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能夠讓學生獲得樂趣,能夠完成基本的語文積累,更能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產生與繁殖,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變化和成長的意義。其次,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使學生對生命的了理解達到新的層次。以《日月潭》這一系列的課文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以及生命的美好,使學生產生維護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識,并在生活中創造更好的生命。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生活并不等于生存,只有擁有正確的生命意識,才能更好的認識生命、創造生命,獲得更美好的生活。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領悟到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認識到只有不斷創造生命的意義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才能實現生命的最高價值。
三、積極開展生命教育活動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生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更是一個難以觸及的領域。這種特殊的現狀決定了教師需要利用生命教育活動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與理解生命,使生命教育的質量得到提升。以《大禹治水》的教學為例,教師抓住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情節,以此為背景開展情境教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并抽選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按照課文的內容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與扮演大禹三次路過家門卻為了治水而放棄回家探親的情節,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大禹內心的掙扎與彷徨,感受其在親人的呼喚和百姓的安慰之間的劇烈掙扎,學生的精神得到進一步的觸動,更進一步了解到生命的更高價值,使學生的意識得到凈化。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還應該在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中開展生命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呵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公共場所,比如歷史博物館、名人紀念館、孤兒院、敬老院等。這些場所中都蘊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資源,通過這些場所的參觀可以加深小學生對生命的感受,讓小學生學會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對生活充滿感恩,學會同情與關懷他人。為了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某樣成長中事物,然后開展讓學生寫觀察日記的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切實體會生命發展的過程,感受生命迸發出的力量。總之,語文教學實施生命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課外活動也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一個良好途徑。教師應該利用好課外活動的教育契機,并不斷思考和探索其他實施生命教育的途徑。
總之,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處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從而使學生更珍視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