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卉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創新地增加了跨學科實踐內容,包含“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物理學與工程實踐”“物理學與社會發展”三個二級主題,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旨在發展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
如何深入理解新課標的這―意圖,設計好跨學科實踐內容,對優化初中物理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跨學科實踐教學,要選擇具有真實情境的課題
新課標要求選擇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課題。結合當地特點,圍繞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從多學科角度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挖掘、選取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將其改造成跨學科實踐的問題或任務。所以說選擇課題時圍繞著跨學科主題內容進行,可以選擇:
①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素材:觀察和體驗人在活動或勞動過程中的杠桿模型,從具體事例分析省力杠桿和省距離杠桿,嘗試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舉辦“自行車中的科學知識挑戰賽”,以自行車為研究對象,確定挑戰賽規則,通過趣味比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解決問題。
②與工程實踐相關的素材:舉辦關于我國古代科技發明的作品展覽;舉辦“簡易滑翔機制作比賽”,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原理、繪制設計圖、選用材料、制作樣機,進行比賽;了解水火箭的原理、結構、材料等,小組合作設計并制作簡單的水火箭。
③與社會發展相關的素材:設計一個節能環保小屋,思考如何在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能源,從地理位置、氣候、成本等方面討論每種能源利用的可行性,嘗試制作節能環保小屋模型;舉辦“新材料研制與應用報告會”,小組合作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與答辯。
2.跨學科實踐教學,學科之間要有交融
“跨學科”是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第一要求和特征。沒有跨學科的跨學科實踐,不能稱為跨學科實踐。當然,我們還應清楚,物理學科的跨學科實踐教學,是以物理學科為中心,重點是為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歲展的跨學科實踐教學,如果失去了這個中心和落腳點,跨學科實踐就失去了目標,最終成了隨意的拼盤。因此,物理跨學科實踐教學,要大膽、有理、有利、有節地跨出去,同時還得要回得來。跨學科實踐強調學用結合,既有所學知識的應用,也有新知識的建構.對于側重學習新知的跨學科實踐,與其他主題內容的教學一樣,以概念的建構過程為線索,從跨學科的視角關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與深化.在“人體中的杠桿”的跨學科實踐中,圍繞杠桿概念的建構,以生活中常見的“提物體”現象導入,融合骨骼﹑肌肉等生理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其本質,再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杠杠工作情況,歸納提煉出杠桿模型;在應用拓展環節根據學生學習條件和興趣,安排一些專題進行課外的跨學科研究,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杠桿概念的深層理解.
3.跨學科實踐教學,要有問題
2022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也強調要重視“問題教學”。問題解決是驅動教學活動展開的深層動力。也只有依靠問題的驅動,才能激發學生積極、深度的課堂參與。問題的設計按照科學有效、精益求精的邏輯展開;從表及里、步步深化的邏輯展開;知行循環、任務升級的思路展開 ,各個教學的問題不同、邏輯不同,但在教中步步為營、次序展開、不斷升級的特點確是一致的,這提升了教學的智慧含量。
教學要有問題。高質量的教學就要有高質量的問題。一堂好課,就是問題不斷呈現、展開和解決的過程。具體教學中,展現的就是問題串、問題網,問題步步遞進、步步深化、步步升級,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生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能、發展了思維、激發了動機。跨學科實踐教學,對于課堂中設置的問題有更高的要求。
因為跨學科實踐教學中的問題更富在,既涉及理論又涉及實踐,既設計物理又涉及∶他學科,既涉及設計又涉及制作,既涉及科學又涉及藝術,問題的展開往往具有跳躍性、非線性、交叉性等特點。這對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4.跨學科實踐教學,要有生活
為什么物理教學要有生活?首先,物理是什么,尤其基礎教育的物理,個就是對頭腦中的生活素材、經驗、體驗、現象,概念化、條理化、結構化、普適化,是用科學的邏輯和方式來重構學生的認識;其次,來自生活,米目實際時桿子問心才是真問題,復雜問題,富含教育價值的問題,來自生活的問題的“營養價值”更豐富;再次,生活化,對于物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標更長遠、內容更鮮明、活動更豐富、評價更靈活,當然需要教師更智慧;最后,物理教育的生活化,對教師的視野知識、素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也一如既往地強調物理課程與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跨學科教學情境、問題、內容,往往都特別容易聯系生活,特別能體現“做中學”“用中學”“研中學”。要關注生活需求、體現生活智慧、關愛生命健康、培養生活能力,返璞歸真中培養了學生的高價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