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家長也要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對隨遷子女,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摸清家庭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并基于家校聯合等先進教育理念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連接,將“教師教”與“家長引導”相連接。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親子環境中提升學習自信心,并在循序漸進中增加知識積累,加深對英語學科的理解。
【關鍵詞】家庭因素;小學英語教育;隨遷子女;學業成績
受諸多要素的影響,隨遷子女的教育一直備受關注。作為隨父母一方或雙方都到輸入地學習、生活的適齡兒童,他們經常會出現學業水平融入較低的問題。為了讓隨遷子女更快、更好地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教師既要重視他們的學校生活,又要意識到家庭因素的重要性。本文將從具體的教學案例出發,深入分析,如何借助家庭因素提升隨遷子女的學業成績。
一、借助信息技術,營造學習氛圍
(一)借助微課內容,深化知識滲透
影響隨遷子女學業成績的客觀因素較多,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了縮小因父母文化水平造成的差距,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加強家長與課本內容的連接,加強家長與知識點間的連接。在此過程中,微課視頻作為一種便捷、可重復觀看的課程內容,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家長明晰“學生每天學了什么”。小學生年齡小,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這也使得他們經常會半途而廢。這時,家長要擺正自己的教育態度,通過有序的監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My friends為例,在課程預習階段,教師基于微課視頻布置預習任務——厘清“如何向其他人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根據微課視頻,家長既可以明晰本節課的重難點,又可以借助視頻中的問題串進行提問。“Who are your good friends in class? Who are they?”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可以梳理課程中的重難點。需要注意的是,家長間雖然存在文化水平上的差距,但直觀的視頻內容及具體的提問方式,可以幫助他們科學、合理地對孩子進行引導。當學生看到家長為了正確提問,不斷糾正自己的讀音時,他們也能正視本節課的知識點,端正學習態度。
受文化水平等多種要素的影響,家長容易將教師視為唯一的教育主體。然而,在“雙減”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模式被打破,家庭因素成為培養學生英語能力、提升他們綜合素養的重要方面?;诤啙嵰锥奈⒄n內容,家長與學生一同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二)積極反饋學情,展開正確引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信、QQ等一系列的社交軟件成為人們交流信息、交換觀點的重要渠道。在日常的教育與引導中,家長要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盀槭裁春⒆釉趯W習時總拖延?”“應該怎樣讓他們把單詞記牢?”圍繞形形色色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推文,以及視頻展示理論知識提供相應的解決之道。一般來說,不同的家庭教育期望、教養方式均存在差異,因此,不同的家長往往會存在不同的問題。通過高效的線上溝通,家長既能知曉大致的引導方向,又能從多個角度與學生進行互動。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In the library為例,從單元重點來看,學生不僅要掌握具體的詞匯,掌握祈使句的用法,還要將本單元的知識點置于圖書館這一大背景下。通過討論“圖書館中的注意事項”,學生逐步實現知識點的靈活應用與遷移。在此過程中,家長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是單純的詞匯、句型學習,學生可以很快地反饋,但是當他們面臨靈活應用時,經常會存在諸多問題。針對社交軟件上的提問,教師要給出相應的建議,家長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學生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高效的互動,學生既能提升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能實現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隨遷子女在融入新環境時,最大的困難往往不是人際交流上的,而是學習上的。家長要重視與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學情,通過定期、不定期的溝通,家長能夠擺正教育心態并對孩子展開科學、合理地引導,共同幫助學生獲得不斷成長。
二、重構教育理念,優化教育方式
(一)基于主觀因素,扭轉陳舊理念
從前文的論述中,不難發現,家庭因素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主觀因素;二為客觀因素。其中,主觀因素即父母價值取向、教育期望、家庭教養方式、親子互動及家庭文化情感氛圍等。受諸多要素的影響,每一個家庭的主觀因素均是不同的。比如,大部分家長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理念,緊跟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然而,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他們的學習狀態經常是不穩定的。當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波動時,有的家長采取鼓勵的方法,有的家長則采取打罵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結合形形色色的教育方法,教師要從科學的角度對學生展開相應的引導。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I like dogs為例,在作業布置階段,教師結合單元重點設計了兩部分內容。其中,一部分為客觀題,即填空與選擇題。另一部分為主觀題,即句型仿寫及作文寫作。因為本次作業是在線上系統上布置的,所以學生可以及時獲取反饋。結合具體的反饋,家長及時介入并帶著學生進行梳理。通過“你覺得自己的問題在哪里?”“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答案?”通過具有啟發意味的問題串,學生以自己為主體分析問題所在。但是,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且對外部環境變化較為敏感,因此,家長在溝通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以肯定、鼓勵的語句,讓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并將其轉化為學習資源。
英語學習講求循序漸進,針對家長的不同預期、不同教育理念,教師要滲透正確的教育方法并引導他們與孩子循序漸進且高效的溝通。通過適時的鼓勵,學生逐步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并樂于學習英語知識。
(二)基于主觀因素,促進理解吸收
隨著“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與此同時,隨著家校聯合理念的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此過程中,家長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社交、生活,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一般來說,隨遷子女在新入學時往往會存在諸多學習上的問題。這時,家長的及時介入既能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氛圍、親情的內涵,又能讓他們在溝通時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Our school subjects為例,在課下學習階段,家長利用“檢查明天所需的課本”這一環節檢查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What subjects are you going to study tomorr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learn in tomorrow's English class?”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學生梳理此前學習的知識點,在溝通式的環境中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針對學生的“卡頓”現象,家長與孩子一起翻開書本,尋找正確表達。相比于以往的“學習情況抽查方式”,學生不僅愿意、樂于用英語表達校園生活,還會適當地豐富表達內容,實現知識點的靈活應用與遷移。
與學校氛圍不同,家庭氛圍往往更加寬松且自由。通過將學習內容與家庭氛圍相結合,學生既愿意分享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具體知識點,又能在討論式、溝通式的交談中深化知識理解,提升學習效率。
三、家校緊密合作,提升教育效率
(一)基于客觀因素,提升活動效率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均容易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割裂開來。這也使得學生尤其是隨遷子女無法快速融入班集體,無法快速把握教學重點。為了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也為了貫徹“雙減”政策的思想,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設計親子活動。通過將家庭結構等因素與活動內容相結合,學生既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在家長、教師的熏陶下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Helping our parents為例,從單元主題情境來看,學生將以“父母每天做的家務勞動”為基礎,學習具體知識點。在后續的作業布置中,教師圍繞“家務勞動”設計親子活動。根據活動要求,家長將與學生一起設計勞動周計劃,區別于以往的計劃內容,本次周計劃為英文周計劃。通過將英語知識與勞動任務相結合,學生將勞動教育與英語學習相聯系,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后續的反饋來看,學生的家庭結構不同,其所需的家務勞動也有所不同。通過多元實踐及形式多樣的成果分享活動,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親子活動的設計旨在讓隨遷子女能夠快速融入班集體,旨在讓他們在活動中快速學習、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家長的實際情況,并引導他們參與學生的英語學習。通過資源的整合,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基于客觀要素,設計實踐活動
基于英語考試趨勢,不難發現,小學英語教育不再拘泥于具體知識點的掌握。為了延伸課堂內容,也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師需要與家長聯動。在此過程中,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一是定期帶領學生感受城市發展、社會發展;二是帶領學生還原教材中的場景。生動、直接的體驗讓隨遷子女既能快速融入新環境,將生活、將社會發展與英語學習相融合。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Signs為例,從單元主題情境來看,學生將深入理解“生活中的標志”。為了讓學生將枯燥、文字化的教材內容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育資源,家長帶領他們走進地鐵站、商場、走向多個生活場景。比如,在遇到“前方路滑”這一標識中,家長詢問: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隨后,學生用英文闡述標志的內涵?!癟heres a guy in the picture. He slipped.”接下來,家長與學生共同尋找“標志應該如何表達?”通過“發現生活中的標志—闡述生活中的標志—豐富教材內容”,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豐富知識積累。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實踐活動是他們獲取信息、積累經驗的主要渠道?;趯W生的認知規律,家長要意識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不同,并借助課堂教學的延伸提升他們的應試能力。
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教師意識到家庭因素的重要性。通過家長與教師的聯動,學生尤其是隨遷子女,不僅能產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增加知識積累,加強對學科的理解,實現知識、能力、品格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羅小燕.淺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策略[J].校園英語,2021(33):139-140.
[2]梁月紅.隨遷子女小學英語學習問題及解決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13):7-9.
[3]湯佳.家庭因素與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差異相關性研究[J].校園英語,2021(32):183-184.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下家庭因素對中小學隨遷子女英語學業成績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c/202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