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暄

摘 要:社區兒童活動空間逐漸被大眾所重視,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缺少的活動場所。本文介紹色彩的基本內容,淺析兒童心理與色彩之間的關聯,結合色彩心理學與社區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分析具體案例空間當中的色彩設計,總結提煉一些切實可行的設計策略,為之后類似的空間設計提供實際參考,以便設計出符合兒童心理、符合當代空間色彩審美觀的兒童活動空間。
關鍵詞:色彩心理學;社區兒童活動空間;色彩設計
Abstract: Community childrens activity space is gradually being valued by the public, and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activity place in our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tent of colo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psychology and color, combines color psychology with community childrens activity space design, analyzes the color design in specific case spaces, summarizes and extracts som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design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similar space designs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design childrens activity spaces that are in line with childrens psychology and contemporary space color aesthetics.
Keywords: Color psychology;community childrens activity spaces;color design
0 引言
在設計中,色彩是極其重要的表現手法,它能夠提升空間的美感和吸引力,還可以為空間注入情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研究色彩在兒童活動空間中的應用,具有理論指導及實踐意義。
1 色彩心理學以及社區兒童活動空間
1.1 色彩心理學
色彩心理學是心理學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主要是研究色彩如何影響不同的個體及其行為的學科[1]。
色彩具有很強的沖擊力。比如在綠色的田野中,我們可以迅速注意到穿紅色裙子的人;在五彩斑斕的聯歡大廳里,我們能感受到節日的氛圍;而在陰天游山玩水時,人們可能會感到心情憂郁。因此色彩在影響人的情緒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顏色具有興奮和平靜的效果。暖色明亮且激勵人心,帶來溫暖火熱的感覺,但過多使用會導致惱怒和厭煩,因此在室內設計中不宜大面積使用。然而,當人們感到疲倦時,適當插入合理的暖色可以在潛意識中緩和情緒。冷色帶來寧靜、鎮定和放松的感覺。藍色是臥室顏色的最佳選擇,它能讓人在情緒上迅速冷靜和清醒。此外,綠色具有科學支持的鎮定作用,因此在學習場所如書店和自習室等中常用,它能夠迅速使人專注,給人帶來安靜舒適的心理感受。
除此之外,相同的顏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含義。例如,黑色可以象征死亡,也可以代表神秘和莊重,同樣的顏色在不同情境下會引發不同的心理體驗。因此,色彩心理學在策劃、營銷、設計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此外,顏色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會產生影響,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自信心、食欲以及情緒狀態等。舉例來說,紅色在超市中會引發沖動購買的欲望,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紅色商品會有優惠活動;橙色與公平合理相關,常出現在高品質商店中;黑色或藍色西裝是男性在正式場合選擇的顏色,因為它們能夠帶給人自信和魅力。
由此可見,色彩影響情緒,揭示心理。在室內設計方面,這種色彩與情緒之間的聯系使得設計師能夠根據不同空間的功能需求來選擇與之相配的顏色,從而設計出合理、舒適、放松的空間[2]。
1.2 社區兒童活動空間
室內設計應以人為本,應符合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應考慮使用者的個性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社區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要求,以提供一個安全、有趣和啟發性的環境,促進兒童的游戲、學習和社交互動。此空間與普通教育機構不同,設計目的旨在為社區兒童群體提供一個被照顧、娛樂、成長的場所,吸引兒童在社區中參與各種活動;其次,可以促進兒童的創造力、智力和社交發展;并且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活動選擇,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同時促進親子互動和社區共享。這樣的活動空間將成為社區的寶貴資源,為兒童和每個家庭提供一個安全、溫馨和有意義的場所。
1.3 色彩對社區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影響
首先,要了解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對色彩的認知及要求。出生起,他們會發展起對顏色分辨的能力;3歲前,顏色感知能力初步發展,兒童能簡單分辨一些有差異的顏色;3歲開始,兒童能區別不同的顏色,鮮艷的大紅色、明黃色更容易吸引他們;前運算前期(2至4歲),兒童對于色彩非常敏感且充滿好奇,但將色彩與現實中事物的色彩相對應起來的能力還不足夠;前運算后期(4至7歲),對顏色有了主觀思考,有了自己最喜愛的顏色;具體運算階段(7至11歲),兒童能夠將客觀事物與色彩之間聯系在一起,兒童在這個階段對于色彩的認知更為真實和強烈,喜歡顏色豐富、漂亮的圖畫。形式運算階段(11至15歲),兒童觀察色彩的細致度更高,對色彩的要求度也更高,兒童對色彩了解更加深入[3]。
由此可見,色彩在兒童成長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兒童對空間和色彩有了自己的認知和敏感度。不適宜或過度豐富的顏色搭配可能影響他們的認知和身心成長。因此,色彩心理學在兒童環境設計中十分重要,需考慮顏色對兒童情緒、行為和認知的影響。明亮的色彩如橙色和黃色可以激發活力和樂觀情緒,適合兒童游玩區域使用,促進他們的互動和參與;而柔和的藍色和綠色有助于創造放松氛圍,適合休息或學習區域。
此外,根據兒童的年齡段,設計師需要選擇合適的色彩。例如學齡前兒童區域可使用豐富的色彩和圖案,激發好奇心和感官體驗;年齡較大的兒童區域則注重色彩協調性,常使用低飽和度的大面積顏色與明亮的小區域顏色進行搭配。
色彩設計要將兒童對色彩的認知及感受、色彩心理學以及室內空間設計原則相聯系。不同色彩使用在不同的功能空間當中,可以提高空間的實用性。除了使用大面積的顏色來區分空間,部分區域要注重顏色搭配,用對比色和鄰近色去補充,這樣會增加空間的有趣度和實用度,合理的色彩搭配和運用對于兒童人格的養成包括智商、情商和性格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4]。
2 基于兒童心理學的社區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策略
2.1 從兒童心理視角出發,符合使用者需求
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他們對色彩的認知和心理感受。當前的兒童空間普遍存在盈利商業化問題,設計往往以成人視角為主,導致各個空間的顏色運用千篇一律、缺乏創意,忽視了兒童作為設計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這種情況長期以往會導致兒童對環境的漠視,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5]
所以特別是在社區兒童活動空間中,我們應了解社區與其他場所之間,兒童的心理感受的共性和差異。需全面深入了解他們的色彩喜好和色彩心理,將他們的感受置于首位,并與社區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要求相結合,打造出和諧舒適的空間美感。
2.2 注重色彩整體規劃,做到和諧統一有變化
色彩設計如只注重整體性并使用同一種或臨近的色系會導致空間單調乏味,無法滿足兒童對色彩的需求。盡管大面積使用飽和度較弱、明度較低的顏色可以使兒童情緒穩定且耐看,但長期使用這種色調可能會影響兒童產生其他不良情緒和性格變化。所以在色彩規劃中,選擇主要色調后,應注重運用對比和變化的方式來點綴空間,根據不同空間帶給人的情緒和感受,積極運用對比色和互補色的搭配方法,創造不同的空間效果。同時,需要考慮每個區域最適宜的色彩搭配,注重搭配的協調、和諧統一中的變化。
2.3 重視色彩審美,獨特且美觀
在現代兒童活動空間中,色彩的運用應考慮審美因素。然而,大多數空間基于對兒童群體的刻板印象,過度使用明亮、飽和的顏色,設計缺乏深入思考,色彩搭配凌亂,缺乏審美感。
在設計中應注重色彩的比例分配和層次變化。同一色系可以有不同的變化,而不同顏色的選擇應根據所需營造的氛圍,選取主體顏色,注重色彩比例的運用,形成視覺中心,創造主次分明、富有節奏感的效果。例如,本文案例中采用大面積的木色和淡暖色貫穿各個空間,利用藍色、綠色和粉色等顏色營造特色區域,進行功能劃分,打造美觀且獨特的社區兒童活動空間。
2.4 注入自然環境色彩,進行兩者融合
兒童群體正處于精力旺盛的階段,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望,尤其向往大自然。因此,在設計中應考慮融合自然環境的色彩。正如本文案例中所設計的一樣,通過自然光的運用和自然環境色彩的融入,將室內空間與戶外環境聯系起來,創造光影空間,促進兒童與自然的良性互動,讓他們充分感受自然,并提供一個舒適且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同時,也可以改善周圍的自然環境,注重色彩狀況,維護環境的完整性。通過規劃和改善環境的不足之處,豐富色彩層次,讓兒童在自然和人造環境中找到自我,滿足需求,健康成長。
3 案例分析
花樣年花花學園位于成都市溫江區智薈城小區內,本項目旨在創造寓教于樂、舒適趣味的兒童活動空間。項目平衡了兒童活動空間的安全性與社區共享開放性的沖突,包括劇場、親子互動咖啡廳、娛樂區和多功能課室等,滿足了不同年齡階段和需求的使用者。
本項目希望融入對兒童培育的思考與關懷,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根據不同場所和功能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色彩。設計師引導使用者在各個功能空間中體驗人性化設計、有趣、自然和舒適的環境,創造具有體驗性、啟發性和探索性的社區兒童活動空間[6]。
3.1 餐廳和烘焙區分析
餐廳和烘焙區主體色調以粉色和白色為主,選擇明度飽和度較弱的顏色營造舒適和諧的就餐環境。大面積白灰顏色搭配淺粉色,使兒童心情放松和愉悅,增加食欲。綠植以及小面積冷色加以修飾,有利于緩解視覺疲勞,緩解空間帶給人的無聊沉悶之感。透明玻璃將室內外的視覺連貫起來,使室外風景和光線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巧妙運用光線顏色與室內色彩結合,打造自然清新的空間,使兒童在室內空間依然能感受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圖1)。
3.2 劇場分析
簡易的開放性劇場,以白色和黃色為主色調,運用淺色調在視覺上放大空間,營造出活潑明亮的活動氛圍。舞臺區域使用藍色,形成色彩對比,同時為整個劇場帶來一絲沉穩之感,有利于平復緩和兒童情緒。此空間為兒童提供了表達自我、樹立自信的舞臺,也是與周邊社區居民產生積極互動的親子交流場所,為兒童和每個家庭提供一個友好的、積極的空間(圖2)。
3.3 游戲空間分析
游戲區運用色彩相對豐富,視覺沖擊力較強??臻g運用綠色、粉色為主基調,在墻壁和設施的設計上加入了一些有趣的元素,避免大面積純色造成兒童乏味沉悶的感受(圖3),綠色與粉色形成和諧對比有利于吸引兒童興趣與注意力,整體色調與風格相對簡單,避免過度多樣的色彩導致整個空間凌亂且繁復,造成不適感。此空間也尊重了兒童喜愛游戲的天性,設計師設置了滑滑梯、泡泡池等高低起伏的互動游戲(圖4),考慮到低齡兒童的身體尺度,讓他們在保證安全舒適的前提下完成對場地的探索。
3.4 洗手間分析
洗手間主色調以藍白或粉白為主,藍色與粉色的運用是為了區分男女空間,墻壁、洗手池的顏色不同是為了讓兒童快速尋找到相應位置。這樣的顏色運用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區域劃分,起到色彩引導性的作用,色彩始終為功能需求服務。洗手間采用這種柔和舒適的風格,與其他空間色調風格相呼應,也使整個空間溫馨、舒適、夢幻,消除兒童對于獨處小空間的恐懼感(圖5)。
3.5 課室分析
課室設計用色彩和主題造型加以區分,不同的課程配備不同風格的教室,有利于創造兒童具有歸屬感的身份,每個空間中的色彩變化都能使得兒童在不同場景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室在運用暖色或飽和度較低顏色的基礎之上,也會運用造型各異或顏色跳脫的墻壁裝飾以及燈具裝飾等等,引起兒童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每個室內空間都和戶外空間聯系起來,使孩子們的每一次課堂學習和互動都能夠獲得更多與“自然”接觸的機會。環境通過窗戶進入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室內不同的功能場景帶來不同的自然感受。自然色調的材質運用,與周圍的環境和諧融合;每個空間落地窗配合室內燈光的設計,與自然進行交流,將自然界中的色彩與室內色彩相結合,這也是一種特殊但必要的色彩運用,為室內設計創造了完整且完美的空間感受(圖6)。
4 結語
多年來,兒童活動空間一直給人帶來特殊的審美感受,作為一種特別但普遍的使用場所存在著。其中,色彩在兒童活動空間設計中是極其重要的一項。首先,色彩在此類空間中通過其功能分區、內部環境、兒童行為模式和心理需求、兒童的年齡段以及地域文化得到充分地運用。其次,色彩是裝飾空間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并且,兒童需要通過空間來認知和學習色彩,也需要通過色彩對活動空間有全面且新穎的了解。遵守客觀規律,掌握合理的設計方法,充分考慮色彩心理學為空間帶來的影響,可以為兒童提供更加舒適、溫馨的空間體驗,維護和促進兒童的全方位發展。
5 參考文獻
[1]施瑤,劉雯斐,丁束毅,等.色彩心理學在幼兒園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以鄭州木子國際幼稚園為例[J].綠色環保建材,2021(06):52-54.
[2]王磊.室內設計中色彩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J].家居家具設計, 2024(3):19-21.
[3]范珍妮.基于色彩心理學的兒童博物館色彩設計方法研究[J].藝術市場,2023(12):78-79.
[4]馮蕭雪.色彩心理學視角下幼兒園室內設計方法研究[J].家居家具設計, 2023(14):17-19.
[5]李晨靜.基于色彩心理學的梅山地區小學建筑與環境色彩研究[D].湖南大學,2022.
[6]高睿彤,王夕倩. 基于色彩景觀的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設計研究——以東莞萬科中天城市花園兒童“活力谷”景觀設計為例[J]. 美術教育研究, 2020(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