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翠娟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石。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始于閱讀,通過閱讀文字、圖表、符號、公式等內容,從中提煉有價值的化學知識點,為探究化學的本質、解決化學問題打好基礎。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專業用語、概念、反應原理相對抽象、嚴謹,因此教師要重視高中生化學閱讀能力的養成,促進學生化學閱讀理解、遷移和應用,提升化學學習效率。
提升高中生化學閱讀能力的現實意義
一是拓寬學生化學認知視野。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衣、食、住、行、醫療、工農業生產等領域都涉及化學知識應用。教師通過化學閱讀,讓學生了解與化學相關的各類行業、領域,拓寬學生的化學認知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二是促進學生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化學課程改革的新趨向。化學閱讀教學主張從化學問題情境中,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學”“如何學”等問題,從各類資料、素材的閱讀、思考、加工、整合中,發展學生的證據意識、推理能力,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三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宗旨。經過對全國高考化學考試命題特點的分析發現,從“知識考查”向“能力考查”的轉變,相關題型形式更多,文字、圖表閱讀難度更大,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提取實質性內容。
高中生化學閱讀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化學專業用語、概念理解不清晰。化學知識專業性強,對化學專業用語、化學概念而言,很多學生存在理解不精準等問題。事實上,要想精準理解這些概念,必須對其內涵、特征、適用條件一一吃透。如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區分,金屬性與非金屬性的辨別,不能機械地看字釋義,而是要洞悉其深層意義。另外,化學符號“=”與“?”,其意義并不相同。
二是對語言文字、反應原理表述不準確。在化學知識表述中,一些字或同音或相似,但其含義截然不同。在閱讀化學問題時,要具備較高的語言辨析能力。如“胺”與“氨”“銨”,讀音相同,但意義不同。對于“酯”與“脂”,“鈦”“肽”與“酞”,還有“碳”與“炭”,在讀與寫時不能混用。同時,圍繞化學工藝流程、化學實驗等題型,對相關反應原理的表述,用字要精準,符號要正確。
三是審題抓不住關鍵字詞。在平時,一些學生讀化學資料或試題時,粗心大意,對干擾信息辨識不清,抓不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句,導致解題思路出現偏差。如在“木條在氧氣瓶中復燃”實驗中,要抓住“帶火星的木條”“空氣瓶”“氧氣瓶”三個關鍵詞,指向氧氣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高中生化學閱讀能力發展的建議
一是整合多樣閱讀材料,激活學生化學閱讀興趣。化學閱讀能力培養要從高一開始,重視多樣化閱讀材料的整合。教師可以從趣味性材料入手,激發學生閱讀自主性,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化學學科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教師要適度引入化學史料,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如:波義耳科學定義了“元素”,拉瓦錫的鐘罩實驗揭示了“氧化和燃燒學說”,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假說”,門捷列夫制作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凱庫勒發現苯的結構,諾貝爾發現可以用來制作炸藥的“三硝基甲苯”。另外,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必備的閱讀方法,善于抓住關鍵字、詞、句,學會提煉中心思想的方法。如對于水楊酸苯酚貼膏的解讀,可以從物理性質(特殊氣味)、化學性質(顯酸性,具有還原性,遇氧氣變紅色,能夠使蛋白質變性)、保存方法(密閉)、用途(殺菌、消毒)等方面進行分類概括。
二是廣泛開展閱讀,發散學生化學閱讀思維。化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抓好范讀,盡可能去閱讀化學資料、化學史料、化學與科學、社會等領域的相關材料。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學案導學”方式,放手讓學生預習教材知識,從中抓住主干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初步閱讀能力。如在學習“分子與原子”時,既要讀文字,還要讀表格、插圖,教師充分利用“水分解微觀示意圖”,指導學生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辨析分子和原子在化學反應前后有無改變。
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閱讀思維的發散。學生對所讀內容要獨立思考,敢于提出疑點,增強質疑意識。如讀濃硫酸的稀釋過程時,操作方法為什么是將濃硫酸注入水中,而不是將水注入濃硫酸中,注入時為什么要緩慢,速度快了會怎樣,引流時為什么要用玻璃棒,為什么要不停攪拌,等等,從閱讀中發散學生的化學思維,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閱讀后,要學以致用。
三是強調閱讀方法指導,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化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強調學生多讀、多聯系、多想象。在閱讀化學材料時,教師指導學生要聚焦不同處,抓住其特殊性。如在學習“堿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時,對照分析Li→Cs的密度值,可以發現K、Na密度值與其他堿金屬有反常現象,這一特殊點,教師要讓學生格外重視。同樣,對化學概念、原理的深度閱讀,要從其成因、推導過程、適用范圍展開,抓住其實質。如對“溶解度曲線”的解析,大多數物質隨溫度升高,其溶解度會增大,最典型的是硝酸鉀;少數物質隨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化較小,最典型的是食鹽;極少數物質會出現反常,如熟石灰,溫度升高后溶解度反而減小。
在閱讀中學生要主動推敲,琢磨文字所描述的內涵,尤其是在復習中,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反復推敲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批注法、圈畫法,找準關鍵信息。如某實驗中“同溫下”“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等描述,這些都是深度解析題意的關鍵點。另外,在平時,教師要督促學生寫閱讀筆記或心得,促進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總之,化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漸進性。教師要激活學生主體意識,從興趣展開,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提煉主干,研讀關鍵點,推敲隱藏其中的原理、規律和知識點,提高學生化學深層閱讀能力。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