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摘 要 隨著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實施,寫作的邏輯關聯性成為評價的重點,構建思維支架可以使邏輯思維可視化,使思維發展與提升路徑有章可循。通過構建 “魚骨圖支架”“披薩圖支架”“八卦圖支架”以及“三元思辨支架”,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應用思維支架,確保文章邏輯嚴密,從而提升其寫作水平,并有效落實思維發展與提升的核心素養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 寫作思維支架? 邏輯關聯? 新高考評價體系? 思維發展與提升
2023年的高考作文閱卷對評分量表體系進行了重新建構,將真情實感、邏輯關聯和思維深度作為衡量優秀作文的重要標準。其中,邏輯關聯性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在寫作中展現出良好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這不僅要求其能夠清晰地表達觀點,還需要通過嚴謹的論證和邏輯結構,展現出對材料核心的深入理解和獨特思考。
長期以來,高中寫作教學目標主要集中在立意高、選材精、結構美、語言美等方面,側重于文章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如“開頭三步法”“結尾五步法”“一材多用”等。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導致學生的寫作缺乏邏輯和深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會依托范文進行講解,但這種教學方式只停留在概念層面,強調陳述性知識,缺少策略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的指導訓練。例如,教師可能會教“辯證分析”和“具體分析”等概念,但沒有為學生搭建具體的策略和方法,導致學生在寫作中無法有效地運用這些思維方式。
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為學生構建寫作思維支架,將抽象的思維方式具體化,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和邏輯性表達,讓學生“有計可施”“有章可循”。
一、思維支架:搭建邏輯關聯的橋梁
思維支架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實現特定的思維目的所憑借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它既包括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也包括思維展開的具體路徑[1]。簡單來說,搭建思維支架就是幫助學生將寫作的思維過程從內隱變得可視,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梳理自己的思維,按照邏輯搭建作文的框架,達到謀篇布局的目的。在高考寫作中,思維支架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分析問題,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在教學實踐中,寫作思維支架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思維導圖、流程圖和概念圖等形式。思維導圖通過圖形化方式展現文章的結構和要點,有助于學生清晰地梳理思路和組織內容;流程圖以可視化的方式表示事物的順序和流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推進過程和步驟;而概念圖則展示了概念、實體及其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和組織文章的主題和概念。
這些思維支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還能提升文章質量。葉圣陶在1981年致范守綱的一封信中提及:“再溯到根源,語言與思維分拆不開。語言要說得正確,有條有理,其實就是頭腦里要想得正確,有條有理。因此,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要同時并舉。”[2]在寫作中,語言活動與思維活動密不可分。文字是外在表達,思維則是內在核心。高考新評價體系對文章邏輯關聯和思維深度的要求,體現了寫作作為思維外化的重要性。要滿足新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在寫作中運用思維支架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具體的考情和學情,選擇合適的思維支架形式將有助于提高寫作教學效率和質量。總之,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下,靈活運用思維支架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構建與應用思維支架:提高學生寫作邏輯能力的有效途徑
1.開發“魚骨圖支架”:引導思維發散與聚焦,明確寫作方向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經常面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全面思考的問題。傳統的線性或單點思維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引入了“魚骨圖支架”這一概念,旨在通過聚焦和發散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見圖1)。
魚骨圖是一種常用的思維導圖類型。“魚骨圖支架”提供了系統化、結構化的分析方法,它鼓勵學生在面對材料或主題時深入挖掘其中的內在邏輯和關系。通過“魚骨圖支架”,學生可以從因果、措施、本質、比較、對比和分類(類、比、因、果、法、里)等角度進行分析,深入挖掘主題。這種聚焦式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明確寫作的方向和重點,為后續的創作提供清晰的結構和框架。然而,僅僅聚焦還不夠,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通過“魚骨圖支架”,學生可以從多個維度思考問題,激發創新思維。這種發散性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提出新穎、獨特的觀點和見解。
此外,“魚骨圖支架”強調了全面思考的重要性。在分析材料或主題時,學生不僅要考慮問題的起因和影響,還要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或比較不同觀點和事物的優劣。這種全面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2.開發“披薩圖支架”:打造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的寫作結構
“披薩圖支架”是流程圖的一種,是應對新高考常見的“話題體”作文而開發的,它具有直觀性、 概括性和簡明性等特點,可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形象,以規范學生的寫作思維。以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為例,文題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列舉了“好的故事的作用”,最后一句話“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考生必須圍繞“故事有力量”這個核心話題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深入的思考。以“披薩圖支架”的形式呈現,文章層次及結構搭建如下(圖2)。
支架外形像切分后的披薩,可以引導學生注重論證的深度和廣度,聚焦“故事有力量”這個主旨,讓學生從意義、原因、內涵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論證,由此讓文章的邏輯關聯性更強,極具說服力。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以正面分析為主,以反面分析為輔,層層遞進關聯,首尾圓合,論證嚴謹。依據此思維支架,文章的大致結構框架如下。
(1)以詩句入題:“影落寒溪水也香”。梅花有魅力,而好的故事更是有魅力,落到哪里,便給哪里帶去一片芬芳。
(2)好的故事借以直擊人心的力量,引起人們心底強烈的共鳴,在一次次的同頻共振中,連接你我。
(3)從更深遠上來看,好的故事有改變命運的強大力量,可以從根源上扭轉個人思想和價值取向,使不可能變成可能。
(4)好的故事有如此磅礴偉力,何哉?
(5)歸根到底,是因其深刻的內蘊,流淌著個人情感,充分展現了故事主人公的命運起伏和價值選擇,方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6)但是好的故事不是靜止不變的,它是一直向前發展的。
(7)相對于靜下心來欣賞好的故事,人們更愿意將自己浸入數字世界,追求更高利益。
(8)忽略好的故事,對嗎?
(9)影落寒溪水也香,就讓故事之花開遍每一個人的心間吧。
3.開發“八卦圖支架”:運用辯證思維,深化論證邏輯
新高考作文題不約而同地呈現出重點考查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的趨勢,新高考評價體系也轉而注重理性思辨,對議論文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八卦圖支架”的開發,有利于解決學生在議論文中存在的同一性和扁平化問題。通過使用“八卦圖支架”,學生可以更有效地構建議論文的邏輯層次,提升議論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議論文在理性思辨中展現出更深刻和豐富的特點,具體示例如圖3所示。
在思辨類寫作教學中,教師借助“八卦圖支架”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以下五步進行分析,從而提升他們的思辨能力:①明確爭論的焦點和矛盾;②嘗試確立觀點并反問自己理由;③找出對方觀點或理由的不足,進行批駁;④自我補充完善或否定;⑤結合當下時代背景思考該如何取舍。
以2023年1月蘇州市期末作文題為例。該題涉及“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的觀點,可按照以下步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①聚焦材料關鍵詞“家”的一體兩面,明確爭論的焦點和矛盾,即講愛與講理的矛盾;②學生分別發表觀點并簡述理由;③找出對方觀點或理由的不足,可以從邏輯漏洞、事實錯誤等方面進行批駁;④進行自我補充完善或否定,思考如果選擇講愛或講理,可能需要注意的問題;⑤結合當下時代背景思考,探討在家庭中講愛和講理該如何取舍。對以上內容運用“八卦圖支架”進行思辨分析,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發現不同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問題,為學生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問題和挑戰做好準備。
4.開發“三元思辨支架”:構建關聯思維,提升論證豐富性
在思辨類寫作中,三元關系思辨在新高考試卷中頻頻出現。面對更為復雜的思辨關系,如何借助思維支架來構建關聯思維,提升論證的豐富性呢?首先,需要明確核心關鍵詞在關系中的屬性和作用。例如,起到統攝作用的關鍵詞稱之為“統攝元”,起到聯結作用的關鍵詞稱之為“聯結元”,還可以根據概念的從屬屬性進行分析和劃分(見圖4)。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復雜的思辨關系,提升論證的深度和豐富性。
在確定材料中各關鍵詞的屬性和三者關系后,學生可以依據“三元思辨關系支架”來構建分論點,從而搭建起三元關系思辨類作文的結構框架,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明確核心關鍵詞在關系中的屬性和作用,如“統攝元”和“聯結元”等,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復雜的思辨關系;其次,要依據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擬寫分論點,這需要深入挖掘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合理的邏輯關聯,使論證更加合理、豐富和深刻;最后,要注意材料給定的情境限制,學生在搭建三元關系時,要符合材料的邏輯和生活的邏輯,確保論證的嚴密性和深刻性。通過以上步驟,學生可以逐步搭建起三元關系思辨類作文的結構框架,提升論證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寫作,是一場深刻的對話,它既是與自我內心深處的交流,也是與未來讀者的溝通。在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無論是話題類作文還是思辨類作文,學生都可以在明確材料核心后,借助思維支架來確定寫作方向,搭建層次結構,進而提升論證的深刻性和豐富性。思維支架既可作為寫作的基礎,也可以成為深入分析的有力工具。通過運用思維支架,學生可以深入挖掘論點的內涵,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和分析,使論證更加全面、立體,從而有效落實思維發展與提升的核心素養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思維支架并非萬能的,學生不能機械地套用思維模式,而應結合具體的材料情境進行靈活運用,使用時必須要符合邏輯思維發展的規律;在審題立意時,必須確保觀點和論證符合材料的含義范圍,不能偏離題意。
綜上所述,合理有效地運用思維支架,有助于建構有邏輯關聯的結構層次,讓文章的觀點更周全、更深入、更理性、更有說服力。在邏輯的嚴密關聯中,分析論證將凸顯出深刻與豐富,確保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中達成較高等級的標準。
參考文獻
[1]白 麗.高中語文寫作中學生思維支架的引導與構建[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6(3):59-62.
[2]范守綱.永遠的紀念——葉圣陶先生給我的五封信[J],語文學習,2018(2):27-30.
[作者通聯: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