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芷晴 潘希希


摘要:《通用規范漢字表》是我國最新的漢字規范,在規范使用漢字、傳承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探究《通用規范漢字表》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中的知曉度情況,進一步增強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文章采取問卷法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度在30%左右;知曉途徑主要是網絡媒體;對《通用規范漢字表》內容和意義的知曉情況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推動《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宣傳可以從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激發內在動機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度;規范;宣傳;策略
中圖分類號:H1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4(a)-0117-04
A Survey on the Awareness of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amo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YOU Zhiqing1, PAN Xixi2
(1.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7, China; 2.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Urumqi Xinjiang, 830002, China)
Abstract: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latest Chinese character specification in 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ve role in standardizing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heriting Chinese culture and casting a strong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wareness of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amo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this paper adopts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fluctuates around 30%, and the main way of awareness is online media; the awar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publicity of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we can start with increasing publicity, innovating publicity methods, and stimulat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Key words: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able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Awareness; Specification; Propaganda; Strategy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對現行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公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規范標準,有力地促進了漢字社會應用的規范化以及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1]。由于這些規范的發布時間各不相同,其中難免存在相互矛盾的觀點。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用字情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有的某些規范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的用字需要。因此許多專家主張制定一個集原有各規范于一體的《規范漢字表》[2]。在研制和聽取意見的過程中,《規范漢字表》先后更名為《通用漢字表》《通用規范漢字表》[3],定名的調整是漢字規范研制面對漢字使用實際的反映[4]。《通用規范漢字表》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各領域漢字應用需要的重要的漢字規范標準。有了漢字這種傳播載體的標準化,才能實現信息傳播的速度和信度[5]。當然,《通用規范漢字表》發布之后,引來了眾多學者對它的研究,如魏勵[6]、趙功德[7]、孫建偉[8]等對字表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與思考。不可否認的是《通用規范漢字表》中收錄的8 105個規范漢字是各民族溝通交流的橋梁,更是促使中華民族大家庭親如一家的重要工具。如今距離《通用規范漢字表》發布已有11年,《通用規范漢字表》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中的知曉情況如何,目前還缺少相關研究。因此,本文根據自身所處環境的實際情況,選擇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調查他們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宣傳方式,提升《通用規范漢字表》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中的知曉度。
1 調查的基本過程
本研究選取的對象是新疆師范大學在校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采取的調查方法為問卷法。本次共發放問卷430份,其中有效問卷417份,無效問卷13份,有效率為96.97%。調查對象的個體差異因素特征分布如表 1所示。
調查對象所屬的民族有維吾爾族(353人)、塔吉克族(22人)、哈薩克族(37人)和蒙古族(5人)。本研究的問卷為自行編制,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背景信息部分,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級、專業等信息;主體部分,包括了解調查對象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情況、對《通用規范漢字表》內容的知曉情況和對意義的理解程度等。
本研究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關于《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情況進行了統計,并對聽說過《通用規范漢字表》的調查對象進行了內容及意義的調查。
1.1 《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度情況
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聽說過的人數為134人,占總數的32.13%,沒有聽說過的人數為283人,占總數的67.87%。本文進一步了解調查對象的個體差異因素特征在《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度方面的影響,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除年級中的“預科”的調查對象以外,其他不同性別、年級、專業和考生類型的調查對象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度大致在30.00%上下波動,知曉程度最高的是大四群體,達到了40.00%,知曉程度最低的是預科生群體,知曉度僅有13.79%;理工類調查對象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度低于文史類調查對象,民考民序列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知曉程度也較民考漢序列和雙語序列少數民族大學生稍低。
對知曉《通用規范漢字表》的134名調查對象的調查顯示,網絡平臺是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知曉《通用規范漢字表》最主要的途徑,通過這種方式聽說的比例為58.21%,除此之外,個人告知和集體宣傳也是重要的途徑,所占比例分別為22.39%和19.40%,但這兩種方式的使用比例明顯低于網絡平臺的比例,有著較明顯的差別。因此,從知曉《通用規范漢字表》的途徑來看,網絡平臺的傳播效果明顯優于個人告知和集體宣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網絡平臺在傳播和推廣方面的優勢和重要性,也體現出個人告知和集體宣傳在范圍和效率方面的局限性。
1.2 《通用規范漢字表》內容和價值的知曉情況
為進一步了解聽說過《通用規范漢字表》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字表內容的掌握情況,對這134名調查對象進行了內容的測查。結果顯示:在《通用規范漢字表》發布時間的問題中,只有32人(23.88%)回答正確,剩下的102人(76.12%)回答錯誤;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主表收錄的規范漢字數量的問題中,有71人(52.99%)能夠回答正確,剩下的63人(47.01%)回答錯誤;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本質屬性的問題中,有44人(32.84%)回答正確,剩下的90人(67.16%)回答錯誤。
在對《通用規范漢字表》價值的理解問題上,417名調查對象的總體情況是認同《通用規范漢字表》發布的意義。對于字表的各方面意義,各選項意義的選擇率都達到了80.00%以上。《通用規范漢字表》為社會各領域提供了統一規范的漢字標準,方便了信息交流與漢字應用,為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提供了堅實基礎,因而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通用規范漢字表》意義的理解有較積極的態度。在《通用規范漢字表》與語文辭書關系認識的問題上,“《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一般語文辭書編纂的依據”的選擇率為68.66%,低于“語文辭書是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重要工具”(92.54%)和“語文辭書的收字量根據其服務領域和使用對象不同可以部分或全部收錄《通用規范漢字表》中的字,也可以適當多收一些備查的字”(87.31%),這在較大程度是因為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不太了解語文辭書收字數量等方面的規范要求,因而選擇率較后兩項更低。
《通用規范漢字表》是我國漢字的現行規范,但其知曉程度目前還比較低。因此,《通用規范漢字表》要想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中被廣泛知曉和使用,還需要加強推廣,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提高知曉度。
2 《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情況較低的原因
2.1 宣傳方式有限
宣傳方式局限,宣傳渠道不暢通是導致宣傳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當前的宣傳方式多為灌輸式,缺乏趣味性與接受性。在對調查對象訪談后了解到,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希望相關人員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靈活多變的形式,增強《通用規范漢字表》推廣活動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另外,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宣傳應該擴大范圍,從低學段開始,擴展到全國各地,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以便更好地完善《通用規范漢字表》的推廣體系方案。而以上提到的方式,目前并沒有被使用,宣傳方式的局限使《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各項知曉情況都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2.2 重視程度不夠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指出,“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這兩項要求是同等重要的,但在實際的貫徹實施中,還是有所偏重的。一是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花心思花力氣學習的首先是普通話,之后才是對規范漢字的學習。二是在學習的評價系統里,教師偏重對所學知識的評價,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漢字規范使用情況的評價較少,表現為寫錯字用錯字也不會影響整張答卷的分數。除此之外,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使用現行最新的漢字規范,提高漢字掌握能力的意識較低,這也是《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度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2.3 內部動機較低
外在動機主要靠學習活動的外部輔助手段喚起,而內部動機主要依靠與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成功感等穩定的內在心理因素,有內部動機的學生會把學習活動看成自己追求的目標,把學習看作快樂的事情[9]。當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學習動機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通用規范漢字表》對提升自己規范使用漢字能力的積極作用,認為自己目前能夠使用漢字進行學習和交流就已經足夠,規范意識的缺乏使得學習的動機偏弱,從而導致《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情況不樂觀,使用頻率較低。
3 推廣《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策略
2021年“教育部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作用”。該項工作要點的目標任務是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促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弘揚;推動語言文字規范標準體系和信息化建設[10]。現就促進《通用規范漢字表》的推廣宣傳提一些淺見。
3.1 廣泛宣傳是提高《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度的重要保證
王翠葉[11]提出要加強宣傳推行。在《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宣傳方面,網絡媒體的方式是宣傳的主力,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網絡媒體、個人告知、集體告知等方式,還可以豐富宣傳渠道。例如:開發軟件,建立App、微信公眾號,在推廣宣傳的同時,也可以引發用戶的分享、評價、討論等,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宣傳的目的。
3.2 創新宣傳方式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傳統的簡單直接的推廣方式效果不佳,這種方式缺乏趣味性,不能吸引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創新宣傳方式,衍生出一檔介紹《通用規范漢字表》的語言文化節目,通過這個節目吸引更多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關注《通用規范漢字表》,關注規范漢字,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推廣宣傳《通用規范漢字表》。今后,還可以繼續豐富其內容和形式,以便吸引更多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關注《通用規范漢字表》,增強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了解《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內在動機。還可以配合行業入職門檻、個人工作需要等外在動機,更為有效地促進《通用規范漢字表》的推廣宣傳。
3.3 培育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通用規范漢字表》的自豪感
在新疆地區大力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普通話、規范漢字水平,對于提升新疆地區人們的民族素質、樹立良好的語言形象有積極作用,可以增強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明白自己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了解和規范漢字的使用水平關乎中國國家形象,加強他們的責任感,進而督促他們學習和掌握相關漢字規范,樹立規范意識,加強對自身的監督,為傳播中華文化、塑造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添磚加瓦。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通用規范漢字表》知曉情況的調查,了解到目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知曉度較低,知曉率僅為30%左右,有70%左右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從未聽說過《通用規范漢字表》,暴露出當前《通用規范漢字表》推廣實施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推廣《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策略。此次調查在收集調查數據的同時,也使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中心的漢字規范得以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使《通用規范漢字表》得到更寬更廣的宣傳與應用,也為《通用規范漢字表》的應用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鐵琨.關于《規范漢字表》的研制[J].語言文字應用,2004(2):8-16.
[2] 《規范漢字表》課題組.研制《規范漢字表》的設想[J].語言文字應用,2002(2):2-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通用規范漢字表[S].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
[4] 黃德寬.漢字規范的現實回歸:從《規范漢字表》到《通用規范漢字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6(3):1-7.
[5] 王寧.談《規范漢字表》的制定與應用[J].語言文字應用,2008(2):2-7.
[6] 魏勵.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點滴意見[J].辭書研究,2016(6):44-47.
[7] 趙功德.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幾點看法[J].漢字文化,2014(3):17-21.
[8] 孫建偉.對現行漢字規范的幾點思考:以《通用規范漢字表》擬微調的44個字形為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 12(1):33-37.
[9] 張超.西雙版納景洪市貿易口岸語言文字法規實施情況調查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
[10]吳立業.《通用規范漢字表》研制與研究綜論[J].漢字漢語研究,2022(2):14-27,124-125.
[11]王翠葉.簡論《通用規范漢字表》制定的特點及問題的解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9(2):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