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美琳 楊風 劉泳杏 朱俊敏
[摘要]?民營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力量補充,在社會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國民營醫院發展仍存在市場競爭力不足、人才缺乏、醫療糾紛頻發以及缺乏科學管理等問題,本文運用管理學4I理論模型從趣味、利益、互動、個性4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推動民營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營醫院;4I管理理論;策略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11.027
社會資本興辦的醫療機構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動公立醫療機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1]。民營醫院作為社會資本辦醫組織形式之一,能夠改善公立醫院在醫療資源配置上的不足,增加更充足的醫療資源供給,滿足人民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民營醫院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歷史必然。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及我國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民營醫院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因此民營醫院在發展過程中也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本研究通過分析民營醫院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運用管理學分析框架中的4I原則,提出民營醫院發展策略。從而規范民營醫院發展,提高民營醫院市場競爭力,促進其進一步的發展。
1??民營醫院的發展現況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營醫院的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據統計,民營醫院從2015年的14?518家增加到2019年的22?424家,年均增長率高達11.48%。在全國醫院總數中,民營醫院的占比也從52.60%上升至65.27%[2]。近年來,我國人民健康觀念也逐漸發生轉變,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我國衛生總費用呈現持續增長趨勢。此外,人們不再僅僅追求治好疾病,更注重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不再僅僅滿足于身體上的需要,還傾向于滿足心理上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單一化的醫療需求,而是希望得到更加多元化的醫療服務。多樣化的醫療需求為民營醫院數量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民營醫院的發展。自2009年新醫改之后,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營醫院的準入門檻,此后,民營醫院的數量快速增長[3]。國家不斷完善醫療行業準入制度,鼓勵和支持民營醫院的建立與發展,為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政策環境,為其數量的增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國民營醫院發展側重于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民營醫院的質量。民營醫院的發展如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躍升”轉變有待探索。
2??民營醫院建設問題分析
2.1??市場競爭力不足
近年來,民營醫院作為社會資本辦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在醫療服務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技術、人才、管理、品牌和市場等方面的劣勢,大多數民營醫院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夾縫生存的境遇。盡管一些民營醫院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其綜合競爭力仍然不足,規模相對較小,整體運營也難以和公立醫院抗衡[4-5]。雖然國家支持民營醫院等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但在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的醫療市場中,民營醫院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盡管隨著人們就醫觀念的逐漸轉變,民營醫院的市場需求仍在不斷增加。但是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國家準入制度的放寬,社會資本將全面涌入醫療行業,民營醫院將面臨同類專科民營醫院的激烈競爭,民營醫院相互之間構成一定的威脅。近年來,我國衛生機構數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其中民營醫院的機構數持續增長并且總數已超過公立醫院。截至2022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為103萬個,較上年增加1983個,其中醫院數量為36?976個。民營醫院數量為25?230個,較2021年增加464個,見表1。
2.2??人才缺乏
民營醫院機構數大于公立醫院,而民營醫院的人力資源相比于公立醫院卻十分匱乏。衛生人力資源是提高民營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6]。總體來說,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的人員數都呈逐年增長趨勢,但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的衛生人力資源相差懸殊。截止2022年底,民營醫院衛生技術人員僅有163.6萬人,而公立醫院衛生技術人員已達到571.7萬人見表2。此外,民營醫院對高級管理人才的吸引力較低,造成專業化醫院管理人才相對缺乏[7]。從整體上看,民營醫院的醫院核心競爭力即人力資源競爭方面存在短板。醫生是醫療機構的核心資源,因此擁有優質的醫生資源可以推動民營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在鼓勵社會辦醫的宏觀背景下,如何科學整合和配置衛生資源,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高效利用很有必要[8-9]。然而,目前民營醫院的衛生人力資源相對缺乏,且人才結構不合理。民營醫院醫生資源分布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狀態,缺乏中堅力量,這進而影響了民營醫院的持續性發展[8]。此外,中國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醫生在社會地位上存在差異。公立醫院的醫生可以獲得編制,有相對穩定的工作,而且公立醫院以政府為強大支持后盾,擁有良好的口碑。這使得人才更傾向于選擇公立醫院,而往往忽視民營醫院。
2.3??醫療糾紛頻發
隨著患者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民營醫院在診療過程中,由于管理不規范,追逐利益等行為,往往出現夸大或虛假宣傳、亂檢查、多開藥、術中加價、騙取醫保資金等行為[10]。這些不端行為容易造成患者醫療負擔增加、時間成本加大、治療效果不理想、醫患關系惡化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醫療糾紛的導火索。任何醫療糾紛都可能對民營醫院的發展造成威脅,尤其是當民營醫院的經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較弱時,往往難以承受醫療糾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前,由于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處理難以及時、妥善時,容易引發醫鬧事件[11]。當糾紛在網絡上擴散,引發廣泛的社會輿論時,醫院的聲譽會遭到嚴重影響。進而降低民營醫院在潛在患者中的信任度,從而對醫院未來的發展造成阻礙。
2.4??缺乏科學管理
通過對中國民營醫院調研分析,發現多數民營醫院普遍存在著科學管理經驗不足,醫護工作流程紊亂,內部管理制度不夠規范等現象,導致醫院運營不順暢[12]。過去已經有一些民營醫院因為管理不善而破產的案例出現,例如:青島德仁中西醫結合醫院、宿遷工人醫院、廣東華南口腔醫院等。因為許多民營醫院起步晚,管理經驗不足,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管理策略,所以出現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規范、工作流程混亂等問題。從而導致醫院制度經常出現朝令夕改的現象,致使醫院管理混亂,制約醫院的發展。
3??4I模型發展民營醫院的策略
3.1??趣味原則
3.1.1??運用新媒體??隨著媒體工具的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信息的速度和廣度得到提升。當前,中國各年齡階段人群對于抖音、微信等主流社交媒體平臺使用頻率較高,這為民營醫院的宣傳提供了機會。民營醫院可在內部機構設置網絡宣傳科,并建立官方賬號。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有關醫院的信息,包括設施條件、醫療環境、專科特色、患者體驗、治愈成果以及醫療服務團隊組成等方面的內容,將醫院優勢條件展現在大眾面前以吸引更多患者。由于這些社交平臺具有極大的流量,能夠吸引更多人的了解和關注,擴大醫院的知名度和公眾對醫院品牌的認同感。
3.1.2??發展趣味型的醫院文化??作為一種無形資產,醫院文化對于醫院具有潛在的作用。趣味型醫院文化要求民營醫院通過建立宜人、舒適的就醫環境和打造與醫院專科特色相適應的文化氛圍,促進醫院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加強患者對醫院的信任感,提高醫院的聲譽和品牌認同度。例如,民營眼科醫院可以通過在醫院內部張貼有趣的科普海報和擺放眼部結構模型等方式,打造一個注重愛眼護眼的文化環境;兒科醫院則可以在醫院裝飾適合兒童的卡通圖案,并張貼有趣的健康知識卡通漫畫,創造出一個友善的就醫環境,讓年幼的患者感到輕松愉悅;美容整形類醫院則可以通過張貼整形成功患者的海報和美容整形科普知識,營造出一個關注美麗的文化氛圍。趣味型醫院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不僅可以提升醫院的品牌知名度和患者信任感,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宣傳醫院的專科特色,為患者提供具有氛圍感的就醫環境。
3.2??利益原則
3.2.1??保障社會大眾的利益??為了實現民營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除了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之外,還必須承擔社會責任。維護患者合法利益必須堅持以病人為本,依法維護患者權益,尊重患者知情權、隱私權與選擇權,樹立“一切為了患者”的理念;利用良好的服務態度、文明的服務用語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著力完善服務流程,為病人提供有效便捷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診;嚴格遵循醫療規范,合理檢查和進行治療,堅持依法行醫、依法經營、依法納稅的原則,自覺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注重環境保護,積極預防院內感染,規范處理醫療廢物和廢水;確保醫療服務質量,杜絕使用假冒偽劣產品,合理定價,禁止惡性競爭;積極協助政府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主動開展社會公益活動。
3.2.2??保障醫院員工的利益??醫院員工是醫院最大的財富,其行為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生存與發展。保障員工的利益需要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獎酬制度;合理處理績效與獎酬之間的關系,以滿足醫院員工對薪酬和福利待遇的期望;積極了解員工需要,合理樹立目標;當報酬過低時,需考慮提高員工待遇,從而提高激勵力和員工績效水平;注重員工的培訓和發展,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增加對員工培訓的投入,積極鼓勵和支持員工參加各類業余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引導和教育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組織醫療技能大賽,提高員工的學習熱情;重視員工人文關懷,積極關心員工生產和生活,舉辦文化團建活動等,以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3.3??互動原則
3.3.1??與民眾互動,滿足民眾需求??醫院作為服務型組織,其發展不僅依賴于自身的實力,更需要與民眾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滿足民眾的需求與期望。因此,在醫院發展過程中,應開展廣泛的民眾聯系活動,以收集民眾對醫院的評價和建議,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緊跟市場需求,及時獲取市場信息,保持市場敏感性;改造與提升醫療服務,以滿足民眾日益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加強網絡技術的整合與利用,提供多種渠道方便民眾網絡咨詢與建議,實現與民眾的深度互動;積極融入社區,以多種方式進行品牌宣傳,如開展社區義診、發放免費禮品、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實現醫院與民眾的深度融合。醫院與民眾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能夠更好地把握民眾需求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趨勢。通過與民眾的有效溝通和聯系,醫院能夠提高公信力和應對社會輿論壓力的能力,吸引更多患者,推動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3.3.2??與醫院職工互動,完善醫院內部管理制度??醫院職工是醫院發展的基石和關鍵。醫院的長足發展需要職工的努力和科學的管理制度。為此,醫院管理者需要加強與職工的互動,建立職工與醫院發展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滿足職工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規范醫院內部管理制度,主動傾聽職工的工作訴求與建議,及時優化醫院管理制度;及時了解職工的思想動向,加強與職工的溝通與交流,關注職工的個人動態;主動化解職工之間的矛盾,加強職工之間的團結;善于發現職工的工作能力和發展潛力,合理分配工作。通過與職工的互動,能夠使職工與醫院的關系得到增進,提高職工的歸屬感。同時還能發現醫院管理制度的弊端,從而優化醫院管理制度,提高職工對工作的滿意度,增強醫院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醫院的發展。
3.4??個性化原則
3.4.1??制定個性化服務??當前,隨著中國進入信息化社會,患者所擁有的信息量日益豐富。隨著患者對于精神與情感需求的日益增加,其對醫院的服務價值與品牌形象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民營醫院應當及時改進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水平,并針對不同的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滿足患者的獨特需求。在“健康中國”戰略和新醫改背景下,民營醫院的發展前景良好。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涌入市場,同行競爭不可避免。同行競爭實質上是綜合實力的比拼,是服務、營銷、管理、人才和戰略的較量。民營醫院綜合實力的提升需要依靠其專科特色和專業化的服務。因此,民營醫院必須強化自身的專科特色,發展更具有代表性的服務項目,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從而降低同行的競爭威脅,獲得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
3.4.2??打造特色專業形象??在中國醫療市場上,民營醫療機構面臨的競爭環境并不樂觀。再加上近年來,民營醫院騙保、過度醫療等違規行為頻頻在社會媒體中曝光,導致民營醫院的形象受到了損害。因此,民營醫院需要打造起核心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獲得市場。對于民營醫院來說,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核心技術和專業形象上。所以,民營醫院應從四個方面著手:提升服務水平、樹立良好口碑、提供優質專科醫生、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從而打造起特色的專業形象,樹立民營醫院在老百姓心中的正確形象。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宋若萌,?黃琳晏,?桂玲,?等.?我國民營醫院發展的政策性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22,?39(2):?6–9.
[2] 梁冰華,?黃李鳳.?民營醫院的發展困境及路徑優化[J].?衛生經濟研究,?2022,?39(5):?45–48.
[3] 丁海峰,?高凱,?張成甦,?等.?我國民營醫院發展的多級階梯結構及其內在邏輯闡釋[J].?醫學與社會,?2021,?34(9):?27–32.
[4] 黃建,?陳菲,?吳小翎,?等.?民營醫院患者體驗、滿意度及忠誠度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2):?100–103.
[5] 焦朝霞,?張大亮,?邢以群,?等.?影響民營醫院經營的關鍵成功要素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21,?38(2):?18–21.
[6] 曾心怡,?楊風,?何文靜,?等.?民營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地區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中國醫院,?2024,?28(1):?43–46.
[7] 鄧勇.?民營醫院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人才,?2020,?(6):?25–27.
[8] 韋海妮,?黎雅思,?黃苑清,?等.?民營醫院醫生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8,?31(4):?37–39.
[9] 唐婧,?文進.?市場競爭對民營醫院效率的影響[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23,?23(7):?771–775.
[10] 楊婷婷,?楊威.?我國醫院行風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1,?28(2):?92–96.
[11] 馬牧野,?馬進強.?新醫改背景下我國民營醫院發展的PEST分析[J].?山東醫藥,?2016,?56(34):?96–98.
[12] 張建瑩,?王璐,?何強.?我國民營醫院發展問題的SWOT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0):?38–39.
(收稿日期:2024–01–16)
(修回日期:202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