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戶外玩耍后經常發現孩子身上被叮咬了好幾個“包”?為什么這個“包”這么癢,有時候還會起水皰?家長可以把這個水皰刺破嗎?皮疹會傳染或留下留疤嗎?孩子被咬了后晚上癢得睡不著怎么辦?怎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呢?你有沒有同樣被這樣的問題困擾過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蚊蟲叮咬”性皮疹吧!
叮咚!門鈴又響了,這天夜間急診,又有一個小朋友因為皮疹瘙瘁難忍來看病。詢問病史,發病前患兒曾經穿短袖衣褲和家長一起去戶外玩耍,孩子曾經在密集的草叢里活動,不過家長并沒有留意當時有什么異常。夜里回家睡覺時,發現患兒輾轉難眠,總是搔抓大腿,間斷哭鬧喊著瘁。半夜摸黑開燈查看,才發現寶寶腿部有好幾個直徑1~2厘米的紅色皮疹,有的還頂著個小水皰。家長連夜帶寶寶來院就診,被確診為丘疹性蕁麻疹。我給他開了口服的抗過敏藥和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爐甘石洗劑,希望他到家后能睡個好覺。
隨著天氣轉暖,人們的戶外活動明顯增多,隨之而來的是兒科及皮膚科門急診經常遇到因為瘙癢性皮疹來看病的小朋友。家屬也經常覺得“這個皮疹像是被什么咬的”,于是選擇來醫院尋求專業的解釋和治療,希望醫生能幫忙緩解患兒的不適。
一般來說,丘疹性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多數認為與昆蟲叮咬有關,如蚊子、跳蚤、臭蟲、螨蟲等叮咬,都可以導致丘疹性蕁麻疹發病,因此又被稱為“蟲咬皮炎”。本病最常見于嬰幼兒及兒童,成人亦可患病;發病前多有穿短袖衣褲戶外活動等情況。
丘疹性蕁麻疹的皮疹臨床特點為散在性、性質稍堅硬、頂端有小皰的丘疹,多見于皮膚暴露部位,如手臂、小腿、上背部、頭皮等,周緣有紡錘形紅暈,自覺瘙癢,搔抓后可呈風團樣腫大,也可局部破損引起繼發的皮膚感染。新舊皮損常同時存在。皮疹經1~2周可以消退,可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著。部分患者皮損位于疏松結締組織區域,還可以伴局部的明顯水腫。
丘疹性蕁麻疹在臨床上需要與蕁麻疹、水痘等疾病進行鑒別。丘疹性蕁麻疹雖然名字聽起來跟“蕁麻疹”很相近,但并不是同一種病。蕁麻疹一般由過敏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與患者的過敏體質有關,蕁麻疹的皮疹分布可以更廣泛,表現為“速起速退、退后不留痕跡”的風團樣皮疹,嚴重時可伴有血管性水腫。根據不同的病程,還可以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除合并喉頭水腫等危急情況外,一般預后良好,但容易反復發作。雖然丘疹性蕁麻疹有時也會出現水皰,但和水痘不同。水痘是感染性疾病,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可以有發熱、食欲缺乏等前驅癥狀,皮疹主要發病于頭面部及軀干部位,典型的皮疹表現為“四世同堂”的特殊現象,即斑疹、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出現,也可因為搔抓出現繼發的感染問題。水痘為法定的傳染病,患病后需要居家隔離。
丘疹性蕁麻疹本身并不會傳染,一般也不會威脅生命安全,家長朋友不用過度擔心。如果患者的瘙癢程度重、影響睡眠,或者病變廣泛、有滲出,局部水腫程度重,或特殊部位皮損,建議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務人員的診治。
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一般輕癥以局部的外用藥治療為主。常用外用藥膏包括有抗炎、止癢作用的皮質類固醇制劑(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鹵米松乳膏等)、爐甘石洗劑(皮膚未破損)等;繼發感染可以聯合外用抗生素軟膏(如夫西地酸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瘙癢明顯者可以口服抗組胺藥(如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當然,如果皮膚感染范圍廣泛、播散風險高,也可口服抗生素治療,但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發病后,一定要盡量避免病兒的劇烈搔抓,以免繼發感染或出現疤痕。也不要使用酒精、食醋等刺激性物品來清洗皮疹,這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如果有水皰出現,盡量避免直接擠破水皰,以免感染。另外需要囑咐家長和小朋友們,夏秋季節外出活動做好防蚊準備,去草坪叢林等蚊蟲密集地區,注意最好穿長袖衣褲,外用驅蟲藥,避免蚊蟲咬傷;還要注意對密切接觸的寵物定期驅蟲,勤換和勤曬貼身衣物及被褥,這樣才能有效預防丘疹性蕁麻疹。此外,為了避免患病兒童抓傷皮膚,還需要定期修剪指甲。
有些家長可能還有疑問,我網購的某種外國蚊蟲叮咬神藥管用嗎?其實,討論它們有沒有用的前提,是先來了解一下它的有效成分。如果添加的有效成分是醋酸地塞米松、鹽酸苯海拉明、薄荷腦等,這些都是抗炎、抗過敏、止癢的常見藥物成分,本身對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應該是有作用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薄荷腦在嬰幼兒的使用目前是有爭議的,有學者認為它可能對嬰幼兒的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