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時,若胸部CT檢查發現胸骨后方、升主動脈前方有腫瘤,可能就是胸腺瘤。該怎么辦呢?了解以下幾點可做到心中有數。
胸腺瘤是前縱隔區最常見的腫瘤,多為良性腫瘤,也有惡變可能。大多無特殊癥狀,有的可出現咳嗽、胸悶、胸痛、心慌等。若是出現頭面部腫脹、聲音嘶啞、胸腔積液等表現,則提示可能為惡性胸腺瘤。約30%患者可伴有重癥肌無力,輕者表現為眼瞼下垂,重則四肢無力甚至呼吸無力,危及生命。手術前選擇胸部增強CT檢查有助于準確判斷腫瘤的位置、大小、內部情況、邊緣情況及對大血管的影響,但是無法準確判斷病理良惡性情況。超聲或CT引導下穿刺能夠在術前獲得病理診斷。如果判斷胸腺瘤可能性高且可以手術切除,建議手術切除獲取病理診斷。因為胸腺瘤緊鄰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穿刺容易引起大出血、氣胸等風險,一般不建議術前穿刺獲取病理。
胸腺瘤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傳統手術方式為雙腔氣管插管全麻,經胸骨正中劈開胸骨,或經側胸開胸或胸腔鏡切口,行胸腺瘤切除手術。這種手術創傷較大、術后疼痛明顯且持續時間久、術后恢復速度慢、傷口愈合不美觀等缺點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隨著手術和麻醉技術的發展,目前有了僅在上腹部開一小口,從劍突人路行胸腔鏡胸腺瘤切除的超微創手術,已經獲得眾多學者的認可。手術時患者平躺,不用全身麻醉,不用進行氣管插管,在麻醉醫師以及監護設備的保駕護航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結合局部麻醉,必要時輔助使用鎮靜、鎮痛藥物,使患者安靜入睡。手術醫師在劍突下進行局部麻醉,然后開一個小切口,2~3厘米,切除劍突,鈍性游離胸骨后間隙,用特制的胸骨抬舉拉鉤抬舉胸骨下段,置人胸腔鏡觀察手術整個過程;使用超聲刀打開雙側胸膜,找到雙側膈神經,沿雙側膈神經內側從下往上清掃心包前及縱隔脂肪,完整切除胸腺瘤,用標本袋取出標本。手術完畢后,麻醉醫師給患者扣面罩充分膨肺,促使胸腔內氣體全部排出。然后手術醫師在操作孔留置引流管并縫合切口。手術結束后患者經輕聲呼喚即可清醒,由護理人員用平車或者輪椅送回病房。整個過程持續一個多小時,患者在睡夢中度過,不會有明顯痛苦。
手術前后的護理對患者恢復相當重要。吸煙患者需要在術前兩周戒煙,術前進行肺功能鍛煉。準備接受手術的患者可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鍛煉。①腹式呼吸:患者平躺,雙手按壓腹部,用鼻子深吸氣,手部按壓隆起的腹部,促使腹部盡量往回縮,反復練習,呼吸比為1:3,呼吸頻率為12~16次/分鐘,每次練習時間為15分鐘。②縮唇呼吸:患者坐立位,用鼻子慢慢呼氣,稍加屏氣后將嘴巴回縮呈現魚嘴狀,再緩慢吐氣,反復練習,呼吸比為1:1.5,呼吸頻率為8~10次/分鐘,練習時間為15分鐘。
入院后由專業人員進行手術前的心理指導,消除麻醉、手術焦慮。患者術后回病房,護士會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胸腔引流是否通暢,引流量是否在范圍內;協助咳嗽、咳痰,盡早下床活動,必要時使用口服或者靜脈/肌肉注射鎮痛藥,有助于患者加速康復。
目前胸腔鏡胸腺切除術已得到廣泛應用,有許多不同的手術人路,包括頸部人路、單側或者雙側胸人路、劍突入路、機器人胸腔鏡等。側胸胸腔鏡已經逐漸普及,但是患者由于鏡頭及器械損傷,術后肋間神經麻木疼痛可持續數月甚至終生。自劍突人路胸腔鏡切除胸腺癌被首次報道以來,該手術方式已逐漸得到認可,其優勢在于避免了損傷肋間神經,同時視野更加廣,可以在切除胸腺瘤的同時清除前縱隔所有脂肪,減少了殘余胸腺癌的可能。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胸外科手術也已得到廣泛應用。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和劍突入路單孔胸腔鏡手術技術相結合,提出一個新的更微創的術式,給更多胸腺瘤患者帶來福音。